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06-02 09:43
储楚
2016年5月29日,跨界艺术家储楚个展—“物無非是”在杭州江虹美术馆开幕,展览集合储楚近十年的创作精华,《物非物》、《齐物-果实》、《书山水》、《树語》、《西湖梦寻寻梦梦四時》等系列经过再造集体亮相。储楚用“藏”解构“物”,并借力书法和水墨把“物”消融在静物、山水中。
导师王冬龄认为她是“有精神洁癖和艺术使命”的艺术家,“无论是摄影的颗粒,还是书法的线条,水墨的意蕴,都体现了作者精心编织的艺术境界与精神王国。”而另一位导师矫健则认为她为当代艺术做出了一种表率:“各种各样的当代艺术背景和她的文化传统的修养造就了她的艺术。”
而就在个展开幕的同时,储楚《书金山银水》和《树语》作品上拍香港徍士得三十周年水墨场,其中摄影水墨作品《树语》成交价6.7万港元,超过估价近3倍。
书金山银水·渡河与童嬉
书金山银水·我心依旧
庄子·齐物·柑
庄子·齐物·杏
西湖梦寻·夏至
西湖梦寻·雨水
作为一名年轻艺术家,储楚集绘画、摄影、设计、书法等诸多艺术形式于一身,却能从中找到合适的风格为己所用,并逐步确定最直接最有效的呈现渠道:书法与水墨、摄影的交融,可谓一种独特的艺界现象。因为对她而言,艺术不存在人为性的风格划分,“不是说画了国画就不能再画油画,从事摄影就不能写书法。”她小时候在少年宫画梅兰竹菊,自己在家画白描,还跟着父亲做雕塑、画漫画,青年时期学习设计,大学期间画油画,研究生阶段琢磨新媒体,读博时期写书法。这些看起来眼花缭乱的艺术生涯成为滋养储楚最佳的综合土壤,她的可贵之处便在于能秉持艺术初心,将源自家学修养及性格特点中对“物”的关注贯彻始终,并通过时间的洗礼简化、强调与升华。
除了时代的造就和家学的养成,储楚自身的性格优势也是助力其成功的重要元素之一。她的逆商(Adversity Quotient,简称AQ)很高,其实她的艺术成长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遇到过很多挫折,如当年没有顺利考上美院附中,喜欢画油画但因为风格问题一直缺少机会参加主题性展览,人生之路同样连遭寒流:最爱的父亲很早就离开了她,去年,还有一位对于储楚而言意义重大的人也离开了,这次“物無非是”个展某种意义上也是为了纪念他,“他们是我生命中无法替代的最亲的男人。”说起此事时储楚的声音有哽咽,但她很快就明白需要转移话题。小时候,她总和奶奶在一处,奶奶是裹着小脚的妇人,跑不远,总是在家里念着《心经》。储楚喜欢哭,奶奶很心疼,有时候会拿着糖哄她:“娇毛头(绍兴话),小乖乖”。吃了糖的储楚很快就不哭了,然后就偎着奶奶画画。“这样的生活状态一直延续到现在。”她也郁闷过,但很快就能藏起这些“悲观”,“乐观”地生活与创作。她的“韧”就是这样练出来的。“我一直在坚持,就是有点‘拧’。”
1997年 依靠(完美的关系)3 布面油画
1998年 依靠系列(完美的关系)2 布面油画
这种“藏”与“韧”的特性在她的作品中有也很多细节性体现,观赏她的作品需要多层次进入,拨开一层还有一层,细节丰富但整体性很强,敢于尝试新门类但始终就是“储楚”,个人面貌清晰而坚韧。
在当下青年艺术家的发展历程中,储楚是一个十分独特的案例,她的成长轨迹和艺术敏感皆无法复制。为何储楚能在市场与学术两端均有精彩表现?她这种与中国传统文脉密切相关又极具当代气味风格独特的艺术面貌是如何形成的?她如何能糅合诸多艺术门类又可以汲取最适合“储楚”的元素并为之所用?藉个展开幕之际,储楚深入进行了阐述,或许由此,可以一窥储楚之所以会成为“储楚”的部分缘由。
Q&A
雅昌艺术网:你集绘画、摄影、设计、书法等诸多艺术形式于一身,很少有年轻艺术家能经历那么多艺术门类却能明确自己的艺术风格。
储楚:我中专读的是杭州工艺美校,学的是装潢设计专业,国画、雕塑、丝网印、平面设计、海报等都学过,那时张培力就是我的老师,后来我读研究生又成为他的学生。大学时期画油画,这培养了我的调性,也承载了我青春期的激情,那个时候我曾经画过坦培拉,也实践过卡拉瓦乔和凡爱克的光距法。后来我去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现在已经合并为跨媒体艺术学院)读研究生,杨福东、牟森、张培力等都给我们上过课,当时我也做了一些影像作品,还参加过蓬皮杜的展览。最后,我选择了静态影像,就是摄影。
这些艺术门类都使我受益良多,但我会主动选择要的东西,同时放弃不需要的东西,主观性很强。不过,虽然有时候我很固执,但如果错了我会及时调整而不是固守。
雅昌艺术网:为何最后会选择摄影?
储楚:大概小学的时候,因为我很喜欢拍照,爸爸就给我借来一个照相机。读中专的时候有暗房,自己就在里面练习冲洗,我上手很快,好像对摄影很敏感,很容易就把握住它的技术要领和艺术感悟。当时读研时,我们那届有三个研究生,其他两位同学对曝光、显影液、定影液等都不熟悉,只有我一下子就能搞定。我觉得摄影更多的不是技巧,而是天赋,可能我就具备这种天赋。毕业后我就做了《物非物》,也是我一直延续至今的主题,特别是最近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能够注视到中国传统文化内蕴中的许多东西,很有趣。
雅昌艺术网:你的摄影与你的油画作品气息相近。
储楚:我的油画跟我的摄影有关,同样是关于独立的物与空间、与色彩的关系。我用摄影拍出油画没办法画出来的东西,而摄影作品的黑白又与书法异曲同工,我的很多东西都是交叉的,走到今天也是理所当然。
树·语
雅昌艺术网:你的作品中有某些细节与黄宾虹有关联,他的很多作品非常当代。
储楚:黄宾虹其实是把字作为一种笔法入画,林散之则是把画里的境界提升到书上,他的书像画,黄宾虹的画像书。黄宾虹是林散之的老师,林散之是王冬龄的老师,王冬龄是我的老师,这种基因其实是一脉相承的。
雅昌艺术网:你的画面形式感非常独特,特别是用长卷这种方式去“写”山水,这是你长期思索的结果还是某一刻的顿悟?
储楚:徐冰也曾做过类似的作品,但他主要从版画、文字做解构或建构,我则从中国的笔墨、山水、士大夫的情绪等综合因素入手。我的画面很干净,这跟摄影有关系,属于我的个人特色。如果要说“悟”的话,应该是某种“渐悟”,这是一个长期养成的结果。
物非物·工具
物非物·白兰花
物非物·容器
物非物·果实
物非物·城市
雅昌艺术网:《城市》系列很有趣,画面中有些如“福星高照”等十分接地气的文字。
储楚:卡尔维诺是意大利的一个小说家,属于超现实和存在主义,我特别喜欢他写的《不存在的城市》,其实我是先有作品的,后来读到了这本书之后发现二者的气息居然十分相投。书中提到了马可波罗,马可波罗描述了杭州南宋时多么繁华,那个时候居然可以制作棒冰,他还和成吉思汗对过话,书中还描绘了各种各样的城市,如欲望的城市、黑暗的城市、梦境中的城市等,我把每个城市对应着的气息都写在了作品里中。
雅昌艺术网:你自己造了一个城市。
储楚:“我”的城市也是每个人想要的城市,“城市”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词。时代不同,城市的空间和时间转换的非常快,现在一天之内可以跑好几个城市,而且城市的面貌虽然细节不同,但看起来都一样。
雅昌艺术网:《搜遍古帖打草稿》也十分奇特,以石涛的《搜遍奇峰打草稿》为基本形态,集中古帖中的诸多名篇来书写。
储楚:长卷里很多都是宋拓帖,特别经典,我会根据图式和画面气息选择字体或帖,比如这部分郁郁葱葱,我就会写《将军帖》,比较雄浑;那边有浮云、碎山,我就会选择一些古朴、自然的初期文字,有点茹毛饮血的感觉,颇为婴儿气息。所以这既是自己跟自己对话,也是跟历史上的“自己”对话。
1999.5 行而上的迷.1 120cmx88cm 布面油画
1999.6 行而上的迷.2 120cmx88cm 布面油画
1999.5 行而上的迷.3 120cmx88cm 布面油画
雅昌艺术网:家庭是如何影响你的?
储楚:我出生在杭州,奶奶姓王,是王羲之的后裔,现在绍兴华堂王氏宗祠还在,我有个号就是“华堂女史”,我父亲叫储鸿章,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后来画漫画。我出生在杭州玉泉一带,这里是林风眠、黄宾虹曾经居住的地方,所以我的艺术脉络是很自然地侵入到山水、人文、江南之中,杭州是自南宋以来江南文化的精华之所,由此我会用这样一种水墨书法的表现形式来书写山水,这就是家学脉络的底蕴。我的导师王冬龄也说过,你看到的是什么,穿的是什么,环境是什么,你就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可能就是因为这样的一些综合因素使“我”成为“我”,也成就了我这样的艺术风格。
雅昌艺术网:那个时候你爸爸会教你做雕塑吗?
储楚:我爸爸做雕塑也画漫画,我小时候常常会临摹他的那些珂罗版画册,也会接触到很多西方艺术评论类书籍。我的性格比较内向,不太喜欢跑来跑去。小时候,爸爸妈妈出去了,我总是喜欢和奶奶待在一处,奶奶是裹着小脚的妇人,跑不远,总是在家里念着《心经》。我在家里是老大,但总是喜欢哭,奶奶很心疼,有时候就会拿着糖哄我:‘娇毛头(绍兴话),小乖乖’。吃了糖,我很快就不哭了,然后就偎着奶奶画画。这样的生活状态一直延续到现在。
现在,我虽然是一名大学老师,但也不是很忙,还是喜欢在安静的状态里思考各种与艺术有关的问题。所以《书山水》系列确实是我今后的一种尝试。
雅昌艺术网:你的很多作品名称、展览名称都有“物”这个字,你是特别想探究物本身存在的意义吗?
储楚:中国有一句话叫“物事人非”,很多东西都会变,朋友、家人都不是永恒的,但“物”总是在。所以这个“物”其实是个体可以依赖的一种东西,也是诗性可以承载的一种东西。此外,“物”还能承载一种生活状态,其实人的一生很多时候都在迷茫,而“物”就能赋予人们某种很坚强的情感。我五年级的时候给小学同学们画过速写,现在他们已经不一样了,即使“物事人非”,但那批速写就成为我的“物”,是属于我们过去的“物”。《物非物》工具系列表现的就是我爸爸的工具,他会自己修凳子、做木工,这些“物”对我来说很亲切,它们像家人一样,是我对“物”的记忆和再造。
现在,我保留最早的“物”大概是1986年我到竹林写生的小稿。我的大部分作品都保留着,它们对我而言意义非凡。
1986年水墨
1986年竹林写生
1995年插图
雅昌艺术网:你是悲观主义者吗?“物事人非”本身就是一个特别悲观的词。
储楚:我是那种很“拧”(杭州话)的人,逆商很高。其实我在艺术成长道路上有很多挫折,比如当年没有顺利考进美院附中,喜欢画油画但因为风格问题一直缺少机会参加主题性展览,最爱的人(爸爸)早逝等,但我的选择是“藏”起这些所谓“悲观”的东西,“乐观”地生活与创作。此外,坚持自己的东西,此一时彼一时,任何时尚或潮流都会变,不要随波逐流。
雅昌艺术网:你是多元的文人,不能用一种身份框定你。
储楚:我们其实是断了代的文人,过去留下来的只是一些残片碎瓦,我们只能在碎片里寻找母乳文化,或者把碎片集中起来寻找脉络,比如我们小时候学的是简体字,繁体字要靠自己去学。杭州大的环境还在,但具体的脉络已经消失。
1997年创作小稿(左) 2002年速写系列一二
2001年创作小稿一二三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邹萍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