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平遥是现存最为完整的明清且城,原有的夯土城垣已被砖石取代,虽少了几分古风遗韵,然而历经年代的更迭,在不断的修葺中依稀辩得那未被遗忘的痕迹,青砖与青砖之间流露着传承的积淀。古宅的新修与新宅的仿古容纳进社会的变迁,未曾打破的仍然是一个“城”的概念。高高矗立的城墙就这样隔绝了与外面的世界。防御攻守,来与去,纵有人去楼空的苍凉之感,均在历史叱咤的风云中化做乌有。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遗余力的在追赶着外面的世界,同国内其他谓之旅游城市的地方一样,这里迅速攒满一切利于消费的场所,在商铺与商铺, 客栈与客栈之间总有你的选择,以至于KTV,不知是城里人不甘于流行外的寂寞?还是聪明的人们设计了过多的欲望,也许存在的意图已经固然不重要了,总之这里在极力的在满足着旅客的需要,这座明清古城为何要如此的人性化呢?恐怕这里的人们会渐渐忘了自己,过于讨好献媚的逢迎着外面的愿望。
无人留意的是城里有着两个并不和谐的因素,都与捡拾垃圾有关。常常有个疯子而或是傻子在城里的垃圾箱里翻找着,也有时在孤零零的城墙边,拖着邋遢的身影闪躲在人们的视线外。他是那么自足的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并不看到别人的眼色,他故自的存在着,很坦然。恐怕没人肯留意他的内心。 同是一世一遭,同在一片阳光下就这样被人们肆意的遗忘?
城里还有很多散养的流浪狗,蹩脚的走在巷子里,伴着斥责声,狗原本没有尊严,它的快乐是在堆放的垃圾中觅到一点意外的吃食,怎么偏偏我从它们的眼睛里读出苟且的敏感呢?
我的心里陡升一个疑问,什么是人性呢?这将引发我的追寻的乐趣,
偌大一个问题不免有空空之嫌疑。回归个人,4月12日与4月16日于我尤为重要,让我如此难以释怀。即使我找出种种可为之开脱的理由,作出种种妥善的补救,甚至归结于俞老师的一个遗愿与萨老师的安排。事实仍然不能原谅自己,我最终为了什么而放弃了我的坚持,拨开羁绊, 得失存留,什么才是人生之重?也许那原本就是我不敢面对的惧怕,怕别离。这样看来很多的时候真实就是一种傻气,因其置身在聪明的氛围中,能作到的只有将心中的难言之隐深深的埋葬,矢口否认。直至我看到南门的“瓮城”不由得不寒而颤,城中之城的计谋鞭挞了我的苦衷。
这里我不能放下的身份是一个带队的老师,更多时候感到这个身份带来的尴尬和荒芜。这里我不可否认的强加给他们过多地意愿,抛开惟妙惟肖的趋同,回归真实的个人感受,却是走进一个无助的个人世界,不以聪明的讨巧作答。正如绘画吸引人孜孜以求的恰是一个未知的领域。我迫切的希望他们从中看到其间散发的魅力。 可贵的是他们有勇气和热情,而我却更愿他们能够看到一个差距,既人性化的意图与人性的光辉相去甚远。
我远远的观望着他们,他们充满着活力与自信,焦虑与敏感、渴望与冲动,那么生动,我不想简单的给他们下一个断言,更多的时候是为他们身上散发的秉性与气质所吸引,看到他们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完善自己的那股强烈的愿望,促使着我提出这个展览计划,同样我不觉得这是一个完备的范式去企图说明些什么,这只是一次平常的远足,在这里的生活丰富了我们的内心体验,十几天的时间放置在过去的和未知的生活中犹如短短的一瞬。如同这个展览放在众多的展览之中的微薄。然而,我们惟以清晰的面貌呈现在这里,以自己的绵薄之力真实的发出一种声音来。仅这篇文字献给俞老师,及汶川地震离开的人们。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