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书画坛中,自古以来,流传的作品多不胜数。
在艺术品市场中,收藏越来越成为被大众广泛参与,而对于艺术品,却仍是会有人“望而生畏”。
说起收藏,明辨真伪之作,有时是必不可少的“技能”。
仿本、摹本、抄本、拓印、代笔、赝品等,各种形式的作品在市场上层出不穷,如何界定收藏的指向标?
历代书画中仿本是常见的,其中多有名家仿前辈名家作品。
这是由于书画家在学习临摹之时,因对作品情有独钟,反复临习,最初的动机是高雅的,更有光明磊落注上“仿”,该种作品在一定意义上亦是在保护原作,又继承传统,这其中似乎又有着“艺术再造”的性质,而该类作品不仅历来为收藏家所看重,甚至可作为博物馆的陈列品,以保护真品免遭破坏,或补救真品之遗缺。
《清明上河图》是古代风俗绘画中,
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题材。
人物、景色、场景多不胜数,
而流传至今的同名画卷数以百计。
绢本字画只能保存800年,纸本字画也多只能收藏1000年。
而许多古代书画,距今少则有数百年历史,多则已是千岁高龄。这些珍宝级的作品变得十分脆弱,若是经常用以展览,难保不会削减它的寿命,因此,许多著名古代书画的仿本或摹本,很好地“延续”了原作的生命。
唐 冯承素摹 《冯承素摹兰亭序》卷纸本 行书 24.5x69.9cm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 冯承素摹 《冯承素摹兰亭序》卷纸本 行书 24.5x69.9cm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有时候,仿本、摹本的存在更像是让这些古代书画珍宝有了“分身术”,既能保护真迹,又能让世人一窥古代书画的精妙。
抄本,意为手抄的书籍类作品。
抄本常因系名家手迹,接近原稿,保存完整等原因,十分珍贵。
(请将手机横屏)
宋 赵孟頫《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抄本(北京保利2017秋拍 成交价:RMB1,909,000,000)
这幅心经总计260余字,字字独特,姿态万千,变化丰富,且系著名书法家赵孟頫所作,因而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
拓印,也指现在的碑帖,是对雕刻或石刻的表面作品进行复制。
拓印最早可追溯到唐初,拓印一直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手段,许多珍贵的书法作品都是通过拓碑保存下来的。
唐 欧阳询《卜商帖》拓印 碑文
王羲之的《圣教序》集字成碑,缺失之字为拼接组合而成。
怀仁完好地再现了王羲之书法的神韵与笔墨,“备尽八法之妙”。
书画中的代笔现象自古有之。
古代书画代笔,多有名士名家因事务繁忙或因身体欠佳等因素,授权弟子、后人、友人代之。
代笔古代书画虽然不是本人的亲笔,但是经过本人同意,所落的款或印是本人书写或钤盖的。因此,其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历代名画记》卷九记曰:“吴生每画,落笔便去,多使琰与张藏布色,浓淡无不得其所。”
记录了吴道子作画时,多有弟子代为设色。
宋 赵佶 《腊梅山禽图》 绢本设色 纵82.8厘米 横52.8厘米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据专家考证,这幅作品并非出自宋徽宗本人,(《听琴图》、《腊梅山禽图》、《芙蓉锦鸡图》等作品是由御用画家代笔所作,有待争议)而是经过他的举手之劳——在画上题上自己的名字后便成为他的作品。
宋徽宗虽能书擅画,但流传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由宣和画院的画家代笔的。
(请将手机横屏)
明 唐寅《溪山渔隐图》,绢本设色,纵约30厘米,横约610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历史上,师徒之间,代笔已是常见。
据说唐寅为周臣学生,然而唐寅成名之后,就有了更多的应酬,后来渐渐地周臣便为唐寅代笔,据专家点评,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唐寅《溪山鱼隐图》卷,即为周臣所作。
赝品,是以假充真的作品。
这类作品多是以谋取利益为主要目的,滥竽充数的作品多不胜数,技有小别,目的大同,档次有高低,价格分廉昂。
市场上的书画造假手段名目繁多,大体可归纳为10种:原样克隆、改头换位、移花接木、东拼西凑、面壁生造、上款唬人、藏印蒙骗、题跋欺世、著录伪装、家属提供。
中国艺术品屡屡拍出天价,真伪之争亦愈演愈烈。
真正的好作品,终归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价值,但是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在市场上泛滥的,为牟取私人利益的作品也不少,最重要的,是要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以及对待此类作品,谨慎且理性分析。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