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杭州举行阿拉伯艺术家访华采风作品展

2018-09-11 08:46

原标题:阿拉伯11名艺术家浙江采风 40幅作品尽显中国风情

活动剪彩

即使在语言和习俗上存在着差异,但艺术却可以成为各国人民沟通的纽带与桥梁。9月10日,在浙江杭州举行的“第十届‘意会中国——阿拉伯知名艺术家访华采风作品展’”上,11名阿拉伯艺术家的40幅作品向观众展示了他们眼中的中国风情和浙江形象。

从古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声声,到如今天涯若比邻的“地球村”,中国与阿拉伯世界这两大古老文明的交流互鉴,注定精彩不凡。

娜吉拉·阿勒费特里的画作中融入了中国油纸伞

作为中阿合作论坛框架下的重要文化交流项目,由国家文化部主办的“意会中国”阿拉伯国家艺术家访华采风活动,从2009年举办至今已是第十年,也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品牌。

据悉,此次来华的11名艺术家分别来自科威特、黎巴嫩、摩洛哥和沙特等国,在为期5天的采风中,他们的足迹遍布丽水、义乌等浙江颇具风情的地市。在他们的作品中,无不表现出对本次中国之旅的所见、所思。

此中,中国餐桌成为了突尼斯艺术家维萨姆·格拉斯拉的主要描绘对象。“突尼斯没有中国这种带转盘的桌子,我觉得这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体现,象征着一家人的团团圆圆。”

阿拉伯艺术家和他的画作

除了饮食,汉字、中国建筑和中国人的日常穿着等也成为诸多阿拉伯艺术家对中国印象的解读。

来自利比亚的女艺术家娜吉拉·阿勒费特里将中国传统油纸伞的形象与阿拉伯明艳的色彩做了一次结合。“将纸粘在画布上,是我的作画风格。而在此次采风中,我发现中国传统油纸伞的制作工艺及过程与这一手法极为相似,所以我在画作中特地画了中国的油纸伞。”

维萨姆·格拉斯拉作品中的中国餐桌

对于阿拉伯艺术家的画作,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周小松也惊讶于他们将阿拉伯色彩与中国元素的融合。“说起江南水乡,很多人眼前浮现的就是水墨画。但这些艺术家的画作却让我看见了江南水乡更明艳、活泼的表达,这也给我们的创作和教学带来不同的启迪。”

阿拉伯艺术家画作中呈现的汉字

在他看来,这不仅是一次阿拉伯艺术家的采风之旅,更是中阿文化交流互鉴的过程。

据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王晨介绍,此次参展的40幅作品不仅会在中国各省市展览,也会远赴阿拉伯国家展出,向国内外观众传达艺术家的中国印记。

“艺术是心灵之桥,艺术交流是中阿友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陈瑶说,展出的作品让我们了解到阿拉伯绘画浓厚的民族特色。她希望,在“一带一路”倡议及“中阿合作论坛”框架下,能推动中国与阿拉伯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和互学共鉴。

来源:凤凰网艺术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