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有时给自已一些新的挑战与变化,比如这寺院前的银杏树与颜料中“滕黄”的碰撞。——乐震文
《一鹭荷风》 48×32cm 纸本设色 2016
一直以为震文老师属于传统型中国画画家,是那种既有传统笔墨又具海派情怀的海派文人画。渐渐地,我在他的作品中读到了时间的痕迹,读到了有别于传统中国画的视觉符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的学习生涯更多的似乎是一种福报,让其可以一窥传统绘画的奥秘,纯粹的临摹本来就是中国式学习的正途,负笈海外更让艺术家增加了精神的养分。以国际的视野回看中国传统,这是震文老师的视觉,也是我们能识别艺术家艺术线索的节点之一。
《溪谷清音》 23×45cm 纸本设色 2018
在震文老师的山水画中,平面化的构成与富有个性的横向点画形成了乐家山水的主要线索,当然,色彩的处理也起着关键的作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在宜川裱画厂见到一批出口日本的水墨画,尺幅基本是四尺整张或者更大,落款都是震文。说实在我很震惊于作品的水墨淋漓,特别是烘托部分的处理,其中有幅超大画面中只描绘一艘海船于惊涛骇浪的作品,海水与海浪间的区别,水汽与云雾间的融合,特别是船于惊涛中的透视被描绘得精确无比,所有这一切让我于三十多年后依然记忆犹新,可见其视觉的力量。
《造化相还》 23×45cm 纸本设色 2018
去年一月,震文老师举办了题为《烟云物外》的个人艺术展,在展厅里,我又一次以震撼的心情面对震文老师的山水巨作。这一次的震撼源自于纯粹而沉着的绿,题为《移得山川胜,坐来烟雾空》的巨幅作品中,五米乘二米的视觉有着满眼的绿,这个绿完全有别于传统青绿山水的绿,也和西洋绘画的冷暖色系无关。宝石般的绿配以灰褐色的暗部,在这里,云是打破整个画面的重要因素,不仅画面宏伟,细节也很有意思;水从云中落下,在山石间自由流淌,时而被遮挡,时而随石渐宽,震文老师说他喜欢在画作中展现自然界中被遮挡的部分。
《清溪流韵》 23×45cm 纸本设色 2018
“有时给自己一些新的挑战与变化,比如这寺院前的银杏树与颜料中‘滕黄’的碰撞”。引用一句震文老师的话,不为其它,只是觉得这句平凡的表述深藏玄机。“画如其人”,何止如此。
就中国画而言,乐震文的笔墨风格就和他本人一样,低调、沉静而又内藏万象。寺前的银杏是自然界定的物质存在,滕黄是一个专业术语,指的是中国画的一种植物颜料,二者间相隔的就是所谓的“空间关系”,以空间作为创作与描绘的视觉立点,这似乎是乐震文绘画的一大发明,也是他视觉呈现最重要的线索之一。“清溪秋声”以滕黄作为主色系,在平面构成的纸本上轻松描绘,水与色在宣纸上发生了渗化的雾化作用。《一鹭荷风》更是放弃了传统细节的手法,以素描的处理方式确立荷塘主题,用白粉描绘的白鹭其实完全是以深色衬托而完成的形象塑造。
《清溪秋声》 48×32cm 纸本设色 2016
在震文老师的创作中,水、墨、纸三者在空间中的自然互动关系,远远超出了其笔墨气韵的表象本身,那些被引用的构成在整个视觉中始终存在却又被刻意地忽略。那些细密而紧致的用笔,在营造画面节奏的同时,又被其掩盖了真实用心,呈现着主题的轻松与悠远。脱离线条,充分借鉴山水画渲染的方式,呈现不同于古人的新的技巧与图式。
寺前银杏,似乎代表着一种觉悟,震文老师与玉佛寺有缘,这些年为寺里创作了许多好作品,去年又担任起觉群书画院院长一职。寺前是否真有银杏我不知道,但银杏的黄让震文老师的画中有了禅境的联想,这是确认无疑的。“我追求的就是画任何一幅画,都要有画外之意,内心之言,比如一块石头,如果你赋予它画外的东西,境界、气氛、画面神秘性诸如此类,得到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震文老师如是说。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