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近段时间以来,香港菌丝文化艺术基金参与了不少艺术项目,如这初春的气息,引发了业界如春天到来似的勃勃生机,为此,我们很想与林少杰董事长聊一聊。
记者:去年初,媒体对您进行了专访,报道了香港菌丝文化艺术基金在成都当代美术馆,为艺术家李宁举办了当代水墨个展,受到业界的好评。时隔半年多,想了解一下菌丝文化艺术基金又有哪些新的进展?
香港菌丝文化艺术基金董事长林少杰
林:首先要感谢你们的关心和支持。
我们为李宁艺术家在成都当代美术馆举办的水墨个展,这只是我们其中的一个项目,确实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这也就坚定了我们的信心。
著名艺术家李宁(左起5)在成都当代美术馆个展的部分工作成员
自此后,我们一方面积极与艺术家、艺术院校及艺术机构广泛合作,不断推出一些贴近艺术家、艺术在校生和艺术生活化的系列活动。另一方面,我们积极拓展艺术品的销售渠道,让艺术品能够进入寻常人家。
林总与艺术家们在一起(著名策展人、批评家鲁明军(右2)
著名艺术家何岸(右3)、著名艺术家李宁(右4))
我们在花家地有一个专门为艺术家们提供的艺术创作和艺术活动的空间,策划了“Individual”系列实验性艺术项目,重新探讨艺术与生活,艺术与大众如何更加贴近的可能,至今已经举办了19场与艺术相关的新概念、新尝试、新创作活动,这些活动特别新颖,也特别贴近生活,有了较好的反应,比如黑桥艺术区拆迁在即,很大程度影响了艺术家们的创作和生活,在艺术圈里也是一个不小话题,于是我们举办了“带走黑桥”的展览活动,有60几位艺术家积极响应参与,因场地受限,许多艺术家还无法参与。
乡味——艺术家们的元宵节盛宴(黑桥艺术区)
林总在《带走黑桥》的展会现场
林总在《带走黑桥》的展会现场与著名艺术家张诠(左)交流
记者:您说的情况,让我们感受到您特别关注如何让艺术走进生活的问题。最近,朋友圈里转得很火的“朋友圈—艺博会”也是你们策划组织的一个线上线下共同呈现的活动,能给我介绍一下这个活动吗?怎么会想起策划这样的活动?
林:的确是的,现在正在进行的“自画廊·朋友圈—艺博会”,也是我们“我们不只关注艺术,更关注艺术生活”理念的具体表现之一。
这次“艺博会”的主题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邀请了100多位艺术家和10多家机构参与,把1000多件艺术作品,包括版画、油画、水墨、雕塑等在线上和线下同时呈现,参与的艺术家多数来自中央美院,也有来自清华大学,人大大学的师生,有几十名当代著名的艺术家引领参与,实现了他们的作品在我们的线上平台直接销售,目前已经销售近百件了,距展览活动结束还有好几天时间(3月26日结束)。
自画廊-朋友圈-艺博会
这次活动,我要特别感谢央美自版画系师生的信任和支持,我们主要与是央美的版画系进行合作,主推版画艺术作品。整个版画的师生都参与了,所以版画的艺术作品的品质很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很受大众的欢迎,也有许多非版画的艺术作品同样被受欢迎,购买者来自社会各阶层,确实让艺术走进生活,走进百姓人家。
记者:我们看到菌丝艺术基金是在脚踏实地做实事,但是,这样的活动毕竟成本高,受益的艺术家有限,如何能让更多的艺术家、艺术院校、艺术机构也能广泛参与和受益呢?
林:在我看来,投入文化艺术产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些事物要先行尝试,边总结,边谋划,稳步前进。
要让更多的艺术家、艺术院校生受益,就要把艺术品的市场拓宽,就是要有大量的艺术品购买者,而不仅仅是针对收藏家,因为真正做收藏的人数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必须要在观念上、技术上、规则上创新,打破现在的局面。
当今是互联网、物联网的时代,如果要切实为文化艺术发展做些有益的工作,既要能惠及广大艺术家群体,又要能满足普通民众的精神审美需求,那就离不开互联网这个强有力的工具,为此我们设计开发了“自画廊”手机移动端的艺术品交易服务平台,这个平台就是专门为广大艺术家群体、机构、商家提供的艺术品展示和交易的服务平台,如果这个平台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支持和参与,就一定会出现一个新的文化艺术生态圈。
自画廊—在线艺术品交易服务平台
记者:听您一席,我们似乎已经看到了一个更加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文化艺术生态景象,衷心祝愿林总早日达成心愿,也让我们更快受益。听说您曾经是国家级羽毛球运动员,您把时间精力都投入到这个行业,那您的羽毛球运动训练和比赛是否还在进行中?
林:古人云:“业精于勤,毁于戏”,由于对文化艺术的偏爱,所以才进入文化艺术领域,但是时间还不长,还是新兵一个,因此必须是全力以赴的。对于羽毛球运动,此前不仅是我的职业,也是我的钟爱,所以不管多忙,总会想方设法坚持打球运动,还不至于荒废。前几天,就与前世界羽毛球冠军在球场上交流,感觉还不错,如果你有兴趣,我们也可以切磋切磋。
林总与中国羽坛泰斗,传奇人物汤仙虎教头在一起
记者:“切磋”不敢当,但是很愿意向您学习。羽毛球的普及率很高,也不失为一项大众喜爱而又高雅的运动,您对此项运动的推广和提升也负有重任,那么您对文化艺术的发展有什么思考呢?
林:羽毛球之所以是一项大众喜爱而普及率又很高的运动,是因为他特别接地气,条件受限小,时间可长可短,可竞技,可娱乐,因此我在想,我们做文化艺术的也要注重“接地气”,让高雅的艺术品成为大众的精神食粮,不能太“高大尚”,要让更多的人群有接受艺术美育的机会和体验艺术审美的场所,不然难免曲高和寡,艺术圈始终是个小圈子。
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和代表们对文化艺术有着非同以往的关注度,提出继续深入推进“互联网+”的发展战略和国家大数据战略,大力推进“双创”深入发展,强化创新机制,催生新的动能,助力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扶持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加强文化人才培养,健全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这是大环境下文化艺术发展的契机,这对我们来说都是很大的鼓舞,我们要乘势而动。
我们看到,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潜在的文化艺术消费市场在兴起,我们要拉近艺术与生活的距离,真正实现艺术品市场的扩大,提升人们的精神生活质量。
林总与前羽毛球世界冠军林江利(右2)、林立文(右1)、福建队羽毛球教练黄晖(左1)在一起
只有大众对于艺术的认知和审美能力提高了,对于艺术文化的消费意识才能产生,广阔的艺术市场才能被打开,艺术家可以通过创作作品和销售作品来获得很好的物质保障,为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奠定物质基础,中国的文化艺术才具有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这才是一个文化艺术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生态,菌丝艺术基金正在致力于这方面的努力。
林总在菌丝艺术基金会的福建展馆一一幽篁里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