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从巴黎画室到中国美术馆,一位定居法国的中国艺术家见证着两种文化碰撞、交汇、并行中产生的伟大力量。江大海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来到巴黎的。在与中国传统绘画日复一日的接触中,并经过在北京的艺术专业学习,他获得了丰富的传统滋养。然而,可以说,西方艺术早已存在于他的记忆深处,因为他对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意大利绘画以及法国绘画的深刻了解,已融入到了他的记忆深处,不仅他在中国艺术界的声誉极为稳固,而且江大海已高度具备的这一如此朴实、如此显然、如此绝对的素质、才华。
造访一下江大海的画室便可充分掂量出这一才华的分量。他在巴黎环城路与塞纳和交叉处的伊夫利(Ivry)有两处工作室。第一个画室位于一栋大楼的中心。在那儿工作的五十位艺术家中他是唯一的中国画家。他所有的作品都是裱在画布上的“小尺寸”水墨画。另一个画室位于一处废弃的旧厂区的巨大空间内。许多艺术家在金属横梁下和混凝土墙顶的天桥上建起了自己的画室。江大海的作品是一些巨型油画,或是在专门为他从安徽运来的几米宽的宣纸上画成的水墨画。但是,无论哪个地方,都发生了同样的奇迹:他的充满抽象色彩、结构严谨的画作均可以追溯至中国文化的精髓:书法。简单的一个字,“书”或“无”,变成了一个雄浑舒展、边际游移不定的符号,即一个载体平面之上的平面。不过,也并非总是如此。曾几何时,江大海也描绘过另一些不断运动的平面:云。然而,无论是小尺寸,还是拼接的更具活力的大制作,都具有同样的对平面的探索和思考。这些平面互相作用,就像当年波利亚科夫(Poliakoff)所做的那样,只不过在江大海这里大多数都是单色的。
色彩,是江大海的第二个奇迹所在。无论是水墨画还是色调更为明快的油画,都是淡淡的敷色,使我们感受到画家对马萨其奥(Masaccio)、弗朗西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莫朗迪(Morandi)等意大利绘画大师的热爱。江大海经常提到他们。从他的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巴尔杜斯(Balthus)名画的背景,或是后者用海绵为梅迪西斯别墅(Villa Médicis)的墙面所作的华丽的涂染色彩。然而,在别人那里被称之为轶事的一切——当然这个词并不含任何贬义,它仅仅指一个主题、一个喜爱的故事而已,在江大海那里,则完全被抹去,代之以简单的颜色,大多是华丽的红色,哪怕是一种深沉的黑色,或者是一种令人想起老北京胡同的明亮的灰色。湛蓝的天空下,一枝探出墙头的向日葵的黄点使灰色显得更为珍贵,墙上和地上的纤尘则被艺术家化为纸上的水墨。
由此产生了江大海作品的第三个奇迹:即便是他最不具象、最抽象、最超越时间、几乎可称之为“西洋”(这个词也不含任何贬义)且超乎时间的作品,也散发着一种东西,一种中国特有的“气”,即那种中国特有的气韵和神韵。然而,这个中国是透过塞纳河畔和印象派画家们的云彩的灰蓝光线重现的,值此中国举办法国文化年之际,它见证着中法两国众多艺术家共同的精神与梦想。
皮埃尔-让 雷米 (Pierre-Jean Remy)
法兰西学院院士
法中文化年混合委员会法方主席
2004年11月
作者:皮埃尔-让,雷米,(Pierre-Jean,Remy)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