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敦煌经验:文化资源地区发展的鲜活样本

​  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沙漠奇观鸣沙山、沙漠第一泉月牙泉、魔鬼城中的雅丹地貌、西域风情浓郁的敦煌古城、扬名千古的阳关、如危欲坠的三危山……丝绸之路上的枢纽城市甘肃敦煌有着独特的自然风景和文化遗产,具有位势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文化战略意义,被人们称为“世界独一无二的敦煌”。

  敦煌充分发掘和利用其历史文化资源,始终处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1979年,敦煌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对外开放城市,成为甘肃省和我国西部的窗口。回顾40年来的轨迹,敦煌持续推动以文化旅游为中心的产业转型升级,这一从传统农业县到现代文化旅游城市的转型之路,是西部地区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抓住契机不断发展的重要样本,敦煌经验也为文化资源型地区的发展问题提供了鲜活的案例。

  贯穿敦煌改革发展的核心思路,是以旅游业为焦点的产业变革。2000余年的悠久历史,曾经作为中西交通枢纽的重要地理位置,处于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政权中间地带的战略地位,拥有保存至今的石窟艺术宝库与学术价值极高的遗书文献……敦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成为中外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改革开放为敦煌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据统计,1980年敦煌全年接待游客22609人次,此后游客数量与旅游收入基本上保持逐年增长态势,到2017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900.4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1.33亿元。

  近年来,敦煌抢抓“一带一路”倡议机遇,借助举办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契机,确立了全产业发展和内涵丰富的文化旅游发展模式。通过创新旅游文化融合机制,健全旅游文化服务体系,促进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的转型,敦煌将旅游作为整合生产力和生产要素的核心要件,带动三大产业发展。2017年,文化旅游产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占敦煌全市GDP的60%以上。

  敦煌的游客接待数量与旅游收入基本保持逐年上涨态势。随着旅游业的爆发式增长,文化、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凸显出来,并日趋尖锐。

  文化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最突出地反映于莫高窟。为了让莫高窟延年益寿,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2014年开始投入使用,既缩短游客在洞窟滞留时间,减轻洞窟长时间开放对文物保护的压力,使洞窟得以休养生息,同时把精美的壁画彩塑“搬”出洞窟,让游客更好地欣赏和体验敦煌文化艺术。

  今年9月,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召开,来自中外的众多学者、艺术家、文创产业从业者会聚于敦煌,在他们的创作下,数千年的敦煌走进了音乐、画作、服饰、剧目,走入数字科技。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同中国敦煌石窟研究保护基金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共同发起“数字供养人”项目,通过网络募集资金,对莫高窟第55窟进行全面、高精度、高保真的数字化档案采集;敦煌研究院、QQ音乐、上海音乐学院联合发起“古曲新创大赛”,面向年轻创作者,征集并遴选出了一批基于敦煌文化元素创作的优秀音乐作品;腾讯“博物官”运用图像识别技术,结合敦煌研究院的数字化成果,更好地呈现洞窟、壁画相关的讲解内容……“互联网+数字科技”为敦煌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勃勃生机。

  鸣山路人行道上铺设的莲花砖和藻井图案、阳关路上的三危岩画、画像砖和铺地花砖……敦煌城市中心街区处处洋溢厚重而大气的传统文化气息。近年来,敦煌用敦煌元素包装城市,凸显汉唐风貌,打造独特城市风格,同时构建“绿带”环城、“绿道”满城的绿色格局。2013年12月,敦煌市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全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1.86%,绿地率37.87%。

  随着“旅游立市”格局的确立和文化旅游产业的飞速发展,敦煌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速。又见敦煌,人们看到的是历史,带走的是文化与生活。改革开放40年来,敦煌依托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借助“互联网+数字科技”,推动以文化旅游为支点的产业结构转型,提升城市文化的魅力,营造出田园乡村的美好图景,探索出文化资源地区发展的敦煌模式。


作者:宋喜群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