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专稿】一场中外织绣交流展登陆寒山美术馆:当代与传统对话中产生“丝维越界”

2018-04-20 22:13

“丝维越界”当代中外刺绣艺术交流展

“丝维越界”当代中外刺绣艺术交流展

7

寒山美术馆

已结束 4.8万+

  2018年4月18日,丝维越界——当代中外织绣艺术交流展,在苏州高新区文体中心寒山美术馆举办,作为第11届中国刺绣文化艺术节的主题展览之一,邀请来自中国、英国、法国、荷兰、保加利亚等国近50位艺术家参展,在全球当代文化的视域下,对中国传统刺绣的图像进行解构,同时从材料学、观念、技法等维度进行重构,助力当代中国刺绣进一步创新。这正是本次展览主旨“越界”的含义和宗旨。

展览主创团队与参展艺术家合影

  此次展览的策展人是阿萨杜尔· 马克洛夫博士,为保加利亚索菲亚国家美术学院副教授,编织艺术系主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马克洛夫博士提出:“本次展出的艺术品旨在传达最基础的艺术原则:即艺术创作并不囿于材料、形状、颜色和技巧,还要结合艺术家自我的思考。形状、颜色和材料可以被用来表现时间、空间、观念和艺术,这些是关于艺术创作和理解的讨论。艺术,可以从全方位展现并印证自己的意象。”

展览现场

  正如国人对刺绣的理解往往停留在工艺品、日常用品之上,丝线、布料、现成品通常被作为非艺术主体,或者是装饰性材料,这也是策展人马克洛夫博士的观点。所以,展览中展示了众多带有抽象、观念的西方当代艺术家作品,堪称“他山之石”,在这种对织绣品印象的颠覆中,试图为中国的刺绣者打开新思路。我们且不论这种导引是否合乎民族审美、是否符合市场诉求,以及将织绣纳入到身份、时间、消费主义等当代议题中是否合理,但是从艺术的角度,却启发更加开放的思维,和打破单一“好坏”评判标准的可能。

  以下,我们来看一看参展艺术家是如何思考的:

邹英姿 《如梦》

  展厅内第一件作品是邹英姿的《如梦》,艺术家把丝线的线头、麻布等材料铺在松软的泥土上。泥土在这里拥有了一种本土、原生态的符号意义。泥土上铺的每一根线头都被邹英姿细心保存,可以看做是她从业三十多年的见证,也是岁月痕迹。

邹英姿 《春分》

  《如梦》的背后是邹英姿的《春分》。作为苏州本土的绣娘。邹英姿的艺术灵感来自于江南苏州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情怀的哺育。因此她常怀感恩之心来看到周遭美好的生态。一粒种子在泥土中苏醒,长出嫩芽也让邹英姿兴奋与感动。所以她把这种视觉记忆转化成刺绣作品,同时以泥土、金漆涂抹墙体,绘成山丘的形状。材料的综合运用也打破了刺绣作为“架上”作品的单一艺术形式。

姚琴华 《禅意》

  姚琴华的《禅意》是以表现刺绣的空灵感,作品在传统技艺“精细雅洁”的特点基础上,融入了艺术家本人的想象,以刺绣语言探讨笔墨的浓淡变化,在变化中体悟中国艺术的虚实、缓急、和呼吸感。姚琴华认为这是在诗情画意里习禅,点点滴滴中悟道。

姚慧芬 《骷髅幻戏图》

  姚慧芬作品《骷髅幻戏图》是去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参展作品,源于南宋李嵩的绘画。傀儡戏在唐宋的时候发展到高峰,很可能因为当时战乱不断,傀儡戏受到了广泛喜爱,代表了浮生若梦、世事无常的情境。黄公望曾为《骷髅幻戏图》写了一首诗:“没半点皮和肉,有一担苦和愁,傀儡儿还把丝线抽,弄一个小样子还把冤家逗。识破个羞那不羞。呆,元自五里一单堠。”

《骷髅幻戏图》局部

  画面展现了匆匆人生路上一个短暂的停驻,在这里突然间遭遇到一个死亡的真相。与此同时,骷髅的后面就是正在哺乳的孩子,新的生命正在孕育,显得哀而不伤,虽然画的内容是骷髅,但是并不恐怖。从中体现了中国人的生死观:生是虚幻的,死也是虚幻的。

  据悉,这件作品运用了几十种传统针法,一方面重新挖掘传统技艺,同时也是基于当代艺术表现形式与审美要求的创作实践。

卢福英《霸王别姬》

  卢福英在埋首创作之余,不断创新探索,以多种针法构成独具魅力的刺绣语言。卢福英此前的创作已经敢于大胆突破传统模式,善于将多种色彩叠加掺和,运用大小不同色块衬托对比,进行重点渲染。作品色泽明快,布局精巧,意境优美。《霸王别姬》系列作品则更让人眼前一亮,卢福英以虚实乱针绣融合美国波普艺术的图像视觉,使用中国传统工艺将中国传统戏曲与西方现代艺术进行结合。美国波普艺术常常通过冲击力较强的色彩语言来表达主题。

  《霸王别姬》系列作品所采用的针法有锁针、平针、虚实针等常用苏绣针法,强调丝线的色彩转换与人物性格的贴切表达。脸谱形象灵感来源于陈凯歌导演的影片《霸王别姬》。影片围绕两位京剧伶人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展现了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

张雪 《星空》

  青年苏绣艺术家张雪的《星空》是传统苏绣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的一件装置作品,想象力丰沛。将近二十种针法在一幅作品中表现出来,其中部分球体采用的针法(如戗针、辫子股等),在当代刺绣中已很少使用。这件作品基于传统,融入具象写实之美,又赋以当代的个性化语言,使得其既有古典气质又有现代审美。

程晓芳 失语⸺抄经计划

  这是一件观念作品,作者用丝线表现某种无法辨识的文字。这些文字是在读图时代对文字意义本身的质疑和反思,暗示图像的普世意义。作者认为,自巴别尔塔混乱之后,所有民族都没有共同的语言和文字,语言是内心经验的符号,然而内心经验自身,对整个人类来说是相同的,而且内心经验所表现的类似的对象也是相同的。随着图像时代的到来,文字的进化却显得迟缓,语言文字之间的鸿沟也并不显得那么宽大了,同时也正在渐渐失去它的效果。

门神 黄春梅

  鹿鹤左右门神两幅作品是一个系列,作品造型饱满、保留了年画古朴自然的艺术风格。作品绣制过程中色彩采用了红绿为主各一幅作品,色彩对比强烈,黄、黑等色彩为呼应调和,形成一组作品,互补色对比中统一,画面既和谐朴实又生动别致。采用了蜀绣中独有的锦纹针的应用,配合使用二三针、铺针、晕针、滚针等针法,造型生动逼真、优美大方,整体感觉粗犷威猛。

韦应丽 水族马尾绣背带

  这件作品来自于苗绣艺人韦应丽,该艺术家现为贵州省级传承人会长、协会支部书记、应丽马尾绣公司董事,贵州省民间艺人高级工艺师。

  马尾绣背带是传统的马尾绣产品。水族传统马尾绣背带的背面中心由九片绣片拼接而成,寓意着蝴蝶妈妈。其中的绣片包括了蝙蝠和树,象征着长命富贵、长寿百岁。一条背带从母亲传递给女儿,再从女儿传递给孙子。世代相传的不仅是背带,更是亲情和民族情结。

艾利斯·凯特 飞梭刺绣

  三幅巨大的表现主义作品。有趣之处由多针飞梭刺绣机制成的。这机器有86根针机械性的自动穿梭,艺术家灵活运用机器,试图推翻普通织锦刺绣的重复色调和粗细因此三幅作品都有潦草混沌的背景色包围下的巨大人像。

扑克脸 吕纳维尔

  整幅作品通过法式钩针、日式、中式和英式刺绣相结合,大胆的配色结合现代主义的构图完善了该幅作品。

  扑克脸,通常指在牌类游戏中拿到的牌无论好坏都不动声色且无面部表情的人的行为,让对手无法通过脸色来看穿自己,也映像了在任何时代,人们在岁月的洗礼下,很容易变成喜怒不形于色的人。该作品把当下极其火热的表情与扑克里的王牌相结合、各式各样的表情替代面无表情的扑克王牌脸、反讽现代年轻人的生活已渐渐被手机替代,成了不折不扣的低头族,呼吁现代人能够放下只能电子产品。

光点 安娜·摩尔

作品局部

  安娜·摩尔出生于印度金奈,是一位英国纺织艺术家和学者。从波纹阵阵的池塘到漂浮的白云,从飞机滑翔而过的气流,到日出日落的光线流转,都在她手中用强对比的针法和层层堆叠体现出来。作品中运用的特殊针法是她对印度与英国的刺绣文化长期的学习和研究之后的结果,试图打破传统对针法的定义,创造出更加具有表达性和灵活性的刺绣技法。

《秩序》林仪

  在重复中生成差异,无序、混乱、失控,也仅仅是秩序,规范和控制的微小差异,作为物质自身,秩序与无序本就是统一的整体,抛出先验性的存在。

共生 吴单燕如

  该作品试图在想法和内容上表达一种“不纯粹”,对观看者起到视觉冲击作用,力量感,冲突和侵略性,而不是展示私人的审美趣味。作品的主题是“共生”,所以选择的刺绣图案更像是具象的符号,如女性分娩她的爱人,权利绝对服从者用暴力与维纳斯对峙等。

朱荣明 青山重影

  本品采用手工面料与刺绣和树脂工艺相结合的创新方法。手工金泊面料进行刺绣创作,再通过树脂热融技术压制成形。山体通过磁铁相吸原理直立于底座上,山体位置可互换。采用透明树脂工艺既可以保持刺绣部分的色彩,也不会因受潮而发生褪色、变形、发霉。根据刺绣部分切割成不同的形状,摆脱了玻璃框装裱的单一形式。

  此外,展览还展出了当代中国刺绣在中式时装、首饰设计方面的运用:

嫁 马晓琦、马晓婷

  作品采用新娘新婚所佩戴的红盖头和金项圈为题,结合刺绣工艺。金银线勾画的龙飞凤舞,象征着五湖与九州的祥瑞,与凤搭配寓意龙凤呈祥。取“呈祥”与“情长”的同音,寓意新人成双成对,长长久久。

雅韵系列服饰 梁雪芳 李薇

珠宝系列 尺寸不一

  此次展览持续至6月15日。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