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中国的先哲孟夫子以为君子有三乐,其中一乐就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如果我们有更多的画家、美术教育家能具有孟夫子所谓的这种乐于教人的君子之风,那么中国的美术教育事业定可以更加发达旺盛起来。我所介绍的魏传义,就是有这种君子之风的人。
魏传义去年担任了厦门大学艺术教育学院院长,在他走马上任之后不久,我们在北京见了面。他兴致勃勃,滔滔不绝地讲起了对于这所新出现于东海之滨的现代化的、开放型的艺术学院的构想。
他认为厦大艺术教育学院应该使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产、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成为一个教学、科研、创作、生产、交流的综合体。这个学院将实行教育与研究两个中心的建制,设美术、音乐两系构成教育中心;设艺术研究所、国际艺术交流培训中心、艺术服务公司,构成研究中心。学院近期的任务是首先培养充实本省的艺术师资,以利提高艺术基础教育的水平,为培养高级的艺术专业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准备向全国包括港、澳、台地区招生;还要向东南亚国家敞开大门,增进对外的交流……魏传义不厌其详地向我叙述了他对现代中国美术教育体系的设想和艺术教育学院在招生、学制、教学等方面的具体打算——这使我回忆起六、七年前他曾经不厌其详地向我介绍罗中立、程丛林等四川美院一批青年学生的创作的情景,而四川美院的油画两度在北京展览时,又是他热心地向我叙述他们组织创作的甘苦和得失——他讲这些话时,自己总是不厌其详、不厌其烦。别人听了烦不烦呢?他也不在乎,只管自己讲下去。我原认为这确乎是他的一个缺点,实在是有点罗嗦了。但看到他那样满脸认真和诚恳的表情,便不免受了感动,自己也认真而又诚恳地听下去了。渐渐地就悟到了他那不厌其详和不厌其烦之中所透露出的对于事业的执着和热爱。
魏传义1952年执教于西南美术专科学校,1957年起先后担任四川美术学院教研室主任和教务处长的职务,他三十多年来在美术教育事业中所倾注的心血,虽然无法一笔笔地都统计清楚,但长期与他共事的朋友们,得益于他的教诲和帮助的学生们,是一点也不会忘记的。四川美院的青年教师和同学们,在向我讲述他们的创作和艺术经历时,常常提及魏传义的名字。他们认为魏老师好说话,和他在一起可以从艺术而至生活私事无所不谈。
大家知道,近几年美术院校的师生关系比以前要复杂得多。一方面表现在教学上,老师想按教学规定教,学生不愿按教学规定学;一方面表现在艺术思想上,老师怕学生太激进,学生怨老师太保守,这结果是师生之间多有抵牾之处。魏传义受过长期正统学院式的美术教育,他在艺术思想上与当代的青年画家和学生们不可能毫无二致;他长期执管教学和创作,美术学徒们对教学的意见他自然首当其冲。然而魏传义却能处理好这些关系,与青年画家和学生们成了忘年交。做到这一点的原因固然在于他思想宽容、态度谦和和善于引导,而更为重要的首先是在于他对美术教育事业的忠诚和热情。
魏传义说他已经习惯于一边做教务工作,一边画画。两种事对他来说,哪一种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我们在四川美院赴京的作品展览中,哪一次都可以看到他的新作,其中如《春晖》(1981年)、《娜姆卓玛》(1982年)、《路》(1983年)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魏传义有良好的油画创作素质和功底。他早年研习油画,毕业于四川省立艺专。1955年至1957年又入苏联著名画家马克西莫夫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油画训练班学习,油画技巧愈发精进。回到四川后,长期深入到阿坝少数民族地区,不断有新创作涌现。例如《荒原初犁》(1963年)、《黑河饮马》(1962年)等,都以抒情而轻快的笔调描写了藏族兄弟的新生活。
作为一个画家、美术教育家,魏传义的艺术修养是广博的。他画得一手好中国画,所作山水花鸟很有陈子庄的味道而又多些现代的情趣和独自的风格。他能诗、能书、自己治印,志趣皆在随意里见出高雅,格调能从平淡中现出新奇。对一位油画家来说,能将中国文人画体系的诗、书、画、印艺术都谙悉到如此地步,能够真正涉足于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境界,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魏传义画中国画,目的却还在于变自己的油画之法。他研究中国画,先从花鸟画入手,因为花鸟画使传统的笔墨技巧发挥尽致;后来再学习山水画,因为山水画特别能体现传统绘画经营位置和抒写意境的风格。魏传义还准备研究中国画的人物画,追索传统人物画传神写照的奥妙。他说,当然最重要的是研究现实生活,研究现实生活中人的思想。在以上诸方面研究的过程中,他希望自己的油画创作能够有一个新的面貌。他的这些研究和追求在近几年的创作实践中已经初露端倪,在《山茶》和《绿竹幽径》等油画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窥到中国传统绘画影响的痕迹。
现在,魏传义成了厦大艺术教育学院的一院之长,教务想必愈加繁忙,但他仍满怀艺术进取的信心。清代郑燮有一首题为《新竹》的诗:“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风池。”人们欣赏那高于旧枝的葱郁的新竹,但也同时赞美那扶持新枝的老干。我们不会忘记魏传义和他的同行们在美术教育事业中的贡献。
1995年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魏传义艺术》序
原载于《美术》1986年第5期
作者:张士增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