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不雕 · 王迎春书画作品展”朵云轩艺术馆启幕

2019-04-13 16:27

JwPOrR1e72HCBRXc9Hs2FPxKQIkwDIENmSKUO993.jpg

ByAt9jh4nrH17IHjY0pICUZ3B0RaSNUCVLip2IOr.jpg

0KpNsQZHdjZpwEEg3KMUW3VtVMt1PNTalFsHqj8u.jpg

2019年4月13日,“不雕”王迎春中国书画作品展在上海朵云轩开幕。图为展览现场

dmi7HKWzt0R6Dub3tXmLem0G8HqHMjWo21KtHq80.jpg

不雕 · 王迎春书画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9年4月13日下午3:00—18日
研讨会时间:2019年4月13日上午10:00
展览地点:上海市朵云轩艺术馆(上海市南京东路422号五楼)
学术主持:张培成
策划:杨建勇
主办:江西画院
承办:上海朵云轩艺术馆
协办:八大山人美术馆 / 一寻斋 / 北京银行
媒体支持:雅昌艺术网

u7Q3BTsCbf7H9Xq49XXF4MXSDkdjhuOU1wcsK8CW.jpg

Tv8ktbVsbZzcZTiOWOkixaxmj0QNS5THagb8UBiA.jpg

相契的艺术之约

江西八大山人美术馆馆长饶黎明

2019年4月13日,“不雕”王迎春中国书画作品展在上海朵云轩开幕。这次的海上之行,看似只是一次普通的艺术之旅,殊不知背后却隐藏着一個延续了二十余年的故事。

故事的起源还需追溯到2000年,时任刘海粟美术馆馆长的著名画家张培成,在某美术刊物发表了一篇关于大写意精神与现状的文章,远在南昌的画家王迎春看到此篇文章后,对文章中提及的当下中国美术界的现状,传统写意画精神的严重缺失等观点产生了共鸣,在家中,时常与夫人谈到对这篇文章的感触,夫人也颇有同感,随后借赴沪出差的机会,夫人前往刘海粟美术馆拜会了张培成先生,时值张先生正急于召开馆里的会议,当知道访者是远道而来,即抽身和夫人作了短暂的交谈,夫人把随带的资料拿了出来,仅为几张王迎春的作品图片,幅面不大,但画面生辣的笔墨以及水墨的氤氲气息扑面而来,张培成被深深地打动,当即提出能否在刘海粟美术馆办一次个人画展,得到邀请,王迎春为之感动不已,一个素昧平生的著名艺术家对一个默默无闻的业余作者如此青睐,在当今倚重人情与利益的社会中实属难得。但当时的王迎春总感到自己的作品未足完善,好作品不多,勉强放在这种高规格的展舘展示,不免显得仓促草率,此事随之被搁置下来,不想一晃十年过去。

2008年,王迎春专程前往上海拜会张培成先生,两位艺术家在上海有了第一次的见面,此时张陪成已从刘海粟美术馆退休,专心于自己的书画艺术创作,而王迎春书画艺术也已日臻成熟,再次看过王迎春作品后,纯粹是因为艺术上的认同与喜爱,张培成再次邀请王迎春来上海办展,王迎春欣然应允,但事与愿违,由于多种原因,画展再一次未能最后如愿。

2018年,王迎春在苏州参加“荷而不同”四人画展,张培成的学生,上海著名画家周卫平专程从上海赶来观展,经老师推介,周卫平也一直关注着王迎春的书画艺术。此次会面提到张培成先生,勾起了王迎春对往事的回忆,画展过后几个月,王迎春便再次来到上海拜会张培成先生,弹指一挥二十余年,相见自然唏嘘不已,张培成说:“王迎春来上海办画展,这么些年未予成行,已然成了我的一个心结”。事后,张培成先生特地委托上海著名策展人画家杨建勇先生具体运作此事,几个月后,通过多方努力,画展终于落地朵云轩,才有了这次即将开幕的“不雕”王迎春中国书画作品展。

前后20余年,萍水相逢的两位艺术家,只为彼此艺术的心灵相通,才有了这段让人感动的艺术情谊,正所谓芳草易见,知音难觅。我们相信,凝聚了两位艺术家多年情感的这次画展,将会给观者带来不可多得的视觉享受,定当精彩不已。

2019年3月3日

idet92K1MojgueTOt8Qjck6jzoZfdwY3kLRhcOF6.jpg

芙蓉31.5cm×31.5cm 2017

7IcAeqvT3TuBQIqQwnIz70ZI1VVNcEeAI61wX2Me.jpg

红莲 49cm×49.5cm 2015

cUCXd1xp7qa1QmJthnvTaYVHpKGEyHewQ1uWsmpk.jpg

陆游词  35 cm × 39 cm  2018

Xiuh8RifdK014AJpZJzXIQLoAZs0Uhf2ImduF4gM.jpg

猫儿闲闲 34cm×34.5cm 2018

张培成谈王迎春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张培成

今天的社会已经变得越发浮躁,娱乐已经过度的深入人心。电视选秀节目的持续热播,更刺激与兴奋了嘉宾或是评委们的神往,出格的话语、毒舌的评委也成为了一大卖点。人们对样式变换的热衷已远远地超出了对质地的关注。随后什么包装、炒作、谋略都已经成为艺术圈内不带任何贬义的热词,艺术可能离艺术的本源渐渐远去。然而总还有人在默默地做着自己钟情的艺术,心中还保留着一块净土。江西南昌画院的王迎春就是这样的一位挚着的中国传统艺术的守望者。

我喜欢王迎春的大写意花鸟,虽然图式没什么新招,也未有流行画风的鲜亮,但朴素、大方倒是让其画作彰显不俗的气格。朴素是一个很不起眼的词,说白了就是追求单纯、追求本源,但是在艺术中要做到朴素亦非易事,尤其是让一个已经捏着毛笔画了几十年的人,但是王迎春做到了。我没见过他作画,但从画面能感受到他放笔直抒的畅达,没有迟凝,没有犹豫,意在笔端。痛快淋漓。他用笔少有皱擦,笔落墨渗,干净利落,墨色也不分几多层次,黑灰而已,敷色也简简单单,未有出奇之色,但他非常注重用笔的质地,他在画上题曰:“数笔可得清远之气,何烦千笔万笔为之。”这求的是简练、干脆。又有题曰:“写意花鸟宁以大笔写小帧,勿以小笔涂大幅,小笔为之必见拘束、小器而大笔为之则可得沉厚之气。”这讲的是线的厚重、沉稳,还是这沉厚的笔线、干练的墨渍造就了大器朴茂的风格。他的画中几乎找不到涂的动作,只见刀劈斧凿的笔致,或许真是这样笔力让其在茫茫的传统图式的花鸟画中更是出跳。

在今天的中国画坛,写意精神已经缺失,矫饰之风盛行,萎靡琐碎的勾描,似乎求纤毫必致的模拟,将中国话书写的意韵丢失殆尽。中国绘画从彩陶纹样起始,就是充满了畅笔直书的痛快,书写性是其用笔的主要精神支撑。在纹样中时常出现的蛙、鱼、鸟,包括几何图案,从未见亦步亦趋的描摹,只是以毛笔对于意象的表达,更多的是画者本身在作画时的胸怀豪气。解衣盘礴的气概所为。从他的题画落款的字来看,更加感受到书法用笔在其画中的精神支柱,那些字的结体及用笔与其画的造型如出一辙。乍一放眼,一片款识的线条节奏与结构,就如画的整体一角,融为一体,很为协调,真如有人所言画至高处为写,书至高处为画,他的画中书画互为相通相融。

显然王迎春的大写意花鸟画,属于中国传统文人画的范畴。在今天已进入全球化的中国社会,西方文化已经渗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年轻人对此类样式的作品已经心生隔膜,这类作品的受众与价值会让人心生疑窦。但画家自己有着坚毅的艺术理想,他在随笔中言:“一个民族的文化演进就如一个家庭的延续,有着不可避免的遗传基因。任何文化形式,他们的后来者总会多多少少继承前辈大师们的风采遗韵,这中间不乏有强烈个性的杰出天才。无论他们怎样奔突自己、桀骜不驯,但他们终究摆脱不了这个民族所赋予的文化基因。”其实越是西风习习,东方的气韵就更显尊贵。甲骨文在今天与我们的社会生活似乎已没什么关系,但对甲骨文识辨研究的人,社会却少他不得。随着人才的稀有就更显珍贵。王迎春就是这样一位智者。当然我更希望迎春兄不仅仅是作为传统艺术的一位传承人,而是以其为本,投资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我们将拭目以待。那一天他将会大大方方地向我们走来。

r7FsXjlihLB64CLqRmeNlSy1kDwzd8VE0cplSVwk.jpg

猫头鹰 34.5cm×34.5cm 2018

YTiIMODb617bvNZdfZdAfJy7sanggoy36hdkamNd.jpg

平明入清秋 45mcx45cm 2011

srd5vEDRe8r4TUH0thI6N6Jzt6J4hXlt8PenfSrY.jpg

青峦茅亭 32cm×32cm 2018

9CLZdbM8cxbQtGPCTIJJZcs0hHwWQHG54bEOVB1W.jpg

秋江独钓 17.5cm×68.5cm 2018

玩味之妙——读王迎春先生近期画作有感

陈子游 《中国艺术家年鉴》主编

记得第一次见到王迎春先生的作品,是在南昌他家中,有好友傅廷煦陪同,看到许多写意花鸟小品,印象很深刻。出门后,我跟傅廷煦说道,怎么之前没听过你们有人推荐过他的画呢?画得好,尤其他这个年龄的好画家少。而这次认识还是浙江画家章耀,知道我要去南昌访八大山人纪念馆,告诉我,南昌王迎春先生是位高人,让我去拜访一下。相识后,便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前一阵子,王迎春先生从网上发来他许多近期画的新作品,看了后被触动。很勤奋的老先生。山水小品是头一次看到。相比于花鸟画要平和许多。其实,画山水练就人的格局和气象,与性情、心境非常相关联,画山水画又与作者对山水法式和笔墨的理解程度相契合。而王先生选择乐勾勒点苔润染相积的画法,承袭元明清以来的笔墨之上的山水路径,尤似王蒙、髡残、黄宾虹等古贤所倡导的丘壑营构、笔墨意象的山水画精神追求,以笔墨浑朴、云水放逐、氤氲于虚实,听音以林泉之外的山水画意境里。

比如,有一幅未跋品名的山水图(竖幅),捉大笔头写山石树林,得温雅之气息,又凸显那远山高耸之势态,画面中间的两棵树与草亭之间的搭错,在竖笔、横笔的冲突中,将远近的山林云水接洽而成,图画空白处云深逸出,成为此幅画眼,颇具奇味,这或许是一种神会,是爽朗性情一种意外之象。又观得一幅《江山入画图》,虽然画幅不大,在四方的空间里,笔与墨层叠交错、浓淡密布、笔力温顿而点染丰盈。让读画人一看便有舒服之感,可游之也可居之。正如他自己在文章里写到,他所追求的是“象外之象”的那种精神境界。

而读花鸟画时,能会心一笑,那禽鸟拙憨的状态,花卉简略的意味,笔与墨的玩味之妙,都不似常人可著的,画面中总显得有几分天真无邪、浪漫奇趣的格调。最突出得一幅《听雨》跋文题道:十年风雨横,旧墨可曾消。让读者会想到江南烟雨,几笔写来,那芭蕉之鲜活,禽鸟之安逸,虽与八大山人、徐渭的芭蕉有着某种类似,却少了几分八大山人的冷峻和徐渭笔下的野逸,多了几分温情和闲适,画面结构也较为突兀,一竖一横,一点一画的笔墨中,笔性放逐也减了几分,与齐白石先生的那种豪迈与硬朗又有了不同,呈现着的是平静而雅致,或许这正是江西人与湖南人之间性格上的差距吧!追求简约大气,王先生的画自然在内力上得意于滋养文心和笔墨修为。比如《春江水暖》应该是一幅常见的题材,那画面所呈现也只有鸭、柳条、水岸。也会让你有春风拂面的感觉里,淡而清澈、风雅如沐,从浓、淡、点、面;从禽、柳、水的空间里,确是意味无限,这里不仅有生拙之味,天趣之功,便还有写意画最重要的“洗尽尘滓 独存孤迥”那种意境在。

无论是关良的憨清,陈老莲的浪漫,还是法常的寂净,都是王春迎先生推崇的,它能与古意为伴,自然内心里含存着象外的空寂与博大。对中国写意画精神守护与自我品性的坚持,是王先生几十年不懈之功,而今日画坛中所谓的新与旧辩别,都是在人文价格上,或是对艺术和人生体验中过激的分辨,不可太在意。唯有像王先生这样在艺术的大道上孜孜一求、用心营造,把自我心性放入其中,可求得那“淡墨欹毫,纵横豪宕”的精神品格。正如清·傅山所言书画精神,即“此天不可有意遇之,或大醉之后,无笔无纸复无字,当或遇之。”又云:所谓“字中之天”唯有“积月累岁”,才可不经意中获得。试想,这不就是作为艺术家最梦寐所在嘛!

那么,王先生的画,让我有了一种愉悦心情去赏读,虽然写意画之难,不可能每一幅、毎一个时期都能做到畅神,但静心一想,人生苦短,那画画与读书,本是这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既可以神畅,又能渐入大道,但也只有相守于寂寞的人,才会空濛幻想……

话题已过边界了,见谅,见谅。

祝王迎春先生在上海的个人画展圆满成功!

2019年3月7日

bri4cFXFKwvbTSvA7rBsl4WWq983EyqcCFMIVQkr.jpg

听雨 34.5cm×36cm 2018

KD3vyY7QE1OLHC4TmyxfNI8oOpZmrOah2sU7LSzB.jpg

文徵明题画句  39 cm × 39 cm  2017

ULxafy55wNxNA8sHUIOZmJoAdjrXmPpuBzZhq30U.jpg

振翮 45cmx48cm 2004

EPQUMqL5Q1pmSuc4cvJ26emlwALB9yjmP7aj1zg7.jpg

钟馗 34.5cm×56cm 2018

KFXr7g9T0a72ol3qU3kms2hWB7ULZpBIKPUaFvaL.jpg

王迎春

王迎春,别署寅大,1950年生,辽宁丹东人,画家。作品曾参加“赴日中国现代美术书法展“、“中国山水画邀请展”、“ 国际水墨学术邀请展”、八大山人首届全国花鸟画作品展,等国内外展。曾先后在杭州、海宁、嘉兴、南昌、瑞典斯德哥尔摩等地举办个展。作品亦被《江苏画刊》、《美术报》、《国家美术》、《世界画报》、《美术界》、《艺术经典》等刊物专题介绍。

HED0DkSJ8xwe0w4rsrVRUpcqZ2oHrum1DlVU7MwP.jpg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