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欢迎扫码下载,领取课程福利哦
山水精神
1996
150×50cm×4
布面油画
艺术物语
﹀
﹀
﹀
中国当代画家洪凌面对黄山已经二十年了,作为一个北方人却每年多数时间生活在黄山,因此他发现了另一种面对自然的态度与方法:“而自然教给我的是用心灵来触摸。”这就不仅仅是西方的视觉感知方式,而是心性的感悟,因此洪凌要做到的是:“我希望解读大山的神秘,听懂它的言语,融入它的怀抱,在不断的内化中找到与自然的默契。”我们就在洪凌的作品上看到了他丰富的内心与山水的天机之间的契合。
我们看到洪凌的作品上:一方面,画面看起来如此像传统的设色山水画,但比传统更为丰富,画面上的古绿,灰绿与黛绿,借助油画的色彩,与自然景色有所感应后,被洪凌自己塑造出一种新的诗意;另一方面,又丰富了西方的油画色彩,因为看起来更为自然,尤其是黄山为画家提供了自然的丰富色调,如果去黄山,我们可以看到黄山的松树除了形体独特,还有着独有的霉绿,那是青苔在气候中风化的痕迹,还有那些翠绿——洪凌以其诚挚之爱捕获了自然的翠颜,这是他在色彩中融入了时间感,因此更为自然,更为富有情韵。也许,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根本差异是在远古的时间感与生命情韵的表现上?!
——夏可君
洪 凌
北京人。白族,祖籍云南省。1979年毕业于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198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修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中央美术学院画系第三工作室副教授。
洪凌的作品在承先启后的基础上,突破传统「景」的既有概念,从写实经由抽象而走向意象气韵的表现,以艺术之笔再现国画与油彩交融之境,跨越中西文化藩篱,将油画色彩的厚重感与中国绘画讲求气韵心性与流动结合,营造出超然纯净而又生机蓬勃的景象,东西方语境的转换,不仅需要深厚的文化与艺术淀积,更需要过人的勇气与情感;除了勉力深入东方传统的精神根髓,又有勇气突破西方技巧的限制。洪凌用油画媒材再现中国山水精神,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间建立起关联,这既是他实现艺术理想,获得自我认同的实践,同时也是中国艺术家将传统精神引入当代社会,实现现代性传统精神的成功尝试,为中国当代艺术树立新的里程碑。
作品赏析
龙吟
2017
260 x 170cm
布面油画
请将手机旋转观看
四季交响
2017
220 x 1200cm
布面油画
四季交响 局部
溪篁赏雨
2016
170 x 260cm
布面油画
莹然生翠
2015
190×170cm
布面油画
俯仰桑榆
2015
250×530cm
布面油画
雪入松山
2015
250×415cm
布面油画
如虹
2015
200×300cm
布面油画
妙造自然
2015
260×500cm
布面油画
妙契如歌
2015
250×200cm
布面油画
落朱砂
2015
160x 250cm
布面油画
莽山春色
2015
250×650cm
布面油画
丹顶
2015
150×150cm
布面油画
暗夜松烟
2015
300×150cm×3
布面油画
翠溪
2014
150×250cm
布面油画
道心
2014
220×160cm
布面油画
华秋
2014
250×325cm
布面油画
梅筋
2014
250×190cm
布面油画
妙微
2014
190×170cm
布面油画
玉雪成春
2014
160×250cm
布面油画
玉风
2014
180×180cm
布面油画
悠悠寒谷
2014
160×250cm
布面油画
窅然空寂
2014
250×190cm×3
布面油画
天放
2014
190×250cm
布面油画
松骨
2014
160×250cm
布面油画
思远
2014
布面油画
水墨之二
2015
67×67cm
纸本水墨
水墨之三
2014
67×67cm
纸本水墨
水墨之四
2014
67×67cm
纸本水墨
水墨之五
2014
67×67cm
纸本水墨
水墨之六
2015
67×67cm
纸本水墨
水墨之七
2015
53×68cm
纸本水墨
水墨之八
2015
67×67cm
纸本水墨
水墨之九
2015
67×67cm
纸本水墨
水墨之十
2015
70×138cm
纸本水墨
水墨之十一
2015
70×138cm
纸本水墨
水墨之十二
2015
70×138cm
纸本水墨
水墨之十三
2015
70×138cm
纸本水墨
水墨之十四
2015
70×138cm
纸本水墨
水墨之十五
2015
67×67cm
纸本水墨
水墨之十六
2015
90×95cm
纸本水墨
水墨之十七
2015
68×80cm
纸本水墨
水墨之十八
2015
70×85cm
纸本水墨
碧苔芳晖
2013
150×250cm
布面油画
素处
2013
160×220cm
布面油画
暖珠帘
2013
150×250cm
布面油画
悠悠暗香
2013
150×250cm
布面油画
绝韵
2012
120 × 190cm
布面油画
玉樹瓊花
2012
380×200cm
布面油画
凝碧
2011
180×150cm
布面油画
快雪
2011
150×250cm
布面油画
霜林醉
2011
100×160cm
布面油画
造化黄山
2011
200×300cm
布面油画
春烟
2010
50×100cm
布面油画
天歌
2009
180 × 500 cm
布面油画
白雪蒼茫
2009
180×250cm
布面油画
倦秋
2006
60×160cm
布面油画
岳
2006
70×200cm
布面油画
春夏秋冬
2005
120×120cm×4
布面油画
煙翠風清
2002
250×750cm
布面油画
春夏秋冬
2001
150×55cm×4
布面油画
穹雪
2000
200×200cm
布面油画
野韻
1997
180×190cm
布面油画
湧
1997
190×510cm
布面油画
山水精神
1993
152×202cm
布面油画
银雪
1993
80×100cm
布面油画
瀟湘煙雨
1993
130×170cm
布面油画
寒雪
1991
180×190cm
布面油画
无题B5
1989
170×155cm
布面油画
蓮
1989
100×100cm
布面油画
抽象
1989
87×204cm
布面油画
野山
1988
180×190cm
布面油画
故鄉風景
1988
100×100cm
布面油画
故乡人之一
1987
180×190cm
布面油画
胡同系列4
1986
70×80cm
布面油画
女人肖像
1986
130×90cm
布面油画
渔岛之晨2
1983
80×90cm
布面油画
白杨树
1977
40×50cm
布面油画
三年半时间造的园子
二十多年前来到皖南黄山脚下盖屋子造院子做画室搞创作,这在当时中国艺术圈是绝无仅有的事。“1982年我第一次来到南方,到了杭州,第一次身临南方的山水之间,秀丽的城市已经让我惊叹。第二天天不亮我从杭州出发,坐了整整一天的车晚上十一点到了黄山,深秋季节色彩斑斓,沿着新安江一路风景,古朴的村落、参天古树,郁郁葱葱而又非常湿润,白墙黑瓦的徽式建筑镶嵌其中非常协调……很多次我都有跳下车来写生的冲动,但是那时候不方便。”在南方的山水间生活和用油画画山水的念头至此萌生。
1992年春天,洪凌再次赴皖南旅行写生,新安江两岸依旧青山绵延,朴拙天成——十年前,也就是1982年那个醒目的秋天又回到了眼前。洪凌已经37岁了,他觉得已经做好了准备,这不仅仅是指未来的艺术方向,更指向一种生命态度和生活方式——他要在屯溪郊外、新安江边,建造自己的工作室。“黄山本来就是山水画家的朝圣之地。”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洪凌开始致力于山水油画的创作,他融汇传统的典范意义和由此提出的问题,一直是中国油画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占地两亩。徽派风格的园林中融入了当代人的审美,主体建筑的二层小楼是混凝土制造的,但是外观上具有白墙黑瓦的徽派韵味,其中的一桥、三亭都是移来的古建筑,跟新的建筑融合连接。园子的大门用的是徽派老建筑上的巨石门框和铁门,一系列的门楼件都是老宅里来的,再组装上。
门是一个小天井,然后是前院,前院有一个荷塘、两个亭子,从一个高亭和廊桥进入客厅,客厅后面是后院。后院有古亭假山,还有鱼塘,鱼塘上架起一座古桥和主体建筑相连。在小楼旁有一棵板栗树,是当年来盖楼的时候这块地上本身就有的。在园子里洪凌还种了许多许多青梅,和一棵从深山老林里移过来的古梅。
“整个园子快变成一个梅园了。园子里还有 许多的丹桂,当年种下只有指头粗,现在都十米来高了。我的园子在这座山的水脉上,种什么活什么,很好养。”园子里最近来了一位新客人——一只母雁。“朋友送来的,刚来的时候总是躲在亭子底下,现在会出来走走,人到跟前它也不怕,我准备再去给它找个伴。”洪凌对于自己的这个园子不无得意,又充满憧憬。“说是三年造园三年养园,我的园子还太新了,要养一养,让这些假山什么的长出苔藓植物来,让整个园子各个部分都融合好,这样就更有味道了。”
“汉辰艺术APP”隶属于 汉辰文化发展集团 旗下专业艺术传播平台。专注推广中国艺术名家,作品赏析、展示交易、视频教学、抵押融资,以汉辰投资集团的金融基因,打造最权威的艺术品投资交流平台与在线艺术教学平台。
更多内容关注公众号
点击菜单「作品赏析」即可收看
▼
主编:雪松
责编:小奕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