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稿】如何办一个国际陶艺展——“大道成器”国际当代陶艺作品展背后的故事

2018-05-24 01:19

“大道成器”国际当代陶艺作品展

“大道成器”国际当代陶艺作品展

9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已结束 5.7万+

大道成器——国际当代陶艺作品展开幕式现场

大道成器——国际当代陶艺作品展开幕式现场

  2018年4月22日,“大道成器——国际当代陶艺作品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展览邀请海内外颇具影响的陶艺家69人,展出当代陶艺作品83件。此次展览按照“融合延伸”“见微知著”“象外之韵”“聚集拓展”四个单元进行展示,将不同形态、不同观念和不同制作技术的作品并置,聚焦当代陶艺,呈现出变化多样的时代风格,展现东西方艺术家对陶艺的不同理解和体验。艺术头条app、雅昌艺术网执行总编谢慕与此次展览学术主持白明独家对话,深度探讨这一在业界、在社会上反响巨大的国际陶艺展览背后的故事。

  雅昌艺术网:在中国,您如何筹办一个国际性的陶艺展呢?

  白明:这个展览是应清华艺术博物馆与策展人徐虹女士之邀作为学术主持参与其中的。从启动到现在用了半年的时间,加上之前申请国家艺术基金的工作刚一年有余。工作量及展览资金都是巨大的,一些同行来看了展览后说这是一个从博物馆的角度举办的最好的当代国际性陶艺展。展览的筹办工作非常规范,从申报文化部拿到批文,到海关进行备案,再到具体布展。筹办这样一个体量之大的展览进程中面对的多数问题是非常具体的。

  很有意思的是,这场由策展人、学术主持、博物馆共同打造的展览,三方互相尊重、互相妥协,带来了一些陌生感,也正好把三者的意见和观点都有所消化,既不完全是策展人的个人意志,也不单纯是学术主持的专业意志,也不是博物馆的单纯导向,三者合作呈现了一个学术主导下的国际性陶艺展。

  雅昌艺术网:为什么说“大道成器——国际当代陶艺作品展”是一个真正国际化的当代艺术展览呢?

  白明:国内之前没有做过达到过这一水平的、规范的现状性学术展览,这是真正规范意义下的第一个国际化的当代艺术的陶艺展览,有30多位外国艺术家,83件当代陶艺作品参展,包含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不同的创作群类,作品材质有陶、炻器、瓷等,烧制方式包括熏烧、乐烧、盐烧、柴烧、氧化烧、还原烧等,最终呈现的艺术品有已烧成的,也有未烧成的观念性的装置;有的体现材质本身审美,也有的体现功能性审美。参展艺术家有受中国影响而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当代艺术家的西方大师,也有受西方当代艺术的影响,做出独具风格艺术品的中国当代艺术家,这些共同综合呈现,可以代表陶瓷艺术全面的当代面貌。

  本次展览主要是对现阶段陶艺现状的一个宽泛的、切片式的客观呈现,这种呈现方式是把中国现代陶艺几十年的发展历史纳入到今天的国际陶艺发展的共性关注里边来考量、对应和呈现。

 寄神宗美 (日本)   再造系列之圆锥   2015

寄神宗美 (日本) 再造系列之圆锥 2015

阿尔内·艾塞 (挪威)   碗   1993

阿尔内·艾塞 (挪威) 碗 1993

  雅昌艺术网:您认为办一个国际化的当代陶艺展览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白明:我认为办一个国际化的展览,首先要面对的一个困难是与艺术家的沟通,我们此次参展的艺术家在国际上都有相当的影响力,然而这些艺术家很少跟中国有合作关系,我们主动邀请他们,通过邮件等方式向对方解释为什么要做这个展览,艺术家对于这个展览有了清晰的了解之后才会决定是否参与进来。

  一个困难之处在于,规范性的国际展览需要走很多程序。比如选定作品申报之后就不能随便更改,中国海关会对应作品照片来检查入关艺术品,这也在一定程度制约了我们做一个兼具感性调节与艺术高度的展览。这个展览看起来很当代,其实年代跨度将近20年。

  还有一个困难是,陶艺展览需要考虑艺术品的运输问题,这也使得陶艺类展览的准备工作难度大增。我们博物馆的工作团队通过招标方式挑选了专业公司来负责此次展览的艺术品运输工作,为确保艺术品的安全,展出作品都采用点对点的运输方式。

  雅昌艺术网:您认为这个展览主要的关注点是什么,展览作品是否有一定的共性?

  白明:这次展览尽可能做到客观,展览关注的点是多方位的,其中有风格、材料、烧成方式、文化背景、国家等各个方面。其中最简单的、最原始的共性是所有的作品都需要由本人授权,所以我们基本上都是邀请健在的艺术家。展出作品大部分是从艺术家的工作室收集过来,仅有少数7.8件是从博物馆和美术馆借来的。

  雅昌艺术网:此次展览的布展方式经过哪些考量,具体作品的展陈方式背后有何种思考呢?

  白明:我们这次展览有两个大展厅,分四个单元。观展时,许多观众会认为最主要位置摆放的艺术品就是最重要的,我得说明一下,一个大展中,每一件作品都是展览的主角,不可或缺。之所以将某件作品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并不是说这件作品就是展览中最好的艺术品,而是因为这一作品相较其他艺术品而言更适合这样的空间,这样的场域,以及这样的主题。

李泽守(韩国)   重生(景德镇系列)   2016-201

李泽守(韩国) 重生(景德镇系列) 2016-2017

  这次展览的主题叫“大道成器”,我们选择放在这一展题旁入口处的作品是韩国艺术家李泽守的《 重生》,他用碗做了一个圆的装置,我认为观众在远距离观赏的时候,装置具有单一作品所无法承载的引领优势。在“大道成器”这一主题下,我们更多地想展现东西方当代和传统之间的一种对话融合、消化改良、推进发展的关系。李泽守做的是器皿,可是又跟我们熟悉的、普通的碗不一样,他作品中所用的碗底来源于中韩两国的明清古瓷片,在这种古老的基座上以拉坯的方式制作完成。这两者的结合其实也暗示了陶瓷文明史的过度:中国影响韩国,韩国影响日本,中国和日本又影响西方。在这样的相互关联中,过去和现在,实用和表现完整地融合在一起,李泽守的《 重生》与我们的主题恰好吻合,它在光影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气场去改变原有的面貌,通过形成的视觉震撼再反观到器物本身,整体的光感和量感都体现了展览的核心价值,因此我们把这一作品放在这个位置。

  雅昌艺术网:您认为这次展览积累了哪些经验值得未来被其他机构所借鉴呢?

  白明:我认为技术操作方面是可以复制的,而具体实施过程中有三点需要其他机构进一步考虑。第一,怎样与被选中的艺术家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而不是从画廊或是别人的手中去借作品。

  第二,能否邀请到专业人员参与并选择出具有丰富学术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在西方,有的策展人会在展览中提出一个主题并展出一些具有前卫性的艺术品,我们会发现有可能是从作品的外形上推进,作品更加新颖前卫,可是除了前卫,展览没有回答陶艺各个层面中整体的当代性推进问题。做一个学术性展览需要兼顾艺术整体层面所构成的一个艺术种类的独特审美魅力,而且要展现各个层面中艺术家在过去传统之上,向今天当代性推进的整体面貌,我们需要有对于陶瓷艺术的创作过程,工艺环节,烧成手段,原材料等方面均有所了解的专业人员进行展览核心的学术架构。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第三,高水准的展览团队培养与投入。有的团队可以高效地举办一个绘画展、装置展,然而要想准备一个很好的陶艺展可能很困难,材质、布展、灯光等方面都需要整体考量。

  我认为陶艺展灯光的调整是非常重要,也是陶艺作品和展览整体艺术感染力的核心所在。每件作品都需要灯光来烘托,釉色、质地的不同,灯光过强与过弱均影响陶艺作品的呈现效果。我认为一个学术性的展览不是把每件作品都变得华丽,变得明亮。一个好的展览灯光效果也应该做到以整体呈现。

  雅昌艺术网:当代陶艺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和欧美、日韩相比,是否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您认为这些问题体现在哪些方面?

  白明:当代艺术里面的不平衡现象是非常明显的,当代陶艺中的“当代“和”现代“的概念是源于西方,但是中国的陶艺家跟其他国家的艺术家有一点不同,他们无法摆脱中国传统陶瓷文化的上下文关系,他们在对西方艺术观念吸收的同时总会优雅地融入中国陶艺家对陶瓷艺术较好的技术表达。

  我们的审美很多来自传统,且中国的陶艺家都拥有很好的技艺,这在整个世界陶艺史上都是很独特的现象。当一种观念影响了一个拥有熟练陶瓷技术的艺术家时,这两者就开始产生化学反应,中国艺术家的独特性自然而然地带起来了。

  在早期,更多的老艺术家是从容器形态推进,从装饰中演绎,这两者也是中国传统所带来的必由之路。没有谁在80年代突然间可以“当代”到了拿一团泥出来说这就是个现代艺术,那时候基本没有这样的勇气。就像是我常常会拿卢西奥·丰塔纳(Lavinia Fontana)割下来的一块泥当成一个范例一样,不是说中国人不知道这样去做,而是说没有谁有这样的勇气把这么简单的一块泥当做自己的一种美学标准来呈现。

  这种观念一定要经过80年代,不断从容器、装饰推进到当代,更多的人,或者是说某一个有实践经验和胸怀格局的人再往前推进的时候,这样的风格才会出现。所以不是说你有胆量就可以做当代艺术,艺术家首先要说服自己,并不容易。观念和情感认知吻合在一起,才有可能创造属于艺术家自己风格的作品。

方力钧(中国)  2013.9.11   2013

方力钧(中国) 2013.9.11 2013

鸿韦(中国)   完美的碎片   2015

鸿韦(中国) 完美的碎片 2015

白明(中国)   坯粉之书   2017

白明(中国) 坯粉之书 2017

  雅昌艺术网:您认为陶艺为什么很值得关注,为什么最近西方非常关注中国的陶艺呢?

  白明:陶艺这样一种题材、艺术种类本身就是语言,而且是一门世界语言。古代西方对中国充满了追慕、追随与敬仰,瓷器即是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品类。

  中国陶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它高雅地将生活和艺术融为一体。我跟很多西方艺术家交流,西方的陶艺家已把中国的陶瓷也当成他们的传统,这是让我真正觉得震撼的地方,它不仅是中国的传统,中国的陶瓷已经成为世界的传统。

  中国这样一个博大精深的国度里竟然有几十种完全不同的重要窑口,这说明我们的祖先在一千年前就丰富地体察和了解了泥土的性格,他们在这些仅有细微变化的泥土里边找到了它们的特性与不同,找到了它们的语言体系,然后用适应于此种泥土的火把它们确认成各个不同的窑口,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伟大的文化贡献。(实习生高阳对本文亦有贡献)

  相关链接:

  【雅昌快讯】 “大道成器”国际当代陶艺作品展开幕 涵盖当代陶艺领域的多面思考

  【雅昌专稿】中国当代陶艺 能否赶上新复兴时代的列车?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谢慕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