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罗其鑫的山水画

罗其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山水画专委会副会长,成都市美术家协会顾问)

  1994年,罗其鑫先生出版了两本与友人合作的画册,我从中感到他正在努力改变通常的山水画认识。我脑中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要认识罗其鑫,除了看他的作品外,还要看他的思想。一个缺乏思维的画家,永远只能是画笔的奴隶。而罗其鑫却是一个思考者。

  说到罗先生的山水画坐标,最显著的定位便是他基于前贤的扎实脚步。参展和发表于1975年的《峨眉山水》,可以标示画家对马夏唐风的追溯,其浑厚华滋的境界探求,表现了画家所迈出的第一步。1980年,画家发表了《西当太白有鸟道》《楚大夫屈原故里》,其山水语汇更多地透露出回归自然、面向人生的蕴意,对轻松质朴境界的寻觅,表现了画家所迈出的第二步。进人90年代以来,客观的引力,让画家更深地思考了人与自然这一山水画的古老命题。《青城雨亭》《瞿塘烟云》开始把客体的自然物势与主体的心灵气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人与自然整体和谐的境界探索,喻示了画家正迈出的第三步。

  如果说第一步着眼的坐标是“势”,第二步着眼的坐标是“情”,那么第三步着眼的坐标是“势”与“情”的二维合度。从中不难看出,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画家之所以能够成功地迈出三大步;根底就在他善于从前贤笔墨中吸取营养。从他对黄宾虹注重写生的理解,对李可染、傅抱石注重人生的理解、对石鲁注重自然历史人情的理解,我们就不难理解他何以在师人与感悟上用“死心眼”,在造化与心源上花“笨功夫”。也许正缘于他不善取巧的天性;他的作品才显得那么敦厚、质朴,才让人一看就明显地感到他已扎实地站到了巨人的肩膀之上,虽然心思不求大成,笔下却见大器。可以说愈静而悟愈明,根愈深而步愈稳,在占典风与现代感的契合处寻找实我、自我、无我,是罗其鑫山水画演绎的重要链条。

  天人合一的宏观思维是罗其鑫山水画坐标的又一显著定位。传统美学把天、地、人称为三才。这种天、地、人的统一观又被概括为天人合一的艺术。在天人合一的大框架里追求物我两忘的境界,强调人的精神表现,是中国画的美学品格,更是山水画的艺术特征,显然这也是罗其鑫的艺术认定。1984年,画家创作了《蜀山青》。剖析其初衷,宗炳的“山水以形媚道”观显然支配着画家的思绪。而这个“道”便是宇宙,便是人生,便是天人合一的精神。当然在此之前,罗先生也曾长期努力冲破因自然山水符合化而引致的山水画道表现形态的局限性,尤其对北宗程式化符号体系,他用“扬弃”的眼光来加以对待,并借此考虑自身语言特色的形成。在伸向生活的基础上强调了人格的表现,以“主体为人”的思想赋予天人合一的现代的品格。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画家的观察思维方式己更加注重自然生活的心灵化和意象成形的宏观把握,天、地、人的生命意识被融于咫尺之间,包容、映照、拓展、延续等等重要范畴是其情感符号的内核所在。值得一提的是,罗其鑫的主观情感虽然强烈,但并非是超现实的。与主观表现派不同的是,罗先生的作品大多可划入现实主义范畴。他认为主客体因气相合便是“道”,以气蕴涵***即可大道抱一。其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罗其鑫的情理仍是尊重自然的情理,它不是感情化的自然,而是自然化的情感。它那偏于写实的技法语汇仍充满着激情。它所给人的诸如华滋、奔放、刚劲、峭拔、雄浑、苍茫、豪壮、凝重等不同的艺术形态,都统一在以气为宗的风格之中。不同的色调反而组成了抱一之道。正恰于此,人们才通过细细的品鉴而不是粗略的观赏来认识罗其鑫,来认识中国画的气韵,来认识天、地、人的三才和绝。

  亢奋激越的现代品格是罗其鑫山水画坐标的第三维显著定位。如果说罗先生的山水画坐标第一维是静思型的(更多的师法前贤),第二维是动思型的(更多的师法自然),第三维便是悟思型的(更多地得法心源)。前两度定位,完成了一种具有质变特征的读书、行路过程;后一度定位;则能强烈感受出内心的呼唤、时代的呼唤、历史的呼唤,如同一位饱读诗文的儒者,他所要吐发的,已不再是别人的颂吟,而是自身的唱咏。这种感受,像三峡的激流、峨眉的雾海、剑阁的险峰、青城的幽壑。大自然以各种不同的构势促撼了不可遏制的生命冲动,爆发出走向时代与理想的光焰。

  如果说亢奋的激情为亢奋的写意状态,那么罗其鑫的意笔音符可称得上地道黄钟大吕、威风锣鼓、大调奏鸣。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春云》、《剑门怀古》、《入峡》等作品。江川的呼啸、山岳的奏鸣、宇宙的节律、生命的意识,被交织成了一种浑然、厚朴、奇绝、壮阔的艺术感观。在一幅幅亢奋的底蕴中,我们还看到了一种源于深思和成熟的创造性情感符号。正是这种亢奋的情感符号,拉开了与古代文人的情趣距离,特别是与北宋刚健之美形成了不同的参照。在继承“大、正、厚、重”等传统美感的同时,他更注重大与绝、正与奇、厚与朴、重与灵的关系,从巴山蜀水的特有地貌中产生出分化出具有强烈时代感的语汇。在罗先生的这批新作中,我们看出了他基于激情而吐发的情感符号的严肃:既用笔,笔墨一定要尽浑厚华滋之长:既重色,色彩一定要鲜明而不轻浮;既用肌理,肌理一定不能脱离笔墨。罗其鑫的艺术追求是:他的作品体现的是他关于自我的完善——一种基于更高质的笔墨更高质的肌理之间的,基于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基于东方和西方之间的更高层次的合成与更具特色的分化。

  作为山水画家的罗其鑫,他清醒地进行了前进征途的认定。在创新的道路上,他看到的不是鲜花,听到的不是掌声,他清醒地看到自己所面对荒原和荆剌。他虽然六十多岁了,而心态却仍同学子那样年轻。他给自己定了一个长远的规划,希望他心中的火焰能照亮那片更为诱人的山水天地。

作者:陈雨光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