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林寿宇 Richard Lin | 我走的路已经窄得不能再窄了


林寿宇 

Richard Lin 


林寿宇,生于台湾台中,是望族雾峰林家的后人,长大后被送往英国升学,后来毅然放弃家族厚望,踏上艺术之路。他在伦敦综合工艺学院(今西敏大学)修读建筑,夜晚则专注绘画,一九五八年毕业后立即全心投入创作,不久后获得金贝尔斐斯画廊(Gimpel Fils)赏识,在同年成为画廊的代表艺术家,并于当代艺术学会举办个展。林氏旋即在国际间取得一席之位:他曾荣获台北市立美术馆“中国现代雕塑展”首奖;在一九六四年获邀参加第三届德国卡塞尔文献展,成为首位参展的华人艺术家;一九六七年,林氏入选匹兹堡卡耐基国际美术展,与弗朗西斯・培根一同获颁“威廉佛瑞纪念收藏奖”(William Frew Memorial Purchase Award)。


《金属浮雕: 1961年1月》 61.3 x 91.7 cm 铝片木板 1961 






“白色是最平凡、通俗,让人既舒服又不舒服,是最神圣也最哀伤的颜色”



林寿宇早期绘画源自中国山水泼墨概念,无具体形象,服膺“减之又减,减无可减,以至于无”,此后逐渐走向极简风格,“白色系列”为代表作。他引述老子“五色令人盲”的说法以减少颜色来突显颜色,以精简克制的构图营造复杂的光影、深度和动态,将形、色纯粹精炼到极致,米罗亦曾称赞林寿宇:“他在白色的世界中,无人能及。”


《1.3.1964 - 绘画浮雕》137.1 x 116.9 cm 铝铜板 有机玻璃 布面油画 1964

《绘画浮雕》系列 127 x 76.2 cm 布面油画 1965-1968


 《Four Yellows 》布面油画 1967

 

 林寿宇访问记 (节选)

文 / 之古 

 

兴致勃勃地敲开在台湾歇脚的大门,乾淨、简单、优雅,如走入他的画。十余坪的客厅除了一个茶几、两三把椅子,就是倚在墙角的画-白白的、纯纯的、静静的,此外别无他物。乍见林寿宇,你会直觉地感受到他那种亲切、高雅、极富英国绅士风度;直到深谈之后,又会从心底震悸于其语锋之明锐,双眸的犀利逼人。他不喜欢解释自己的画,因绘画是他的生命,主观精神的表露,需要慢慢地去体会,非言语所能描述。他的作品风格在国内可说极为少见,表现的技巧与内涵亦别具一格,予人强烈的感觉与印象。  


《1968年3月3日》63.7x63.7cm 油彩画布 1968


林寿宇是台中雾峰林正霖家长子,小时受过六年日本教育,光复后就读建国初中,毕业后旋在父亲安排下抵达澳门,再转香港求学。一九四五年经港赴英国,于伦敦综合工艺学院读建筑,夜间则学习绘画、工艺。虽然绘画是他与生俱来的兴趣,但当初并没有想过做画家,在回忆这段历程时,他说:“除了兴趣之外,就是来自生活的压力。那时娶了个法国女子,家援中止,又无英国籍,谋事困难,四处打工之馀,将画拿至各画廊推销,终于被一家 Gimpel Fils 画廊所赏识,且第二天就卖了一幅。”就这样林寿宇正式的开始了绘画生涯。当时,他的画是属于比较有风景味的抽象或人物,“那和黯淡的生活有关;色彩也趋向黑、蓝”他说,带著几分自嘲和悠悠的回忆, 旋即手一挥:“现在你看到的画都是轻快的,黑暗的都被我丢弃了……”促成他蜕变至今天的风 貌的因素极多,除了本身意志力,最大的转悷该是一九五八年看到美国画家罗斯科、波洛克、马塞威尔等的抽象联展给予他的震荡。由他们的画中他看到了东方的精神,这之前他亦看了无数的抽象画,但从没这么强烈的感动。从此,林寿宇抛开了学院的技巧与陈腐观念,用新的方式来创造,来扩大表现的领域与精神,其中影响林寿宇最巨的该是荷兰的蒙德里安,一个完全摒弃艺术的客观形象及生活内容,以水平线、长方形、正方形格子来表达意念的画家。这和林寿宇的作品确有相似之处。“我喜欢的东西很少,走的路也很窄,然而我要画百看不厌的画,正如美好的音乐一样, 是百听不厌的;如果人生是场游戏,我要在国际画坛上玩这场戏!”自负、豪迈与优越爬上了他扬起的眉梢。……


《吾书》  30.6 x 40.7 cm 铝  布面油画 1969


他的画常是一块块白色重叠在一起,中间横一条黄色、绿色、或黑色的线,造成极为强烈的对比。或是好几个方块的虚实相间,令人循不出形象,探不出源由。问他为何喜欢用白色,他笑著说:“白色是最平凡、通俗,让人既舒服又不舒服,是最神圣也最哀伤的颜色”,“白色本身即有许 多色彩,其浓、淡、轻、重、透明、半透明…..使白与白之间构成了许多形状与形状,空间与空间的玄奇奥妙!”一般人很容易误解他的画是许多线条与方块的结合,其实那是一个平面与平面之间的空间变化,交错出的不同视觉感受。而他表现的方式为何那麽单纯、直接、简得不能再简?他认为绘画本身即是抽象的,想想看,将实物画在一个平面上怎麽样都不会是原来的具象,“所谓的抽象是从英文 Abstract 翻过来的,观其意就是去掉所有不需要的东西,最终的存在是一个无”而这无中却包含太多的有。所以,他可以画一笔绿,说是一座山,抹一道蓝涵盖一湖水,因线条是最纯又複杂的,蕴含著无尽的美,那种美是由内心宣洩出的内在、苦恼、欢乐、郁闷皆在其中。至于在这些新的技巧背后所蕴含的内容及境界,林寿宇将它留给观众去细细的寻思、体 会。“我的艺术本身完全是种感觉,属于我的精神世界,和生活的形骸无关” 

《一九七〇年秋》


 《镉绿》  63.5 x 63.5 cm 布面油画 1974


去了解一个画家,尤其一个既亲切又古怪的画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只觉得再看林寿宇画中的宁静、单纯,已不是刚进门时所见的宁静、单纯,彷彿那柔雅中还带著刚强与执著;彷彿那四方形的画框裡有一个圆的宇宙,上下左右,横著摆、竖著放都各有玄机。或者我们可以说林寿宇的是他强烈的主观意识和精神境界的幻像,而这幻像所要表现的只有他一个人知道。有人说:真正伟大的艺术家多半有碎心的寂寞。林寿宇生命历程里曾有的辉煌绚烂和现今在威尔斯城堡里纯英国式隐居生活的惬意,致使他的精神世界无人可捉摸,若果真要追根究底在他的画中理出个脉络:也许可归结其起源于蒙德里安,而再升华而成的新绝对主义〈New-Supermatism〉。林寿宇对绘画抱著一份完美的执著,不容许一点点的缺憾,所以,作画经常是缓慢的。问他可会再突破?他笑着摊开手:“明天的事谁也不知道,我走的路已经窄得不能再窄了,一直想超越却没那么容易,我看不如死了算了!”说罢仰头大笑,还做个鬼脸。……


《绘画浮雕》101.6 x 101.6 cm 铝铜板 布面油画 1961 




 《绘画浮雕 12.12.63》 


Yellow with Grey, 1980-1982 Oil on Canvas 31 × 46 cm



Three Four Five, September 1969 Oil and aluminium on canvas 100.4 × 101.5 cm



Three Four Five, September 1969 Oil and aluminium on canvas 100.4 × 101.5 cm



January, 1970 Oil and aluminium on canvas 62 × 62 cm



For Katja, 1978 Oil on Canvas 78.7 × 101.6 cm







 过程与偶发 

 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方法论构建 

 PROCESS AND INCIDENT 


过程与偶发 | 《库艺术》全新专题策划聚焦“艺术家的方法论构建”

方法论构建 | 朱其:今天如果要有新的语言方法的创造,必须迈过跨学科知识集成和技术集成这两个门槛

方法论构建 | 尚杰:从来没有一个时代,艺术与哲学如此接近

方法论构建 | 方振宁:重要的是视觉语汇的创造

方法论构建 | 王春辰:无论何种文化系统,只要把它转化为中文就都是我们的

方法论构建 | 王南溟:艺术语言可以变成一个实验体,不停地突破原来的定义和框架





 即将售罄 

 2008-2017《库艺术》抽象艺术研究文献 

 穷尽一生亦不过无限接近 


·人手一册的“抽象”大典!
·十年积累,涵盖批评家与艺术家抽象文献内容
·300多页特种纸全彩印刷,带来极佳阅读感受
·内页含影像内容,通过扫码观看艺术家现场访谈


作者:库艺术KUART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东方根性的当代生长》当代艺术系列丛书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