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老窑瓷:河南省历代窑口

2015-07-16 09:06

  河南省:

  扒村窑:在今河南禹县扒村,故名。创烧于唐,终于元,属磁州窑系,以烧白地黑花瓷为主。其产品特征是: (1) 胎色深灰或米黄,白釉呈乳黄色。 (2) 白地黑花与磁州窑风格相似,不同处是纹饰笔调粗放凝炼,黑彩浓厚,也有在白釉上画红、绿、黄等彩色花卉的。 (3) 器形主要有瓶、盆、罐、盘、碗、枕等,以折沿花卉大盆最具代表,盆内用黑彩绘莲花、荷叶、水波等纹饰,纹饰布局层次繁多,为扒村窑装饰一大特色。

  汝窑:在今河南宝丰县,宋属汝州,故名。以烧青瓷为主,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产品特征和鉴定要领是: (1) 胎质细洁而呈香灰色. (2) 釉色以纯正的天青色为主,有淡和深两种.此外还有卵青和粉青等色.釉面较为光亮,一般都是细密开片,无纹片者较少见. (3) 器形有盘、碟、洗、出戟尊、玉壶春瓶、胆式瓶、三足洗、撇口碗、十瓣葵花口碗、葵瓣盏托、椭圆形水仙盘等。盘的圈足较大,圈足外卷呈八字状。 (4) 烧造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支钉支烧,一种是垫圈或垫饼垫烧。采用支钉支烧的器物通体满釉,器底留有支钉痕,支钉细小如芝麻状,且多靠近圈足内墙,支钉断面处一般呈白色;支钉数为3、5、6个,以5个为多,椭圆形水仙盆则采用6个支钉。采用垫圈或垫饼垫烧的器物圈足足端无釉,但少见。 (5) 少数器物有铭款。见有两种,器底刻"奉华"和"蔡"字款。

  钧窑:在今河南禹县八卦洞与钧台一带,金代属钧州,因钧台或钧州,故名。始烧于唐代,盛于北宋晚期,金元时继续烧造,以烧制乳浊釉青瓷为主,兼烧黑瓷及白地黑花瓷,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产品特征和鉴定要领是: (1)宋代产品 <1> 胎色较深,呈浅灰色或褐紫色

  当阳峪窑:在今河南修武县当阳峪,故名。烧瓷于宋代,烧制白瓷、黑瓷、酱色釉瓷、白釉剔花及绞胎等品种。其特征是:当阳峪窑(1)胎色以赭灰居多,故多施用白化妆土。(2) 以白釉剔花最富有代表性,纹饰流利洒脱,尤以黑白、褐白对比强烈的色彩独具一格。瓶罐一类器物上除主题纹饰外,剔刻方块形组成的几何图案作辅助纹饰,为其它瓷窑所不见。(3)绞胎器的特征是用白、褐两种色料绞在一起,组成对称整齐与羽毛相似的纹理。

  临汝窑:在今河南临汝县,故名。烧瓷于宋、金,以烧制青瓷为主。其青瓷特征和鉴定要领是:(1) 胎较厚,胎色有灰白和浅褐两种。(2)釉色多青中闪绿,釉层较厚。(3) 装饰技法有印花、刻花,以印花为主。纹饰与耀州窑有不少共同点,但比耀州窑逊色,题材多见缠枝、折枝的菊花或牡丹花,团菊花常见。海水纹具有独特风格,布局多为圆圈形式,一般8-10圈,形成多层波浪式水纹,中心常为一朵花或田螺纹。(4)宋代碗、盘圈足较宽,足端一般无釉露胎,足内有釉。金代产品则挖足较深,足内一般无釉,器内底刮釉一圈,有"涩圈"痕。

  鹤壁窑:在今河南鹤壁市,故名。始烧于唐代而终于元代,唐代烧白、黄、黑瓷;宋金时期以烧白地黑花瓷为主,属磁州窑系。其产品特征是:(1)胎色灰白。(2) 唐代器物有短流壶、花口钵等。(3) 宋金时期除烧白地黑花瓷外,还有白釉划花、褐黄釉刻花及钧窑系青瓷。白地黑花彩色乌黑;褐黄釉刻花最富代表性,有鹅、莲花与兔吃草等纹饰,在纹内敷一层薄薄的白化妆土,然后施釉,在深褐色地上托出褐黄色纹样,具有特殊风格。(4)白釉划花大碗与磁州窑风格相同,碗心有5个长条状支烧痕。盆口径一般都在40厘米以上。

  密县窑:在今河南密县,故名。始烧于唐而终于金,品种较多,有白瓷、黑瓷、黄瓷、 青瓷及珍珠地划花。其特征是: (1) 唐、五代以烧白瓷为主,胎较粗糙,普遍使用白化妆土,以增加釉层白度。器物以碗、盘、壶等生活用具为主,碗多唇口外侈,圈足平面宽、浅,足外侧 边棱用刀削去;壶颈较宽,柄与口沿齐平,均具有唐代特征。 (2) 晚唐、五代创用珍珠地划花装饰,至宋代流行,纹饰具有仿唐金银器錾花工艺特征。 (3) 还烧制白地黑花瓷,瓶、壶等器物上多画简洁的花草纹,画花纹的较别致 ,是此窑独创。 (4)采用三岔形支具垫烧,有的器底留有3个支烧痕。

  登封窑:在今河南登封县,故名.始烧于唐代,北宋为其繁盛时期,终于元代,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黑瓷及三彩陶器,白釉珍珠地划花最具特色.其特征是: (1) 胎色灰白. (2) 以白瓷为主,有白釉绿彩、白釉刻花、白釉剔花、白釉珍珠地划花及白地黑花等品种,珍珠地划花受密县窑影响,产量在同类瓷器中最大。 (3) 器型有瓶、枕、罐、洗、碗等;以瓶、枕较多。瓶有两种形式,一种形似橄榄;一种为小口,长身,瓶高在40厘米以上。 (4) 装饰以珍珠地划花为代表,如瓶的下部常划不规则莲瓣纹,中部突出位置珍珠地划缠枝花卉纹。珍珠地划花卉纹腰圆形枕最为多见。 (5) 柳斗杯剔花也有一定特色,有两种不同,一为白瓷,先剔刻后上化妆土及釉;一为淡赭色,先上化妆土,然后剔刻,再罩以透明釉。取得不同的装饰效果。

  鲁山窑:在今河南鲁山县,故名。创烧于唐代而终于元代,烧制花釉瓷。

  郏县窑:在今河南郏县,故名。创烧于唐代而终于元代,烧制花釉瓷、黄瓷及白瓷等。其特征是:(1) 胎色灰白。(2) 唐代花釉瓷器与鲁山窑不同,就釉色与彩斑特色来看,有黑色、月白和钧蓝釉,饰以天蓝色细条纹彩斑,器物有壶罐。(3)唐代黄釉瓷器物主要是碗、罐和壶等,以碗为多,碗内只施半釉,碗底有五角形或六角形露胎,这种施釉方法是为了叠烧的需要。罐的造型为口唇微外撇,短颈,平底,口部都不施釉,有一层白化妆土,一般高度在20厘米以下。壶流呈短小的圆柱形,多有双系,壶身印有席纹装饰,较为特殊。(4)唐代黑瓷碗的施釉方法与黄瓷碗相同,有的还在五角或六角形的中心部位绘一朵花蕊。金代则采用中心刮去一圈釉叠烧(即涩圈)。

  内乡大窑店窑:略

  巩县窑:在今河南巩县,故名。烧瓷于隋、唐,隋代烧青瓷,唐代以烧白瓷为主,此外还烧三彩陶器,黑瓷、绞胎与茶叶末釉也有一定比例。其唐代产品特征是: (1) 白瓷胎色灰白,釉色白腻,质量较好,黑瓷胎白釉黑。 (2) 器形有碗、盘、壶、瓶、罐、枕等,以盘碗为最多。白瓷碗的特点是侈口,有的口缘作四花瓣形,碗里壁沿花瓣口凸起四条直棱,地足有浅圈足、圆饼状实足和玉璧形足数种造型。盘类以直口、平底浅盘多见,装饰与碗相同,口缘四花瓣形,缺口处凸起成四条直棱。 (3) 黑瓷态体较厚重,碗以平底大碗为多,里施白釉,外施黑釉。盘的造型与白瓷盘相同,施釉亦是里白外黑,但口沿不施釉露胎,为巩县窑的独特制法。瓶类器物修坯精细,制作规整,在北方唐代黑瓷中少见。 (4) 所制绞胎特征多模仿漆器纹理。 (5) 器物装烧垫具有三岔支具和长方形或圆珠形托珠,碗盘器内或足端一般留有3-4个垫具痕。

  宜阳窑在河南宜阳三里庙等处,故名。为宋代瓷窑。以烧青釉为主,兼烧白釉,白釉黑花及黑釉等品种。青釉施釉较厚、色多样。装饰有印花、刻花等。青瓷刻花先刻出花叶轮廓线、花筋叶脉以蓖状工具划刻,风格与耀州窑完全相同,碗内满刻菊瓣纹,罐的盖面刻百折纹,也与耀州窑风格相近。

  宝丰窑:在河南省宝丰县,故名。为宋代陶瓷窑。 产品有白瓷、青瓷,低温三彩陶器等。青瓷 装饰有印花、刻花、印花缠枝菊花为多,纹饰清晰,线条细而圆润,与耀州窑风格雷同 。刻花花纹轮廓用刻花法,花叶筋脉用蓖划, 与耀州窑风格相同。近年在宝丰清凉寺一带 发现了烧瓷类似汝官窑产品的窑址,被认为是汝窑的所在地。

  安阳窑:在今河南安阳北郊安阳桥附近,故名。 经过小规模试掘,初步判明是隋代青瓷窑址。 据此,可确定安阳地区部分隋墓出土青瓷是此窑所产。五十年代在善应、天僖二镇还发现宋 元时期窑址,前者专烧钧釉瓷器,后者烧白瓷; 二镇距磁州较近,但未发现有磁州窑风格的瓷器。

  汴京官窑:北宋后期设在汴京(今河南开封)由官府直接经营的瓷窑,故名。 官窑专为宫廷服务,有南北之分,宋代顾文荐《负宣杂录》有“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记载,明代《事物绀珠》、《留留青》因 袭此说。此窑继汝窑之后为宫廷烧制瓷器,形质与工艺与汝窑有共同处。 器多仿古,胎骨深灰或紫色,釉色有粉青、月白,釉质晶莹润泽,有纹片,有紫口铁口特征,底有支钉烧痕。具体窑址至今尚未发现。

  东窑:在汴京(今河南开封)附近。专烧砖瓦。《宋会要》窑务条文载: “京东西窑务掌陶工为砖瓦器给营缮之用,旧有东西二务景德四年废止,大中祥符二年复置东窑务。”明代曹昭《格古要论》有董窑条,调其特 征与官窑相似,而且又不及,今亦少见。明清两代谈瓷笔记多引用之。 但董窑实物未见传世,窑址亦无明确地址,或为东窑之误会。

来源:中国文物网-收藏-瓷器陶艺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