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沉雄清新的“丁家山水”

  从三十多岁到七十多岁,从风华正茂到两鬓苍苍,见证了丁观加上下求索的艺术之旅。而今面对独具一格的“丁家山水”,我感到由衷的欣喜。

  自1978年丁观加负责重建镇江市国画馆(1982年改名为“镇江中国画院”),我们就成了艺术上的朋友。镇江离南京很近,我在省美术馆从事研究工作,我们自然来往较多。丁观加的艺术悟性、创作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都属一流。他早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其前身是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师资力量雄厚。他曾受业于傅抱石、陈之佛、吕斯百、秦宣夫、祝嘉、林散之、亚明等书画大家,奠定了中西绘画全面素养的根基。

  丁观加在改革开放之初便策划了“新四军征途”写生和创作,画院这一专题书画展在全国一炮打响。他创作的《云岭暮霭——新四军军部旧址》(1938—1941),水墨苍茫写丛林老屋,意境神秘幽深,成为早期代表作之一。此后,他又策划了“江南行”画展,浓郁的写生气息和灵动的笔墨语言,传达出江南特有的诗情韵味。画院群体和他个人又一次获得好评。

  然而丁观加并没有停止探索和追求的步伐。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历了祖国西部壮游和欧洲之旅之后,更加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个性化的主体意识愈加强烈,促使他的山水画创作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位出生于大海之滨崇明岛,与长江、太湖、大运河为友为邻的性情中人,对江南山水之美的体悟,发生了侧重面的转移。新世纪以来,他的审美理想由“小桥流水人家”式的清雅优美,转向了“吾养吾浩然之气”、“大江东去”式的天地大美。雄浑浩莽而精致清新,是丁观加山水新格给我总的印象。其笔墨语言特色,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其一,构图饱满,既整体又丰富,画水犹有创意。特别是满幅是水的作品,用密密层层的横向短线,由浓而淡,一笔一笔地写出,繁复而不觉沉闷,交错而不觉混乱,自然形成的墨色浓淡黑白变化,似天光水影闪烁其间,烟波浩渺,姿态万千,此种效果前所未见,《岁月悠悠》《渔歌》《月下吟》便是其中代表。他说“画水,表达一种心境”,“画画,画到底是画心意”。正所谓心胸如此,心手相应,意到笔随。

  其二,强化色彩功能,浓墨与重彩交融,构成强烈的审美张力,而不失传统神韵。他往往以墨色勾皴山石骨架,再辅以重彩点染,翠绿、紫红、深蓝等无所不用。由于墨底的主导作用,画面墨彩斑驳陆离,层次丰富沉厚,取得西方油画般的视觉效果而又具有中国特色。《春山新雨后》《朝霞满湖》《两棵树》均是范例。

  其三,充分利用“光”的因素,尤其是逆光效果,强化画面黑白虚实的对比,使暗部也能透出细致丰富的层次,若隐若现,扑朔迷离,“恍兮惚兮,此中有物”,从《山清水有情》《江河之源》《运河落霞》等作品我们可以体会到,略带神秘感意蕴更发人遐思。当然这里的逆光并非完全符合科学意义,而是一种意象式的艺术处理。

  要而言之,“丁家山水”意境沉雄,气势磅礴,大气中透着灵气,混莽中透着清新。莫不是这位“大海之子”、“大江之子”的本性复归?历史文化名城镇江前有“米家山水”,现有“丁家山水”,不负山川胜境之玄奥也。

  马鸿增,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原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著名美术理论家

2012年8月于北京东城

作者:马鸿增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