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审美情趣,都有独到的文化视角,这是民族文化之“根”。失去了根,就没有独立的民族文化了,就丧失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特性。如果我们的文化也这样,弄不好以后就没有中国人了。
收藏人物2013年2月刊
从唐辉先生的办公室望出去,窗外雪花在飞舞。
2013年1月18日上午,北京在持续数人的雾霭人气之后,迎来了一场小雪。在位于北京荣宝斋山版社三楼的社长办公室,唐辉先土接受了本刊主编李扬舟先生的专防。作为荣宝斋的经理,荣宝斋山版社社长和荣宝斋画院院长,唐辉先生对中国当前艺术创作和文化传承有着深入的观察和切身的实践。采访从当前艺术创作环境、文化传承、艺术家的追求、艺术家心态以及收藏家的心态等几个方面展开,唐辉先生给予了详尽的回应。
收藏人物2013年2月刊
《收藏人物》:站在荣宝斋这样一个特殊的观察窗口,您如何评价今天我们面临的文化艺术创作环境?
唐辉:从全国的形势看,政府在提倡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形成了一个很好的文化氛围,这是一个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契机。
另一方面,中国近年来持续的经济社会繁荣,出给艺术市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艺术属上层建筑,它的繁荣需要纤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支撑。艺术创作是精英文化,属于高端文化,不同于普通的民俗文化:而我们传承下来的文化就是精英文化。
精英文化本身就具备一个特点,那就是经济上有支撑,政治上有保障。从历史上看,唐朝盛世时期,以及后来的宋、元、明、清,都是政治经济到最繁荣的时候,文化大的发展。盛唐之时,日本和韩国边的同家都来向我们学习取经。中国的文化艺术得到广泛传播。在宋
代,虽然边界一直都不稳定,但经济还是比较富足的,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还是处在高度的发展阶段,我们从《清明上河图》里就可以看得山来,那时的繁荣景象在世界其他地方是看不到的。还有清朝康乾时期,江南地区经济最活跃,就有厂“四王”、“扬川八人家”等。
收藏人物2013年2月刊
而我们现在所处的政治环境正适合我们的文化发展,十八大对文化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可以说,文化繁荣和发展,今天我们已经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时期。我们不仅要成为经济大国,还要成为文化大国。
《收藏人物》:在科技迅猛发展、空间距离越来越小的今天,我们如何传承民族文化?荣宝斋为我们提供了那些参照?
唐辉:中华民族的伟人复兴,核心在于文化的复兴。现在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互联网等科技发展非常快,广阔的空间,使得文化没有了边界,也就是说现在的文化成了模糊文化,个文化之间的距离缩小了。这一点,对于任何一个民族文化的冲击都是可怕的。本来,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审美情趣,都有独到的文化视角,这是民族文化之“根”。失去了根,就没有独立的民族文化了,就丧失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如果我们的文化也这样,弄不好以后就没有中国人了。像美国是世界文化的聚集地,由于它成立时间短,缺少文化发展的历史,虽然它有高度发达的经济,但却没有自己的“根”文化。
中国社会发展了几千年,文化相应的发展了几千年,但近代以来,我们的文化遭受了巨大的破坏,甚至可以说是毁灭性的破坏。我们该怎么去修复这种破坏,继承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这是摆在每个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我们都有责任去做好这些事情。我们背靠着几千年的文化基础,而面对当前的文化冲击,我们怎么才能维护自己的文化特征,进而保证自己的文化身份,这是非常重要的课题,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这个问题。
荣宝斋积极倡导和传承传统文化,对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发展肩负着自己的使命。我们也看到,还有更多的机构或者个人,在做这些工作。我希望,美术院校,都能从深层次的教学方面,即从大的教学规划上,都要有一个大的架构,逐步通过教育手段,来完成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事业。如果没有这些手段,我们的民族文化就会失去特色。一定要正本清源,摸清脉络,使人家走到一个正确的道路上来,没有明确的目标,在艺术道路的选择上是很容易迷茫的。我们在出版上也是一样,应牢牢把握住传统文化的脉络,引导艺术走传统正途。
虽然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近代遭受了破坏,文化的延续也出现了断裂。但荣幸斋却没有断。荣宝斋仍然坚守着传统文化这片土地,没有受到社会动荡的影响,一直按照传统文化的模式在发展,这是难得的个案现象。
收藏人物2013年2月刊
对于传统文化,这是一种担当,一种责任。
我提倡文化要走山去,可以跟像孔子学院这样的机构合作,开办书画课程,编个教材,让外国人不光只认汉字,还得向他们普及书画方面的教有。他们才会书法,懂书画,才会对汉字有史深刻的了解,可以使他们对中国文化有一个全面认知。
《收藏人物》:如何看待艺术与市场的关系?对一个普通的艺术家来说,该如何应对他所面临的生存环境,应具备怎样的心态?
唐辉:对于艺术家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比较复杂的。从传统意义上讲,艺术家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民间艺人,二是宫庭画家,三是文人画家。每一类跟市场的关系都不一样。民间艺人指的是那些民间的画匠,像画民俗画、商品画等部属于这类,他们处在底层,山于生存的需要,以卖宁画为生,其字画更多的是为了迎合人众的口味:宫庭画家是为皇帝服务,也就是为政治服务。官方画院在唐、宋、元、明、清都有,宋时还有皇帝主持画院。这类作品多反映帝王生活,歌颂大好河山。而从事文人画者人多是仕宦人士,有俸禄,他们一般来说不以卖画为生,大多是他们之间的书画往来。
书画艺术发展到今天,这种区分已经没有那么明确了,但还有折射。像现在的画院画家,就类似于以前的宫庭画家,也有一些主题画,文人画在近现代有些断代,但目前又有些恢复的迹象,例如许多当官的人士也在接触绘画,有些还自己画点画,虽然还不兴盛,但这是一个好的方向。
在中国有这么一个特点,在西方如果不是职业画家,是很难生存的,而中国却可以不是职业画家,一样可以生存。特别是文人画,木身就具有白娱白乐的特征,这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中国书画还有特别好的地方,那就是投入不人,不会影响基木生活。
中国画家的生存状态,应该是在夹缝中求生存,从历史上看,历朝历代都没有达到一个很完美的状况。目前参与画画的基数还是很大的,他们必须不断去适应这个社会,但怎么适应,这又是一个问题。我认为画家必须提高自身的修炼,如果非要靠画来生活,还得做好过苦日子的思想准备。如果要做个职业艺术家,必须有市场概念,这二者虽然有冲突,但却密不可分。艺术就是金字塔,底座很人,但能代表学术山峰的也就那么极少数人,画家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定位,不能把自己盲目放大,这会影响其作品市场的的形成,一个没有市场的画家,除非在生活上没有后顾之忧,那么他的生活是很被动的。
喜欢幻想,这是当前画家的通病。
但也不能盲目追求市场,而去做过多的抄作,真正起作用的还是自己的作品,所以要脚踏实地的干自己喜欢的工作,绘画也会工作。
《收藏人物》:您如何评价当前的收藏界?
唐辉:当下的收藏群体在不断成熟,不断扩大。这是一个好现象,当文化真正深入人心之后,那么人人都是收藏家。在过去,哪一家哪一户没有几幅字画呢。一个收藏家应当建立自己的审美观念,审美取向,从而确立自己的收藏方向,不能去广泛收藏,要有方向,这才是健康的收藏,要做到良性互动,提山收藏水准。
作者:韵字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