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韦娜著《洛阳汉墓壁画艺术》,是研究洛阳历年来出土的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墓葬壁画的学术论著。它所选用的壁画摹本,大多是韦娜先生从她自己的洛阳汉墓壁画临摹作品中选辑的。编辑出版本书,不仅是河南艺术界,更应该是河南文物考古学界的分内事。
汉代墓葬壁画,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历两千多年沧桑保存至今,经过科学的考古发掘展示给世人,不能不谓之珍贵。但要求永久保存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除了对壁画原物或原址保护,或揭裱异地保存之外,还要在考古发掘工作中运用照相、录像、绘图以及文字记录等手段对壁画的资料进行保存。在这些墓葬壁画考古资料中,壁画的临摹是极其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这项工作,一般非画家不能胜。对壁画的临摹,是对壁画原作的再创作,但是这种再创作,不允许有任何一丝一毫的个人创意,它只能是依照壁画保存现状,忠实地描绘。宋人黄伯思《东观余论?论临摹二法》曰:“临,谓以纸在古帖旁,观其形势而学之,若临渊之临,故谓之临;摹,谓以薄纸覆古帖上,随其细大而拓之,若摹画之摹,故谓之摹。”宋人姜夔《续书谱?临》曰:“唯初学书者不得不摹,亦以节度其手,易於成就。皆须是古人名笔,置之几案,悬之座右,朝夕谛观,思其用笔之理,然后可以摹临。”究其精髓,这种临摹,决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忠于原作的神形兼备、惟妙惟肖的描绘。故古墓壁画临摹者没有绘画艺术功底,没有对被临摹的壁画进行认真的观察的研究,是很难临摹出上品的摹本。所以说,对刚刚面世的古代墓葬的临摹,不仅需要临摹者的艺术才华,更需要临摹忠于壁画原作及其保存现状的科学态度和历史责任感。基于上述根由,我们认为,古墓壁画的临摹工作,既是艺术,更是科学。韦娜先生从事汉代墓葬壁画的临摹工作长达十多年之久,从她的临摹作品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出,她是严格地的实践了“既是艺术,更是科学”的临摹原则。更使人们敬佩的是,她在自己的临摹实践中,锲而不舍地研究洛阳汉墓壁画,在汲取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洛阳汉墓壁画艺术的研究成果,这个研究成果就体现在本书韦娜先生的学术论文《洛阳汉墓壁画艺术》上。韦娜先生的临摹作品和论文,有机地构成了她研究洛阳汉墓壁画的图文并茂的学术专某处。应该认为,《洛阳汉墓壁画艺术》是当前我国文物考古学界对汉墓艺术研究的新成果。
在文物博物馆单位供职的韦娜先生,在本书中以她的画笔向读者传递着丰富的汉代社会信息,无论从壁画艺术题材的多样性所反映的,还是从壁画艺术风格和绘画手法所表现的,都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历史观的教育,使读者直观且具体地了解两汉文明的光辉和灿烂以及两汉先民的智慧和伟大创造力。我在古都洛阳从事考古和研究工作三十余年,本书中的汉代壁画墓葬,或者我新自发掘过,或者我亲临考古现场考察过。我为韦娜的临摹作品能客观反映壁画内容,忠实表现壁画的艺术风格和绘画手法而高兴。我作为一位考古学者,又为她用自己的画笔客观、忠实地记录、保存了洛阳汉代墓葬壁画这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而充满感激之情,因为她用画笔完善了汉代壁画墓葬的考古发掘资料,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做出了贡献。
考古学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科学,不仅需要考古学家,而且还需要地理学家、农学家、地质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冶金学家、军事学家等各方面的专家积极参与,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共同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做出贡献,自然,这里也包括愿意为发掘、保护和研究祖国珍贵艺术遗产贡献的画家。
韦娜先生毕业于河南大学艺术系,从事国画创作,擅长工笔,以工笔人物、花鸟与小写意山水画著名于画坛。她的艺术成就首先在于自己的勤奋好学,其次也得益于在大学求学期间名师的指教。但不可忽视的是,长期以来她对中国古代绘画传统艺术的学习。她自己曾经讲过,也的画深受宋代绘画的影响。不仅如此,长期从事古墓壁画的临摹,对她绘画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无疑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许多著名绘画艺术大师,都非常注重古代绘画艺术作品临摹,如张大千、常书鸿先生临摹敦煌莫高窟壁画。我国著名绘画艺术大师叶浅予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曾来洛阳临摹过洛阳出土的西汉壁画墓的壁画。不言而喻,我国丰富的古代艺术宝库为韦娜先生发展自己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弥足珍贵的鉴赏和学习资源。只要韦娜先生继续不断地从主定浩瀚的艺术宝库中汲取营养,她的艺术成果将会更加辉煌。
叶万松(文博研究员)
2004年6月15日于北京
作者:叶万松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