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11-16 15:09
孙克弘《竹石图》轴
孙克弘(1533—1611),一作克宏,字允执,号雪居,松江(今属上海市)人,明代画家,擅画花卉,兼工兰竹、山水,用笔细密,气势雄厚,画风趋向于疏淡清雅的艺术格调。他笔下的竹石风采继承了元人水墨画法的文人画笔意,幽篁雅韵,气格古雅,野趣横生。
武汉博物馆收藏的这幅《竹石图》轴(见图),就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此作纵26.9厘米,横32.1厘米,纸本,墨笔。画面截取的是一片“万物中潇洒,修篁独逸群”的湖边竹林景致,虽然只是局部景物,但布局顾盼呼应,毫无闭塞板滞之感,通过对云天、风雨、湖水、水草、坡岸、岸石、竹林等景物的点染描绘,使画面显得疏朗开阔,立意悠远。画面下方,是一片平静的湖水,一片平地从画面右方伸延而出,由高渐低,最后为湖水所环绕,巧妙地突出了大自然中水与土的和谐之美。湖边浅滩上水草丛生,或稀或密,随波漾动,自然生长。湖畔杂草野卉丛中,一块硕大的石头孑然而立,轮廓线条挺拔,形状上下方圆,显得沉实厚重,静穆中蕴藏着一种无形的力量。石边,几丛修竹恣意生长,竹竿或粗或细,或直或弯。风雨中,纤细的竹竿高低错落,茂密的竹叶离披纷杂,密而不闷,稳而不滞,虽然画面上看不到疾风的影子,但通过“入竹万竿斜”的描绘,让一众幽篁摇舞的身姿,与石头的宁静肃立形成强烈的对比,一动一静之间,让人产生一种强烈的视觉效果,陶醉于杜甫笔下竹林的那种“历历羽林影,疏疏烟露姿”的盎然诗意而不能自拔。
作者兼工带写,以枯淡之笔勾勒湖石,稍加墨苔,用笔率意坚实,突出了石头的坚韧风骨,显得自然逼真。以工整细致的笔法绘茂篁修竹细劲有力、屈节挺拔的风貌,用墨浓淡相宜,变化微妙细腻,以浓墨画近竹,淡墨画远竹,竹竿绘以淡墨,竹叶则用浓墨,穿插舒展明暗相间,虚实结合,主次分明,尽得“文湖州”深墨为面、淡墨向背之法,浓淡相宜,灵气顿显;笔势有收有纵,有挺有转,老辣洒脱,将竹叶阴阳向背的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在环境的处理上,作者以朦胧烟雨营造出一种雨雾漫漫、竹林青青的野趣景象,竹叶浓密而不杂乱,笔笔秀雅简洁,画面生动而不失文静蕴藉。整个构图疏密有致,远近和谐,既有近景的写实,又有远景的意象,使人面对这一恣肆奔放的萧萧物象时,心中生出无限遐想。右边留白处,上下题跋款识,高雅和景的诗句,墨润淋漓的书法,厚重雅致的印章,组合成一幅风格淡雅、情趣浓郁的画面效果,在纸本上更显得尤其清韵典雅。
画面右上角钤起手白文“漫绿亭”印,另有明代诗人、书法家颜廷榘题诗:“万玉翠沉沉,春流夜雨深。幽人一梦觉,泪洒薜罗襟。”诗句清新雅致,意蕴深远。诗后署款:“闽南颜廷榘为梦竹吴孝甫题。”钤朱文圆形“颜”、白文方形“范卿”二印。颜廷榘(1519—1611),字范卿,号陋巷生、桃源渔人,自号赘翁,福建永春人,当地人尊称他为“桃陵公”,曾任九江府通判,精通诗文,工书善画,尤以书法驰名八闽,名扬海外,与桂亭织画、翘松诗词一起,被称为“永春三绝”。据说他在永春魁星岩读书时,以地砖为笺,清水为墨,终日挥毫勤练书法,楷、行、草、隶、篆诸体皆能。观其画上题跋,行笔稳健,苍劲古朴,笔法谨严精妙,结体宽舒端庄,笔势奔放中略见凝重,方折平正,似方似圆之处,有峻峭秀润韵味,具有明晚期书法粗犷疏朗的风格,增添了画面的审美情趣。
画面右下角有孙克弘自识:“庚辰夏五华亭雪居克弘为梦竹先生写。”钤白文方形“孙允执氏”、“汉阳郡长”二印。看作者书法一笔不苟,规整端严。画面左下角处钤盖一方形压角白文印“志在山水”。庚辰年为明万历八年(1580),孙克弘时已年近半百。在这幅画上,通过观察作者用笔的沉着稳健,墨色的娴熟运用,明暗虚实的精心处理,画风严谨细腻,笔法谨严有致,工而不艳,细而不拘,处处可见已然形成其成熟老辣的画风。
孙克弘喜种竹,在他的《东郭草堂记》中,就有“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的描述。正是对竹观察的细致入微,天长日久,已然胸有成竹,还未动笔,就赋予竹以生命,一枝一叶就已在法度之中。孙克弘以丰富的文人花鸟画的写意思想,缘物寄情,以意写形,创造出一种墨气萧疏、野趣横生的自然景观,与《宣和画谱》之花鸟画的画论不谋而合。他的这幅《竹石图》轴,风格纵逸,意态生动,无论是构图的疏秀洗练,颜色深浅的处理,还是空间布局的取舍,以及密而不乱、工中带写的笔法运用,都有其独到之处。尤其是那扶疏风流、婀娜多姿的一片幽篁,节叶迎风,如闻其声,竹枝挺秀繁茂,笔笔见力,雨叠烟森,萧然出俗。竹影婆娑间,笔墨淋漓,渺渺如烟,形神兼备,大有明初画竹高手夏昶笔下之竹“烟姿雨色,偃直浓疏,动合矩度”的美妙意趣,结合诗文题跋,加深了画面主题的思想性,使画意益臻妙境。
来源:新浪收藏中国书画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