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献给世界的温爱之心和核爆之思——解析朱曜奎美术作品中的哲学思考和艺术境界

  朱曜奎先生的内心升腾着一个火山,他需要不断地创作才能让岩浆倾泻出来,才能让心灵得以平伏和安静。所以这燃烧在画布上的就不是简单的油彩,而是朱先生内心的雷霆和风暴。那些雄伟磅礴的山水,细腻精巧的花鸟,是朱先生的激情在喷薄,思想在结晶,并带着他心灵的温度和高度。这是一道光芒,辽远而明亮,足以让我们激动和仰望,并情不自禁地想到与他作品和人格相关联的词汇,譬如:境界、大气、热爱、悲悯和宁静。这每一种品质对肤浅而庸俗的当下都是一种冲击和照耀。但这光芒并不炫目和灼烈,却有着太阳初升时的深沉和微凉,这是朱先生的人生态度,也是他作品中的品格和气度。说明他的胸襟辽阔又不失坚定,热烈而不盲目,激情荡漾而不浮躁。这也标志着朱先生是这个时代令我们敬畏的极少数的艺术家之一,他把全部的心血,以至生命都融铸到艺术创作之中。坚守理想,用真诚和信念反抗着黑暗,以绝不与庸俗妥协的姿态捍卫着象征人类文明最后一盏灯火的艺术,他就是为艺术献身的勇士,也是时代的神!

  我喜欢在朱先生笔下的景物间流连,不论是像闪电一样划开山岩一泻千里的激流,还是秋收时节走在乡村大道上的毛驴和农夫,抑或是蕴含着个人记忆的乡村木屋,还有冬天树枝上相濡以沫的麻雀,留给我们印象的都不是通常意义的耀眼和招摇,而是让你的心在凝聚,让你的情感一点点沉静,进而像从心灵中捡出草芥,变得干净澄明。这是思想的力量,更是一种境界地打开。譬如尺寸不大的这幅《七莲心》,七枝结晶的莲子清洁宁静,在它下面有一只盛着红酒的杯子在向莲子递上崇敬之情。整个画面高贵肃然,让人油然升起一种敬畏之情。而且凝视久了,有眼泪就要流出来。莲子显然是人的品格的象征,你可以理解成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也可以理解成生命的自强不息,还可以看成中国文化中自尊自强自立自爱的品德,还有母爱以及榜样和教诲等等。整个画面让你的情感在凝聚,一种可感但又无法说清的情绪在弥漫,还有无缘无故又无边无际的忧伤和宁静占据我们的心头。这是一种对人生的触摸,也是对命运的认知和坚定。这也证明朱曜奎先生是一个善感的人,有着一颗高贵又寂寞的心,储藏在心里的是满满的风暴,还有经年已久的摇撼画家灵魂的人生体验,终于被浸满了中国文化的莲子这个形象点燃。于是画家把泪水和满腔的崇敬倾注在画布上,于是莲子成了画家的知音和敬仰的神,也抚慰了画家的心灵。而人就是莲子遗落在人间的永不消失的温暖和爱。

  那么艺术家有时为什么总有这莫名的伤感和孤独呢?是多情还是多事?说到底,艺术家比常人更敏感,更易于点燃,所以遇到相同情结的风吹草动就爆发了。所以,艺术家的多情就是对世界多一份关心,他的多事也是对社会多一份责任和忧患,他的孤独和伤感是对人类处境的关怀和悲悯。这就是教科书上说的触景生情。但更多时候不是景让人多情,而是人借景物而倾诉自己内心的隐秘,朱曜奎先生这些作品就是借助客观景物来寄托了自己沉积多年的情感和思想。所以朱先生的作品信息量之大,可以称作核辐堆。从山水到花鸟,从天边到身边,从远方到故乡,从记忆到梦境,题材很广阔。它们呈现的共同特点就是凝重。这就是这些作品的根,或者说是核心,那就是思,思想和思考。他不是简单泛泛地描摹事物的外形,而是努力将自然之物的灵魂显现出来,或者说将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思考渗进这些山水以及万物之中。这就有别于那些平庸的画家只是在艺术的外形上勾勾抹抹,而忽视了艺术家主体的思想和情感。这作品中的思必将让朱曜奎先生超越平凡,成为当代以及更久远的有思想有力量的艺术大家。

  德国理论艺术家海格德尔这样论思,他说只有“诗化才把早被思过的东西带到思者的近处。”这是说艺术对于思的作用。就是说只有艺术才能让思存活。那么反过来就是说,也只有思才能让艺术作品有心有灵魂。看朱曜奎先生这些诗意与思想融合的作品,有一种很过瘾的感觉,因为在陶醉于他油彩的深邃和情感的纯净之时,每每灵魂被他的弹片击中,这射穿读者心脏的就是埋藏在他画面中的思,就是独特而凝重的思想和思考。你看他那如核爆炸一样汹涌着漫过绝壁的黄河水,那在风雨的旷野孤独地飘扬,绝不低下头颅的树干和峭岩,这难道不是人类的理想以及顽强不屈的意志和品格吗?朱先生的内心太丰富了,而且激情就要涨破胸膛涨破画面!他习惯于从自己出发,像从内心里往外掏炸药,然后步步紧逼,直到把感情推向峭崖,再重重地掉下来,然后把你的心炸成碎片。所以初看这些作品,有一种雷雨和闪电要来临的感觉,多看一会,你的内心又会产生一种平静和纯净。这是不是暗示了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雷雨和闪电只要你镇静下来,你的内心就会获得一种宁静和平和。这也就是朱曜奎先生倡导的大美术后面所蕴含的大境界大胸怀大视野,更主要的是大爱。这种大爱让我们心胸辽阔,让我们像他作品中偏爱的一往无前的江水一样去战胜生活和自己情绪中的阴霾和雷雨,做一个强者,并让自己的内心获得清亮和透明。

  这就是深刻的积极的思。艺术作品因而也就有了追问生命探寻生命之谜的厚度和尖锐感。所以思一定要去思生命和生存才有生命力,美术作品一定要呈现思的根本,艺术才丰盈才具有大模样。所以海格德尔说:“思,就是使你自己沉浸于专一的思想,它将一朝飞升,有若孤星宁静地在世界的天空闪耀。”朱曜奎先生就是闪耀在天空如若孤星般沉思的画家。他不仅去思那些重大的人生问题,对他亲历的一花一草也沉思默想,力求从中找到人生的重大主题。他创作的状态肯定先是凝神静思,他是在体验万物,并在瞬间让他的体验生成艺术,生成思和意义。这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升华。创作就是把这种可能是艰苦的等待和探寻,也可能是突然爆发的心满意足的瞬间体验凝固下来,成为一个永恒。

  看朱曜奎先生笔下那些风景,我总想去碰一下的感觉,多美啊!生活中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对我们喜欢的事物都想抚摩一下,碰触的瞬间会有很震撼的感觉,一种心旷神怡的陶醉,或者是心痛并幸福着。这是艺术在瞬间把心灵从现实的重负中解放出来,艺术也在瞬间穿透了生活的无意义和晦暗,直抵真理的中心,审美的中心。所以马拉美说:“艺术……必须从人类的心灵中撷取种种状态,种种具有纯洁性的闪光,这种纯洁性是这样的完美,只要把心灵状态、心灵的闪光很好地加以歌唱,使之放出光辉来,这一切其实就是人的珍宝。这里面有象征,有创造性……”象征的就是思,创造就是艺术。朱曜奎先生的使命就是通过万物去思人生之谜,然后通过美术这个中介把它呈现出来。这深刻的思让他作品像沉默的微小的镭,开花了,足以摧毁看者的心灵。

  所以我们在朱曜奎的作品感到了命运,还有一种神圣和庄严的情感和美。而且你会感到那些大画的节奏紧凑,像一首诗虽然长却紧密相连,我相信这些作品朱先生都是一气呵成的,即使是几天才完成,这气也是连贯的,从没中断。这很足的内气在外显示为气势,在内凝为气韵。而且随着气流的轻重缓急,画面也跌宕起伏。中气匀速,画面就平静;气流急促并上扬,画面就激越像掀起的波浪;呼气缓慢,画面就沉郁凝重,这是画家在深呼吸。气的背后是情感,气的变化就是情感或激烈或深沉或忧伤,最后是苍凉变成一种苍茫和辽阔。从审美品格上来说就是壮丽,它代表着艺术的大境界。在朱曜奎先生这些大境界的艺术作品中,画家激烈的情绪消弥了,美的意境把心境涂抹得一片宁静和疏朗,艺术完全回归到艺术的本体,并凸显出艺术本身的魅力和光芒。但这决不是说画家已经放弃了对现实的关注,对人类的同情,那种对当下无序与低俗的忧虑和疼痛感依然堆积在纯美的画面之中,只是这种疼痛不再是四处喷溅的火星,也不再到处蔓延,它在宁静和美的梳理和节制中被深沉了、深化了,被形而上了。这就更加具有人性深度和终极意义了。因为朱先生明白,不要让情绪过分的激烈,太猛烈了就会破坏艺术的美感,把这种疼痛稀释在美的风景中,让它在艺术美感和哲学意味的感召下,一点点将思考的疼痛渗透给读者,这不但不会减少画家的同情心,反而会使这种疼痛具有了美的品质,同时也使艺术具有了纯静之美和仰望的高度。

  所以朱曜奎先生应该属于智性创作,智性不等于理性也不是感性。有一点思考在里面,更多的是智慧和灵性。就是说这种思考是天然地带到智慧里,不是冥思苦想,而是随性而出。比如他的那些写实的山水,整个画面并不鲜亮,甚至有点暗,但你会感觉有一种力量在里面。辽阔中有险峻,险峻中又有温暖;还有树枝像在飞翔,还有草木也要燃烧,而且如幻如梦,真幻难辨。这是不是预示着你追求辽阔的人生必定要经历艰难万险,挣扎飞翔,燃烧寂寞,都是为了获得心灵像明镜一样的透明和平和?所以这些饱蘸着他情感的山石、树木、太湖边上的茅屋、大雪的黄昏中回家的绵羊肯定都撬动了他休眠的记忆,感情和回忆还有对人生的体悟一下子淌到画布上,也自然地带出了他的思想和态度。这就是智慧。

  智慧是更大的灵性,让朱先生在生活里善于发现,这分两个方面,一是他总是能在惯常和杂芜的生活里一下子发现美的事物,一个是在本来就没有诗意和美的事物上敲打出美和诗意来。这需要他心灵的纯净和思维的敏捷。因为纯净,直觉才能敏锐地穿过丛生的杂草一下子把美逮出来;也是因为纯净,思维才能锋利到在毫无美感的地方上抠出美,并让平凡放出光辉。诗意就是美,就是具有神性光芒的人性,就是庸常的生活中努力向上一跃的境界。平时它们被功利的灰尘和世俗的泥巴覆盖着封锁着,艺术家就是要与世俗和功利斗争,掀去这遮蔽在美和诗意之上的厚厚的灰尘和泥巴,让原本就如同儿童眸子一样清澈而纯净的美和灵性重新照耀世界。

  所以我个人更喜欢朱曜奎先生后期写实的山水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像儿童的眼睛一样清澈,也像童心一样明净不染灰尘。我把它视为一种艺术的回归,一种返璞归真。古代禅宗认为的人生三境界,即“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就是说:人生初始,单纯无暇,听之任之,见之信之。后来发现即使眼见也不是一定是实,因此开始怀疑和否定所见所闻。同时也有修为的原因,自己也对自己否定,并想超越自己。阅历人生和世事之后,方晓得超越就是回归,终点就是起点,原装的最好,真我最优。所以还是返璞归真,重回童年。然而人回来了,但心态不一样了,精神上已经是随心所欲,妙手著春。作为艺术,就是开始是模仿,后来就是对原型的改造和变形,再后来又重回本真。而这种本真中凝聚了艺术家对人生和万物透彻后的释然与解放。对于朱先生来说,他经历了人生的真真假假,繁繁华华,现在已经刻骨地明白:只有洗去铅华的真实自由、简单朴素才是人生和艺术的最高境界。而大自然自身的美囊括了所有艺术家想象,艺术家没必要挖空心思去篡改大自然,在大自然面前,艺术家只有顺应膜拜,只要能截取一点大自然的真景就足以成就一个艺术家的艺术之梦,也就实现了中国艺术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意境。

  这一切让我想到了金庸笔下的剑客独孤求败,他的几把剑代表了他追求武功的不同时期,也可以喻指不同的人生境界。第一把剑“凌厉刚猛,无坚不摧”,青光闪闪,锋芒毕露,是刚出道时所用;第二把剑叫紫微软剑,锋芒有所收敛,但仍削铁如泥,是三十岁后所用;第三把剑是玄铁剑,重达七八十斤,剑锋已钝,曰“重剑无锋,大巧不工”,是四十岁前所用;最后一把剑是一柄已经朽烂的木剑,其文字说明为“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自此精修,渐进于无剑胜有剑之境”。

  无剑胜有剑!这和大道无痕,大美无言异曲同工之妙!这是剑术也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对于朱曜奎先生来说,已经不需要技术,但技术已经化作了他的素质和惯性,他轻轻随意一挥手,就带出千钧之力,他画笔下的种种风景,看似生活实境,其实里面早已灌注了他的思想和精神境界。

  至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朱曜奎先生艺术作品的精神价值,他对艺术一生无怨无悔的追求,其根源就是对万物的热爱与悲悯,以及拯救世界的侠义心肠。这是一种良知,也是一种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在他人格中的闪烁,他博大的精神气质和对人类的终极关怀,让他和他的艺术作品犹如大水包围中倔强昂首的礁石,理所当然地成为这个时代最耀眼的峰巅和风景。从而显示出他不凡的人格魅力和艺术品格,这也是他献给世界的温暖而纯洁的心。

2014年4月25日

作者:李犁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