微信分享图

新画风

  再谈速写

  关于速写,我们可以作出两种解释。首先,顾名思义,速写可以称为快速的写生,从这个角度理解,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定义:在绘画的范畴之内,凡是占有“速”(迅速、速度之意)、“写”(写生、表达之意)二字的作品,都可以称为速写,因此它基本含蕴于所有具有写生内容的绘画形式,如油画、水墨、水彩、水粉、素描等等,其中用时较快的写生皆可称为速写。另一种解释则是单指素描中的速写。在西方,素描速写没有决然的区别,其英文统称“skech”,兼有素描和速写之意,那些面对景物或模特写生时使用时间相对较短的具有概括性的作品,在我们的概念里都可称为速写,而它其实是属于素描范畴的。对于速写的解释,前者显然有着较后者更为宽泛的内容,前者允许多种不同色彩的运用和表现,而在素描范畴里,强调的则是对单一色调的运用与研究,虽然素描的工具也是非常多样的,如油彩、水墨、钢笔、炭笔、铅笔等等,当然,常见的素描大多是用铅笔、炭笔、钢笔、圆珠笔完成的,这样的工具易于入手,使用起来方便简单。(从素描史看,有些素描也使用了一些不同色彩,但这些色彩只是辅助性的解决素描问题,显然区别于彩色性的绘画)这本书所言及的速写,是着重探讨素描范畴里的速写,它也是我们在教学和实践中通常所指的艺术形式。

  速写,在许多人的眼里,往往被理解为训练造型能力和为创作收集素材的一种有效手段,是造型艺术中较为基础的一种技能。这种理解,实际是对速写的粗浅认知,这种认知只是窥探到了速写的一个浅表层面,它的另一个层面,即作为一种艺术样式,具有相当的艺术审美价值,在造型艺术的王国里它是等同于其他绘画种类的艺术品。

  我在一个很知名的艺术网站上看到这样一份问卷,大体意思是素描是否算作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让大家投票表明自己的看法,此种还需投票来判定的方式至少说明了直到今天我们对素描的概念仍旧是模糊的,还需要探讨。这真的还需要探讨吗?当我们提倡“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时,如果我们的认知仅停留于此,那么,素描所具有的独立艺术价值就被忽略了。而事实上,世界范围内独立的素描艺术展览(当然包括我们所说的速写)在近一个世纪从来就没有间断过。2004年末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法国博物馆馆藏文艺复兴时期素描展”,即使展出的并不是那些画家们最为精彩的素描作品,但依旧使包括我在内的无数热爱艺术的中国人感到无比的震撼。那个展览的所有展品尺幅都不大,许多都可以看作我们所说的速写,不用说那些描绘精微的素描小稿令人唏嘘嗟叹,仅就速写而言,作品之洗炼和达到的微妙程度令我辈瞠目。

  不夸张地说,此展颠覆了我以往对素描的粗陋认识,甚至使我对如今通常的素描教学产生了怀疑。我们课堂上所作素描写生,绝少小于整纸对开,用时少则一周,多则过月,就我所见,除俄国素描外,西方素描(除看原作外,由书中标注的尺寸可知),绝少大于整纸对开,用时超过几天的。人家一以贯之的素描速写在我们这里被搞得泾渭分明,以至在实践中都是两套不同的办法了。当然,这也没什么关系,也许这是中国特色,只要两者同步实践进取仍会有好的结果,但我们的学生往往把速写当作入学考试的专用项目,一旦考上,则弃之如蔽帚,可能一年都画不了一本速写,这在艺术院校中决不是偶然现象。何况在摄影摄像如此便捷而泛滥的时代,大以为素材可以不用速写来收集,而解决造型能力也完全可以交给素描了,更不会认为速写也可以算作一种艺术。然而这种认识的结果是非常错误和有害的。经常听到学生有这样的说法:素描很好,但速写一般;速写不错,素描却不行——在我听起来都觉得好笑,但这确是教学中遇到的事实。我理解,素描速写当是一体的两面,相辅相成,浑然一体,这在西方的画家那里体现得再明显不过。说得简单点,当时间允许,可做时间稍长的素描,是一种深入研究的心思和状态,当时间受限,则可作用时较短的速写,表达的是激情盎然时的状物抒怀。从技术层面讲,素描训练的是仔细观察和深入刻划的能力,速写训练的是迅速捕捉形的能力并使之扼要生动,两者的互动才是提高绘画能力的重要手段。依我看,如果不能两相并进,即使其中某项稍好一些,也不会好到哪里去的。我在教学中发现,忽视了速写训练的学生们,虽花了大量的精力用在素描上,其结果即使是形严量重,却也难脱僵硬呆板死气沉沉的弊病,此症结不言自明,性情中的灵犀一闪与感觉力的激切敏锐在怠惰和自负中早随被丢弃的速写一起丧失殆尽了。

  在我曾经的一次个人作品展览里,我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速写作为展览的一部分,并且我在前言中作了这样的表述:这里展示的,不只是水墨作品,还包括了速写作品。因为速写也是我整个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从不把随手即画的速写只当作草稿,就像我从不把殚精竭虑搞出的东西就一定当作杰作一样。画画是画家的自然选择,是画家激情澎湃时的自性流淌,也是感觉来临时的随性生发。从情感角度看,它没那么复杂,应该率真,直接,不虚张,不矫饰。好的作品无论大小、繁简,轻松亦或沉重,有感而发、情之所至才是至关重要的艺术品质,作品因此才具有了感人的力量。这段表述表明了我对速写的态度,即它不唯是绘画的基础,更是一种独立的艺术。

  我相信大家也有与我一样的看画体验,那就是一张盈盈尺余的素描(速写)佳构往往和一幅精彩的鸿篇巨制同样令我们心潮澎湃,难以忘怀。也就是说,对于素描(速写),感人的东西不在色彩尺寸材料等等以及描绘时间的长短甚至是所描绘的一景一物之中,而关键是在见情见性的挥洒之后,我们要从中看到作者的灵魂走来。我们所能看到的那些精彩的素描(速写),描绘的无非是些人物、动物、一片山水、几座街市……这些平凡的内容,凭什么会打动我们?只因这种种平凡被画家的心温暖过,艺术的手触摸过,因此那满纸的笔痕,不只是对物象的表达,更散发着作者的精神的气息,我们被这种气息感动而情不由己。在这点上,素描(速写)作为艺术的魅力被张显出来,此种魅力丝毫不亚于一张大型绘画所能带给我们的。那些被神圣温暖的心和智慧敏捷的手交织出的美丽的画啊,浸染了艺术的灵魂,引领着我们感受幸福。我们被带进凡高炽热的阿尔的田野和丛林,精神因狂野而迷醉;我们随马蒂斯走到一位位慵懒优雅的夫人面前心旌摇荡;我们碰触了席勒无比痉挛的线条也随之瑟瑟发抖,还有伦勃朗、毕加索、高更、克里姆特、劳特累克……他们的素描(速写)和他们所有其他形式的艺术一样熠熠生辉。

  当代画家陈丹青在谈及速写的文字中有这样一段话:花几十个钟点作成的石膏写生,我不曾画过——却也就画起油画来,“基础”怎么办呢?不管它,反正我只晓得画速写。从这段话我们可以得知他是如何的看重速写,那么,他不看重素描吗?当然不是的,他有许多非常精彩的素描写生,而且,他的许多称为速写的作品我们也可以素描观之,只是在他的概念里,没有教条地把素描速写做截然的区分,当时间允许和情感需要时,画得充分厚实些,否则,追求的是逸笔草草,神形毕现。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作画方式和态度,也是我所欣赏和倾向的写生方式。他强调自己只晓得画速写,其实强调的是对物象瞬间生动性的敏锐迅捷的把握能力,这点在他的作品中有显而易见的表现。对于这种敏锐,他还有这样一段表述:幼时嗜画。一日,父亲说“你要学速写。”“画”而称“速写”,当时不能懂,父亲回答:“你看街上人来人往,要能几笔就画他下来”。我于是立到巷口去试,未几便乐此不疲。……至今我画速写的信条,也还是“几笔就画他下来”这么一回事,要快。这是对速写特性十分生动地描述。与在课堂摆模特,规定了时间并作仔细研究的素描不同,生活中的速写,是随时准备结束的。我们无法约束被描绘的对象,甚至是处于一种“冷眼旁观”的状态。当被描绘的对象离开或改变姿势时,也就意味着这张速写的结束。因此,画家在速写的过程中始终要饱蓄着一种全神贯注的紧张感,需要画家具有在仓促间已然成事的本事。“几笔就画他下来”是一种状态、一种追求,也是一种境界。当然,这种本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大量的实践,是一种提纯的过程。与此相对,速写的过程也可表现为不断丰富的过程。当我们面对对象,还有足够的时间时,我们手中的笔就可以不断的画下去,使画面变得更加丰满厚重。提纯以至简洁和使画面丰富这两种速写方式,也经常出现在课堂的教学训练里,我们给模特摆一个瞬间动态,限时几十秒到几分钟不等,或者是摆一组稍具规律的动作,虽是对生活瞬间的简单模拟,但对于初学者来说,配合教师的指导,这种实践还是很有效果的。从十几分钟到几十分钟的速写则是训练对于速写深入的能力,如一定细节的把握、虚实的处理、空间的透视、场景的布排等等。当然,如果把时间再延长,从个把小时到一天再到几天的训练,则是对于素描的研究了。我这样描述,容易体现出素描速写的一体性。虽然素描更多地体现为课堂上的写生,而对于速写,除了课堂教学,更主要的是体现为直面种种真实生活的写生,生活永远是我们锻炼绘画能力大的演练场,从手足无措到心手相应而变化多端,从简单粗糙到巨细入情而耐人寻味,这种由必然而自由的境界变化,是那些真正为此付出热诚、汗水和智慧的创造者们必然获得的结果。

  关于速写的功用、目的以及如何训练速写,在我以往的手记中,有零星的一些叙述,是自己的经验之谈,发自肺腑,自感仍能对读者有所帮助,这里也一并摘录于下。速写是绘画艺术中一种基本的造型手段,它包括动态、比例、结构、趣味、风格等要素,从形式看,它是最单纯、便捷、直接的一种绘画表现手段,它的功用与目的,首要的便是对于造型的训练与研究。在西方的概念里,素描、速写原本没有分别的概念,从共同使用的英文单词“Sketch”即可看出,中文的“速写”,词义显然有别于素描。速写之“速”,为迅速、快速之意,而这又是相对的,有如一天相对于一年,一刻相对于一天一样,因此,“速”绝对不意味着潦草,强调“速”,其实强调的是瞬间的感觉,并迅速地把这种感觉表达出来;速写之“写”,是写生,也是写意,它好像是书法的“写”字,一下笔就有一种成像在心的感觉,它培养的是人对于物象形态结构的一种把握能力,即心、眼、手之间的相互协调。

  速写的目的之于画家,不应只限于锻炼基本的造型能力,更应把它看作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品类。好的速写,既是状物,又是表达,它是训练造型能力之外的对于速写的更高要求。速写之于画家,应当是终生必修的功课,不要说西方绘画大师个个精于此道,单看身边的画家,能在艺术上有所造次的,于素描速写都是各有心得。作为一个艺术品类,速写是体现画家涵养的相对独立的语言,其语言的特性,要求的恰恰是表达上的精炼与传神,这使速写具有了很强的表现性,一张精美的速写作品给与我们精神的陶冶不亚于一张成功的创作。

  速写的作用,是还可为创作收集素材。这一功能在八十年代前曾大行其道,而进入九十年代,人人相机在手,这一功能便先自意兴阑珊了。但这绝不是少画或者不画速写的理由,在速写上训练有素的画家即使用图片进行创作,也能绘出生动自然而不呆板僵硬的画图来。速写能够最直接地体现出一个人思维和反应的敏捷与否,这正是那些于此有深刻领悟的艺术家们看重速写的原因。正如画家陈丹青所说:若谓创作是前台的表演,则速写便是后台的功夫,这功夫深浅得宜与否,瞒不过高明的看客。

  速写有多种表现方法,以单线为主或是画成有明暗调子的“小素描”,都是适合的,还可以尝试各种性能的绘画工具,如铅笔、炭笔、钢笔、圆珠笔、水彩笔,甚至毛笔等,但对于初学者,由于掌握的便捷性和难易度等原因,一般都使用铅笔、钢笔等硬质笔。使用铅笔时,学生们握着一块橡皮,经常是还没画几笔就开始涂擦修改了,据我观察,这是一个普遍现象。这不应是好的速写方式,这样下去久了就会产生一种对橡皮的依赖心理,往往会减弱学生对模特的敏感度,并使速写的速度慢下来。

  我的建议是,初学画速写时,我们可以画得慢些,并着重在形体、比例、动态等大的结构关系上,即使造型不准,错误的部分仍可是继续调整的一个参照,不要急于擦掉,经过反复的调整,画面很可能被弄得污浊混乱。也许这张作业算是失败了,但失败是很正常的,没有关系,由于我们把一张训练做到了极致而不是半途而废,这会为我们进行下一张训练带来许多有益的经验。也有可能在修改后,我们会发现许多画错而没有擦掉的笔触竟被很好的“淹没”到画中而不明显了,甚至使画面变得丰富厚重。这时再把碍眼的地方擦掉,仍可算是好的速写。这是我在实践中经常能体会到的。当学生们具有了一定的速写造型能力之后,作为更高的要求,对于模特的某些细节表达便提上日程了。是细节赋予速写以血肉,使之丰满生动起来。我们要表现的那些细节,一定是打动了我们的细节,而不应面面俱到。学生应该用最敏锐的感受、最迅速的笔触把它捕捉下来。同样的,错误也肯定会经常出现,只是我们不要把那些错误轻易擦掉,在错误的基础上我们应力图把它调整到位。其实,我们的眼睛总是遵循着画面中那些生动准确的笔触的,这时你会发现,画面并不因为有错误线条的存在而使艺术表现减弱。我们也经常能从大师的速写中看到这种调整和表现,这丝毫不影响作品的从容和酣畅,相反的,这恰是速写所独具的艺术魅力。那些游离的线条笔触,不仅丰富了画面和视觉感受,更是速写者在瞬间留下的情绪的轨迹。

  前辈大师们创造了丰富的艺术语言,并形成各自鲜明的风格,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笔丰厚的资源,因此,学习速写,临摹是一种重要的手段。汲取前人的经验和技巧不是为了重复别人,而是充实自己,从而达到自我的艺术创造。速写不外乎三种基本的表现手法:线为主、面为主、线面结合。由此衍生出多种的艺术风格样式,大家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点选取优秀速写作为范本。临摹的同时,摆出与范本造型相似的动势加以写生,久之,不仅对范本的表现手段心领神会,更能生发出自我的一些独特感想来,使作品经由临摹走向创造。选取范本时,应该尽可能选那些造型严谨朴素、比例动态自然准确的作品,而过于风格化、样式化的作品不宜于初学者临摹,否则极易出偏,使作品徒具皮毛之像而已,当学生们有了过硬的造型本领,再融入些样式化的东西,才不致使作品表面化、简单化。

  在我的艺术生涯中,画速写的习惯一直是我引以为荣的事情并从中获益良多,从开始的启蒙尝试、理智的训练到艺术的表达,如今速写已成为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那些纷披而坚定的笔触记录着我的成长,积累着我的感悟,以致形成今天我对速写的认识,我愿意把它描述为一个漫长而幸福的过程,即使其中也充满了艰辛和困惑。其实,每一位艺途的跋涉者,在其学习的经历中,除去共性的内容外,(这种共性的内容可以理解为对普遍的一般的技法和理论的学习与掌握)都有相对独立与众不同的个性化体验,这种体验产生于知识结构、审美取向、性格禀赋、品位修养等个体的差异之中,这种差异总会使一些人的艺术充满魅力并脱颖而出,艺术的价值也在于此,不同的艺术面貌正是独立人格和艺术精神的直接体现。在我看来,与那些众所周知的理论性的或概念性的说教相比,个体的经验和感触显得尤为可贵——这是十分重要的,这种相对独特的个体经验对于其他人来说极具启发意义。就我个人而言,我的艺术的进步与变化除了大量的实践与点滴感悟的积累之外,还要通过阅读并理解别人的创造或者从别人的一些经验之谈中获得启发,这种启发不是要我们去沿袭某种轨迹或模仿他人,而恰恰是更好的确立自我。因此,在这里,我也十分愿意把我的认识与经验和盘托出,而不是那些关于技法的老生常谈(我所理解的技法不应是程式化的应用,技法存在于每个个体的具体实践中,千差万别,随实践进步,随感悟升华,这样的技法才具有作为艺术语言所应有的价值),或许于读者是大有裨益的,我希望自己的点滴经验成为新的营养也能给那些需要它的人。现在,我来简单叙述一下我画速写的经历,这有助于读者了解我在速写艺术上的发展过程,我的所有进步、经验、思想和感悟都蕴含于这一过程之中。在我的记忆里,早年大多是一些有关画画的支离破碎的记忆片断,问及我的父母,他们更是能讲出一些在我记忆里毫无踪影的有关画画的情节来,这使我和父母都曾感到骄傲。孩子有涂鸦的天性,但从我的实际行动看,我对画画的热爱显然超出了这种天性。我甚至在五六岁的时候组织了一个绘画小组,几个人全是街坊的孩子,轮番到各家活动,现在记忆中那个场面真是热闹啊,满室的狼藉,到处是纸、蜡笔和色彩,伴随着嘈杂的笑闹,被一种振奋的幸福的感觉包围着。当然,那个时候,还没有写生的概念,除了临摹喜欢的小人书外,(那时候小人书非常流行,其中骑马打仗的各路英雄形象经常成为我临摹的范本,我能临得非常象。)我们的画面充满了想象力,有五彩的苹果树和奇异的花朵以及飞在天上美丽的鱼,还有造型古怪的飞机以及士兵和怪物打仗的场面,那些幼稚可爱的图画,充溢着我们对这个世界天真的认知和想象,以及描绘上无比快慰的感觉。很可惜,那时的图画没留下几张。后来,上了小学,才知道有一门课叫美术,至今还能想起当时兴奋的样子。我对写生的概念大体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但不是来自课堂。一次在家附近的小树林边玩耍,第一次见到了面对自然写生的人。他是我家附近部队里的一名军人,偶有闲暇,出来作画。他在画着不远处的几棵树和一片田地,尤其是当他把偶尔路过的人和开过的车也画下来时,我感觉神奇极了,我围着他,听他讲了许多的话,大体意思是要想成为画家就要画眼睛见到的东西,而且这样的绘画方式叫做写生,这个事情给我留下很深的记忆。从那以后,我就开始画身边的人和景物了,我的家人,还有院子里鸡棚里的鸡,我都很认真的画过,画得很慢,有时候像描一样,但总不能画得像临摹小人书那样好。上了初中以后,学校离家远,需要坐班车,在一次等车的时候,见到了又一位留下深刻记忆的写生者。我等车的地方总是聚了许多的人打牌,场面热闹而又相对稳定,是很适合写生的环境,那位写生者站在一旁画那个场面,一组一组的画,我站在他的旁边呆呆得看着,心里特别激动,印象中画得真叫好啊,觉得他是最了不起的画家了。他手中的钢笔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笔尖儿是弯过来的那种,线条的粗细变化丰富极了,他告诉我这种笔没有卖的,只能自己动手做,并教给我制作的方法(用火加热笔尖,趁热用钳子把笔尖弯到适合的角度,现在市场上有卖,名为美工笔)。第二天,我就做了一只,我满脑子是他留给我的印象,我也学着他的样子画将起来。直到今天,我仍保留着用弯尖儿钢笔画速写的习惯,就是源于那位画家的影响。初中时,我开始接触到了素描,美术老师找来两个破旧的石膏像让我写生,由于没有系统的指导,也没有见过令人醉心的范本,未几便失去了热情。这时我已深深的喜爱上水墨画,日不辍笔,对速写的热情还一如既往,只是画不好,总不敢去陌生的地方画,所以我的小本子里画满了同学和我的家人。直至高中,进了学校的美术组。美术组在我们当地的中学里很有名气,我的美术老师周子敬先生早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是蒋兆和与吴作人先生的弟子,他老人家见我勤思好学,对我关爱有加,从这时起我开始了较为系统的素描速写和水墨画的学习。我的素描的进步是飞跃式的,这令美术组里一些从小在少年宫里学习素描的同学感到吃惊,我想,这与我一直画速写并敏于造型有关。此时,八十年代末,速写的风潮还未退减,我与同学相约出行去画速写,经常在诸如火车站、广场、茶馆等地方出没,如火如荼。那段岁月,文化课和绘画齐头并进,时间苦短,早晨出门即披星戴月,归家时常近午夜时分。那些个扎实的日日夜夜,现在想起竟不觉辛苦,反而是一份塌实。如此这般,直至毕业,我的素描速写也终能画出些模样来。遗憾的是,我敬爱的周老师在我高三时溘然长逝,其夙愿未能实施,我亦未能以我的学业尽报恩师。直至进入大学,所学也正如所愿,是中国画专业,此时,导师也常强调速写于国画的重要性,(其实不仅仅于国画是重要的)更对速写有了一份理性的执著和热情,不曾间断,进步与日俱增,终于在为毕业创作而展开的写生中,较强地体会到一次由量变而产生的质的飞跃。1994年回到家乡,回到以前曾去过的茶馆,为毕业创作《茶馆组画》收集素材。时值寒冬,每日必去茶馆写生,早出晚归,虽风雪也未能阻隔,当几个速写本全画完时,已有月半,看着满纸的笔触,确实体会到了心随笔畅的一种自由,感受到绘画带给我无比的精神愉悦,那是从来没有过的状态。大学毕业之后,虽谋得一份差事,但感到对自己的事业于事无补,不久便辞职,沦为无职业者,只有绘事仍勤,于丹青之心未泯。大学几年,交得朋友无数,我的小屋有如舞台一般,众朋友粉墨登场,占去不少时间。正在愁时,忽生一计,友来时可画他们速写,边聊边画,边画边聊,朋友也多能理解配合,客去时铺纸研墨,尽情挥洒,倒也始终饱蓄了一种难得的绘画状态。直至1999年,考入鲁迅美院中国人物画工作室,导师赵奇先生更是提倡写生,于此整整三年,用功甚勤,至虔至诚,常于孜孜矻矻间,收获渐丰。不唯国画,对世界大师们的油画、版画、雕塑、摄影等等也涉猎广泛,眼界大开,于素描速写更是有了新的认识与看法了。时至今日,不再做学生而开始教学生了,身份的改变并未导致状态的改变,常将自己与学生一视同仁,严格要求,努力精进。只是多年的艺途之旅,使我深感学画虽积经年之功,未必成事,更觉面对学生责任重大,不敢怠慢。

  这么多年我在速写上的历程,全是在勤奋中一心一意画下来的,其中甘苦得失自有心得,经验教训不可谓不多,深感每次的点滴进步的确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通过这些年的积累,速写已有数千张了,但绝大多数是不可示人的劣作,而它们却也最真实地记录了我的成长。我的体会使我觉得有必要告诉大家,勤奋才是最为重要的学艺途径。同时,我有几点体悟,也在我的学艺过程中时刻有所体现。一为坚持。这是一种品质,是持之以恒的精神,它使你无时无刻不处在一种绘画的状态里,并蓄势待发。速写是你起始时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你一生所要解决的问题,它在不同的阶段带给我们不同的感悟,使我们获取新的灵感,常用常新。“琴不离手,曲不离口”。速写的便捷可以使我们随时拿起笔来挥写一番,只要坚持,久而久之,由生入熟,熟可生巧,巧则达通,通则思变,变就会出新意,到这种程度,速写中的形神、虚实、趣味、风格等自是一应俱全了。一为突破。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许多的瓶颈,需要你来解决,决不能回避或绕开。拿我来说,在某个阶段,我力求能把对象画准画象,这是需要非常较真的事情,这一过程画面往往显得拘谨僵硬,表现为一种固执和持续,甚至是要牺牲感觉的。在我看来这是必须的过程,我把它形容为钻牛角尖儿的过程,不是钻进去不出来,而是要把它钻透,这样就可以进入一片广阔的空间,一个自由之境了。当每一个新的瓶颈被执著冲破以后,我们在艺术的表现力上就获得更多的自由。一为借鉴。借鉴是学习以至创新的必由之路。借鉴源于一种认同感,是那些与你心有戚戚焉的作品打动了你,才会萌生借鉴。借鉴当然不是目的,而是更好的激发自我的潜能和创造力。在我心仪的大师中,马蒂斯、席勒、克里姆特、罗丹等人的速写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作品中的某些东西深深吸引我,当我试图模仿那些东西时,我发现,模仿是不可能的,我只能在这一过程中从新发现并确立自己。前辈大师们的辉煌成果为我们树立典范的同时,也为我们的思维打开了生路。

  我的所思所想陈列于此,不只是想让大家了解一种经验,更希望能藉此而开启自己的智慧,以至于大家在具体的实践中不走弯路,当然,也不是要告诉大家一条捷径,因为,在艺术的探索之旅上从来就没有捷径可走。并且,你的每一个踏实的脚印都将在将来的成果中得到切实的印证。还有几个朴素的道理,在我的实践中不断被实证过,非常值得我们铭记。首先,就是量变产生质变,这个道理是绝对的,长久以来的艺术实践使我对此深信不疑。这种过程可以表现为点滴的、不易察觉的进步,它是当你在一段持之以恒的训练之后再翻出之前的速写,对比使变化一目了然,我敢肯定,那种变化会让你获得由衷的欣慰和自信;也可以表现为长久坚持后的突然变化,有如顿悟一样,这个过程也是我所体验过的。譬如,在画面中有一个问题出现但总是无法克服,千万不要灰心或者放弃,在继续训练的同时要多做思考和分析,还可找来优秀的范本临摹,也许,问题在你又一次的速写练习中不经意的就被克服了。当然,我想信人具有不同的天资,每个期望进步的人在实际的训练中发生质变所需的时间或长或短,但是要相信,这种质变一定会发生的。其次,我们的进步总是体现为一种螺旋式的上升,而不是一味的前进,有时表现为一种固执的停顿甚至倒退,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当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后,就不会轻易否定自己,而能以勇气和坚毅面对自己的目标,最终跨上更高的台阶。再次,对于速写,我们也应以联系的观点来观照它。速写不是孤立的,它是整个造型艺术中的重要一环,与其他的造型艺术相辅相成。我甚至可以作出这样的判断:速写画不好,其他的也一定画不好,反之亦然。正如此文前面所引学生的表态,谓之素描不错,速写不行云云,此种情况是断然不会存在的。如果以基础来看,它不仅仅训练了形体比例动态构图运笔等等,更能培养出我们真切、敏锐、诚挚、灵犀一闪的气质与精神,使我们在面对其他的绘画创作时充溢着自如和灵气。以艺术观之,其简洁、畅快、凝固瞬间而见情见性的艺术风格每每使人如入其境,如沐斯情而感同身受、流连忘返。我们总是艳羡大师们的精彩,却不能像他们那样在实践上身体力行,如果我们仍在造型艺术的领域里徜徉,仍然被造型艺术中那些描写真实可信的生活场景感动的话,那么,我们真的应该把速写当做我们毕生的功课,让它融入我们的生活,在这个普遍重视观念、重视高科技的时代里,在大家都厚此薄彼地以照相代替速写的时候,重提速写的重要性,重提它在绘画艺术中的价值与地位,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而且,我真的相信,谁能持之以恒地实践它,谁就能在当今的造型艺术领域里立于不败之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