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牡丹历来备受国人喜爱。文学家、戏剧家、画家都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表现。在我看来,牡丹给人以雍容大度、华而不俗、贵而不娇的气质感觉,体现了中国气派及中国人的精神风貌。
被世人喜欢的牡丹,唐代以前也曾经历过在荒野寂寞独自开的过程。唐人舒元舆云:“古人言花者,牡丹未尝与焉。盖遁于深山,自幽而芳,不为贵重所知。”唐代起,牡丹才逐渐进入人们观赏花的视界,此后,牡丹从皇宫达贵走向平常百姓家的过程。
历代的诗人对牡丹有着众多遐想和歌颂,不乏千古名句。从李正封的“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到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从李山甫的“一片异香天上来”,到李商隐的“荀令香炉可待熏”;从白居易的“千片赤英霞烂烂”,到唐彦谦的“馨香惟解掩兰荪”;从徐夤的“羞杀千花百卉芳”,到白居易的“一城之人皆若狂”……它在唐人笔下是那么热烈奔放,充满着盛唐气象的韵味,诗人笔下的牡丹已经为我们注入了或高贵、脱俗或优雅、亮丽的审美情趣。
历史上许多艺术大家都喜欢画牡丹,但表达的意境却不同。徐渭的牡丹洒脱、野逸;八大山人的牡丹孤傲挺拔;明四家笔下的牡丹表现得雍容而不艳丽;恽寿平用色、粉表现的牡丹,但华美而不俗;吴昌硕笔下是金石气质的牡丹;齐白石则是朴实、自然的牡丹;朱屺瞻牡丹用笔的厚重老辣……。在这些画家笔下,牡丹只是个载体,表达画者对自然、对人生的一种态度。
我也喜爱牡丹,虽然历代牡丹题材的名作众多,要画出新意的作品并不易,但我还是尝试着把牡丹作为自己抒发情怀的一种方式,并着力探索、寻找一种适合于自己的艺术语言,以求表达牡丹的内在气质:一种雍容大美的气度、一种艳而不俗的美感、一种把北国牡丹赋予岭南气格的情怀。
作者:张思燕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