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 ◆ ◆ ◆
「守古法」與「開新面」
—— 論崔如琢先生的指墨創作(節選)
邵盈午
◆ ◆ ◆ ◆
指墨繪畫作為一門「心虛而用靈」的藝術,既要放逸生奇,靈異百變,又要應規入矩,「勿使無度」。誠如近代大儒馬一浮所言:「說理須是無一句無來歷,作詩須是無一字無來歷,學書須是無一筆無來歷,方能入雅。」馬氏此言, 其實亦深合指墨創作之道。為求「入雅」,畫家必須學古,入法、重法,力求做到像馬氏所說的:「無一筆無來歷」。
五代 · 南唐 董源 《瀟湘圖卷》(局部)
中國 北京 故宮博物館藏
傅抱石 《茅山雄姿》
1965年作
北京保利 2017年6月5日
成交價:210,682,074港幣
藝術固以獨創為貴,但為何又要取法于古?對此,崔如琢先生有著深刻的洞識,他指出:「所謂獨創者,所指並非初學者;倘若學力不到,功侯不深,前賢之巨制宏規,視而不見,心昧六法之旨,手乖揮運之方,而妄圖另起爐灶,並以獨創自詡,豈非自欺欺人?故獨創云云,實就為藝者之終極目標而言;取法于古,乃就初學者而言。一代書聖王羲之,天資卓犖,獨超眾類,猶且‘於眾碑學習焉’,而況常人乎?」微言精理,足啟愚蒙。
崔如琢 《春山葉潤秋山瘦》
2012年作
設色紙本 鏡心
103×66cm
HK$ 12,000,000 - 15,000,000
崔如琢 《桃花雨過水連天》
2013年作
設色紙本 鏡心
95×59.5cm
HK$ 10,000,000 - 15,000,000
在《談藝錄》中,崔先生還談及他早年的學藝經歷:十幾歲就去故宮臨畫,整日悉心臨摹八大山人、石濤、「四王」等人的畫作,受益無窮。踵隨年歲的增長,崔先生又遍仿名家,轉益多師,如五代的董源,清代的四僧,乃至近人黃賓虹、張大千、潘天壽、傅抱石,皆精研之,師法之,博採眾長,以成自家面目。進入「耳順」之年後,崔先生的指墨創作之所以能夠達至出神入化的境地,若跡其由來,正源自其自髫齡起數十年「守古法」的螢雪之功。基於此,崔先生曾斬釘截鐵地評斷道:「取法于古」的途徑一旦確立,可能三五年就有所成就,否則三五十年都可能白走。須加措意的是,此處所謂「有所成就」,顯然是指藝術上的創新——因為崔先生曾在不同場合強調道:「真正的藝術不能重複傳統,不能重複別人,更不能重複自己。要做到尚古而不泥古,襲法度而明神理。我看到不少前輩畫家汲古功深,筆墨非常到位,可就是不能獨開生面,自成一家,不禁為之嘆惜。倘若後人必定要寸步不移地跟隨古人,那麼,古人又何以自成一家?換句話說,古人可創之於前,我獨不可創之於後乎?」寥寥數語,足覘所尚。
清 王翚 《山水冊》(之一)
中國 台北 台北故宮博物館藏
作為一個有著突出個性與強烈創新意識的藝術家,崔先生首先在形制上便大「開新面」。從他近年所完成的作品看,不乏丈二、丈六、丈八的巨幅鴻制,不少積墨山水竟有數百平尺;同時還有四條屏、八條屏、十二條屏、百開冊頁、百開扇面、百米手卷。且不論其技法之精湛,氣格之高淳,個性之突出;僅就形制而言,便可謂是前所未有的「開新面」的巨作,無怪乎其指墨作品一經在國家博物館展出,頓時被如海的觀者那驚歎的目光所照亮。
在此,需要著重指出的是,對於崔先生來說,「開新面」絕不僅僅表現於外在的形制上,也不意味著它帶給讀者的那種空前的審美視覺衝擊力;也就是說,「創新」,在崔先生那裡並不僅僅是一個外在的戮記,而是隱涵在其指墨繪畫作品的深層理法中,體現在對傳統筆墨系統的深入發掘與不斷超越中。
張大千 《瑞士雪山》
1965年作
北京保利
2016年12月4日
成交價:188,157,895港幣
《青山隱隱水迢迢》《淮岸浮屠半倚天》等畫作,崔先生在技法上大膽突破了前人慣用的熟紙或半熟紙的指畫材質,創造性地利用生皮紙的特殊性能,藉以營造指墨山水畫所獨有的藝術效果。作為主景的秋山,蒼蒼莽莽,那「秋氣」經由墨與色的層層積染而互滲互融,生發出一種「渾茫接蒼冥」之氣象;由於墨韻的蒼潤高華,致使我們感到似有一團團如煙如夢的嵐氣氤氳其中。在《青山隱隱水迢迢》中,畫面左下方的那一葉扁舟,與秋山構成動靜的對比,也進一步強化了畫境的寧謐清逸。出於整體效果的考慮,畫面中沒有出現水紋,這反倒使整幅作品更形渾成、靜雅,天機流溢,一派化工。
崔如琢 《青山隱隱水迢迢》
2013年作
設色紙本 鏡心
144×74.5cm
HK$ 18,000,000 - 22,000,000
崔如琢 《淮岸浮屠半倚天》
2013年作
設色紙本 鏡心
144×74.5cm
HK$ 20,000,000 - 25,000,000
總之,探究崔先生指墨創作中「守古法」與「開新面」之間相生相成之關係,無疑是一個大題目,關涉到構圖、章法、運指、用墨、設色等各個方面,由於篇幅所限,本文無法對此進行全面的論述。尋幽攬勝,探驪求珠,只能俟諸另文了。最後,筆者擬引用崔先生本人的《自題指墨畫》一詩,以為束尾。詩曰:
探驪藝海漫回舟,歲月堂堂去不留。
見獨懸知道未遠,躋真端合指中求。
力追前古應無忝,縱享時名願未酬。
便欲圖南掛帆去,好憑身手遏橫流!
好一個「應無忝」「遏橫流」!充分披示出一位藝術大家的豪縱自信。如果我們將「力追前古應無忝」視為崔先生本人幾十年「探驪藝海」的一種自我期許;那麼,所謂「縱享時名願未酬」,則進一步透發出崔先生勇攀藝術巔峰的雄心偉抱。基於此,我們有足夠的理由期待崔先生創作出更多「開新面」的名篇佳作,為我國當代藝苑留下一串串熤熤閃光的藝術明珠。
崔如琢 《殘雲收夏雨》
2012年作
設色紙本 鏡心
102×65.5cm.
HK$ 13,000,000 - 16,000,000
作者:保利香港拍卖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