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他赴千秋之约,去画广州的清明上河图

  陈铿:一个画家与一座城市的史诗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是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以“五行”起名,一个好记,一个是我们用镜头表现的是本真的世界。五行微记录片,每集2-5分钟,围绕一个人物或几个人物展开,以第一人称自述,展现一个故事。五行微记录片专注于生活、潮流、文艺等现代生活方式。你行,我行,五行!

  五行视频,今天从广州启动,把镜头对准这个古老的大都市,探秘他的前世今生。

  五行视频第一期,主人公陈铿,是一名油画家,他这几十年都在画广州。他说,他一生都在赴一个千秋之约,去画广州的清明上河图。

  陈铿说,广州是生他养他的地方,

  他想寻找这个城市曾经的辉煌,寻找这个城市的前世今生。

  他的经历和积淀让他觉得,他就是为画历史油画而生的。

9ItechtUhMeENmFRbEApKL81PymCb3vohR7IxiOu.jpg

  广州一个很著名的女作家梁凤莲来画室看他的作品。

  她说,陈铿,你是赴千秋之约啊!

  陈铿当时很激动说,哎呀我要做的事情,

  你一句话就说到了最主要的地方。

  陈铿一直认为自己就是那样一个赴千秋之约的人。

  很早以前,陈铿就注意收集广州有关的所有图像,

  几十年收集下来,却也一直没找到适合他的表达方式。

  突破口是那年的汶川地震。

  汶川地震《地恸·重生》油画,是陈铿、岭南油画研究馆馆长刘洺和新世纪出版社社长陈锐军等策划和发起,召集广东省知名的油画家创作出来的。

  陈铿负责构思草图,熬了几个通宵,与同伴们把地震那些视觉形象组合在画布上。

  那张画最终是140多个画家完成的,2米高、50多米长,如今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这个之后,陈铿一下找到灵感,

  他决定把广州历史题材的画作变成一个长卷,

  把一些有趣的东西串连在一起,

  让观众走进历史的长河,慢慢移步视点,融入其中。

  用艺术来表现历史,是很有震撼力的。

  其实陈铿一直在寻找广州过去的记忆。

  真正认识广州是在1997年。

  去佛蒙特艺术中心交流的时候,

  陈铿带了几张画老广州的画,放在那里展览。

  一个老外就跟陈铿说你是来自canton

  陈铿当时不知道canton是什么

  后来他告诉陈铿这就是广州

  陈铿才知道广州在世界那么出名的。

  陈铿在佛蒙特艺术中心,

  意外地看到外国人画的200年前的广州。

  这是当年广州十三行的外销油画:

  当年的服饰、当年的船只、当年的建筑,让他大为惊喜。

  就在那时,他开始了油画《广州十三行》的构思。

  有一次陈铿在任教的香港中文大学,

  图书馆里面有一个特藏部,

  发现有很多外国人拍摄的19世纪的中国广州。

  那些照片确实是震撼了。

  所以陈铿不断去寻找这个城市当年的记忆。

  陈铿在画广州的同时也在寻找。

  从寻找最早的影像开始。

  他在中央台看的一套片子叫《西洋镜》,

  是外国摄影家用照相机记录下150多年前的广州情景。

  陈铿觉得那些情景太珍贵了。

  在那些老照片里,陈铿看到他儿时的广州。

  60、70年代的广州,

  跟一千年、几百年的广州变化还不算很大。

  那些老城墙还在。

  很多麻石街还在。

  那些小街小巷还在。

  都是两层楼的小楼小房子。

  跟一百多年前那些外国摄影家,

  拍出来的广州格局是差不了多少的。

  两千年广州的城市格局没变,

  它的中轴线没变。

  陈铿想把一些有趣的、很美好的景色重新寻找回来,

  把它定格在画面上,

  从此就有了这个十三行这幅画的构想。

  十三行时期的广州是代表了一个中国对外的窗口,

  整个中国的对外贸易,

  就通过广州十三行走向世界

  十三行还催生了香港、上海。

  1000多个不同身份的人物,

  200年前珠江三角洲的风土人情、商贾市井,

  他用用一个中国绘画散点透视的方式,

  30多米的长卷,不可能只用一个焦点,

  欣赏者是移动着视点在观看,

  步移景迁,“散点透视”才更符合创作长卷的要求。

  同时,陈铿也吸收了中国画的平面化方式处理画面,

  增加与观众的距离感,更突出历史变迁、沧海桑田的意味。

  最后像清明上河图那样串起来,

  变成一个有趣的故事。

  开始画画的时候,画室没那么长,

  他是一节一节地画的。

  整张画一天一个样,他画了差不多两年。

  直到展览的时候,才第一次把画一整条展示出来。

  当时陈铿也很感动,他也是第一次看到这张画的全貌。

  《远航之梦——广州十三行》33.6米长,1米高。

  这是画家陈铿“千秋之约——一座城市的史诗”系列的第一个作品。

  陈铿油画长卷《远航之梦——广州十三行》,

  向人们展示了200多年前大航海时代中国“一口通商”、万舸争流的恢弘气象

  以及“东方伦敦”广州的市井风情。

  陈铿说,只有以史诗油画的方式,

  才可以更好地表达对生他养他的这座城市的依恋与怀想,

  在穿越历史时空的创作过程中,

  他既看到昔日广州的繁盛,也似乎听到旧广州的哭泣。

  《远航之梦——广州十三行》展出后备受各界关注。

  随着画作完成,

  陈铿也变成了研究“十三行”的专家。

  从十三行到镇海楼、黄花岗、沙面……

  陈铿“一座城市的史诗”系列陆续完成,

  很多全景式的画面重现了百年前的广州城,

  也逐渐唤起这个城市中的人们对老广州的生活实感。

  陈铿其实很想做一个隐士,做一个隐居的人。

  他想把更多精力投入创作中。

  现在他正在画另外一幅十三行。

  一些不必要的聚会、应酬,他都说有约了。

  约的是谁呢?

  就是《一座城市的史诗》系列作品,

  这千秋之约了。

7OLItIMVAbpmJqYvlxi0IvzewScoJnesBTXRwVi5.jpg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