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我对颜泉花鸟画的关注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下半期开始的。那是1987年,正入“而立”之年的他,在时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朱乃正的支持下,在学院美术馆举办了他的第一次个展。我很高兴地与美院的同事们参观了他的展览。
其时,我兼任《美术》杂志主编,还在杂志上报道了他个展的情况。除展览会上的作品外,他还带着一卷卷的画稿,向我们展示,虚心地听取大家的意见。他给美术界特别是花鸟界同行们一个强烈的印象是:朝气蓬勃,有一股使不完的劲儿,整天扑在创作上。水墨花鸟画是一种很高雅的艺术,有很浓郁的文人气息,创作者大多给人温文尔雅的感觉。而颜泉,却另有一种粗放、豪爽的性格,不拘小节;作品呢,风格豪放,以强悍见长,虽略显细致不足,却由此具有一种生动。他笔下的题材内容主要不是梅兰竹菊,而多是常见的花鸟虫鱼。语言图式深受八大、吴昌硕、李苦禅影响,又带有明显的写生痕迹。也许正是写生的结果,赋予他的作品以某种不同于他人的面貌。正因为如此,中央美术学院写意花鸟画的教授高冠华、赵宁安等都对颜泉有所鼓励,认为他的艺术有发展潜力。后来,我一直关注颜泉艺术创作的变化,发现他始终保持着来自生活的锐气,同时注意对传统花鸟画较为深入的研究,他在当代花鸟画界立住了脚跟。
颜泉1957年生于山东临沂,自幼受其父——一位小学美术教师的熏陶,学习绘画。1977年,他考入临沂教育学院美术学院,毕业后在临沂担任中学美术教师达10年之久。由于他在绘画创作上取得了成绩,在北京成功举办画展后不久,便调入临沂画院成为一位专业画师。从那时起,颜泉的名字便不断在国内外的绘画展览上出现,还不断受到各种奖励。尤其是在1992年加拿大“首届枫叶奖”国际水墨画创作展上,他的作品《柳树月下》荣获金奖。画面上,一轮明月下,柳枝似随着微风轻轻摇曳,月光与柳枝融合成富有诗意的氛围。这幅画的创作过程颇有意思:当他将画作铺在地上晾干时,画面上月亮处不慎与窗前的一片水渍接触,未干的墨色被水浸染,弥漫开来,原来笔迹较为清晰的柳枝呈现出意外的、似有似无的朦胧感,从而使高空月色与柳枝之间更显融洽、和谐,更具有抒情意味。正是画中的这一特殊的艺术效果,使它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受到评委们的青睐。
这无心插柳柳成行的情况给颜泉很多启发,使他进一步认识了写意水墨画的创作原理。写意水墨写形更写神,不拘于形似,表现神韵最为重要。画家作画时,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技巧的准备。画家作画可以有计划,胸有成竹,但又不能为预设的想法所束缚。因为水墨一旦接触纸面,便会出现各种不同块面的痕迹,更何况在整个作画的过程中,画面上出现的“景象”有预料中的,也有偶然性的、意外的。如何把握稍纵即逝的瞬间,适时地利用偶然因素,因势利导地将其加以伸引,去挥笔洒墨,前后衔接……直到最后完成画面。这当中,画家需要胆识、勇气和魄力。而这胆识、勇气和魄力的来源则是生活经验和画家的个人修养。颜泉反过来再温习那些熟悉的大师们的作品,心中豁然开朗,发现不少奥秘,这对他之后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颜泉在花鸟画上的变革还受到他尊敬的前辈画家崔子范先生的影响。崔子范的大写意花鸟画创作既从传统艺术大师的作品中吸收了营养,又运用了他熟悉的民间艺术资源,画风粗犷、质朴、刚健,在当代画坛独树一帜。颜泉从崔子范的艺术中得到的最大启发是艺术要师古人、师自法,更要师心,即尊重自己的内心感受,抒发真切的感情。而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全面修养。
回过头来观察近20年来颜泉的绘画语言,发现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变化:他的画从最初的粗放追求精致,渐渐又从追求精致转向粗放和拙气,在不齐中求齐,求野怪趣味。他放笔用墨更为随意自由,泼墨泼彩兴之所至,更突出线的刚健和力度,墨色在变化中求整体,形在大块面中有细节的生动,布局在平实中求奇崛,常有出其不意之处,风格面貌呈现出一种朴拙的美。何以有如此变化?我想是他的艺术悟性与灵性所致。几十年来,颜泉勤奋作画,在自觉不自觉中体悟艺术创造规律,从渐悟到顿悟,心有所悟,自有创新胆识和勇气,手工技巧上必会有不一般的表现。
颜泉正在奋力拓展自己写意花鸟艺术的成果,假如要我对颜泉的艺术说一点建议的话,我想到潘天寿先生在读老子《道德经》的一个眉批:“强骨,静气。”(《见潘天寿谈艺录》,潘公凯编,1997,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我愿意把这几个字送给他。他的艺术要有新的突破,一方面要强骨,另一方面要静气。两者结合作品会产生更多的神韵,更具艺术感染力。颜泉未来的路还很长,我相信他会珍惜已经取得的成绩,不断总结经验,继续多向古人请教,虚心观察和研究客观自然,以便自己的艺术创作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
作者:邵大箴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