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艺术号·专栏 | 孙振华:王公懿

继《十年而已》之后,2018年初,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孙振华先生又出版了一本文集《处处尘埃》。这本文集内含三百余篇千字短文,分社会观察、艺文杂谈、生活百态三辑,这些文章是作者关于生活、文学、艺术、学术等诸多方面的体悟与认识。篇幅短小精悍,语言朴素直白,体现了孙振华先生对世事敏锐的洞察力和高超的文学艺术素养。雅昌艺术网经孙振华先生授权连载《处处尘埃》,《王公懿》选自第二辑“艺文杂谈”。

更多内容尽在[雅昌孙振华专栏]

                              

听梁铨说,王公懿又来深圳了,在观澜版画村驻村创作,两人约好了去看她。

王公懿是谁?很多70后、80后可能不知道。1980年“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有两件作品获得金奖,一件是四川美院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另一件则是浙江美院研究生王公懿的木刻组画《秋瑾》。这两件引起轰动的作品成为美术界思想解放的重要标志。

王公懿1990年就出国了,先是在欧洲,后来又辗转到了美国,现定居在西雅图附近一个安静的小镇上。

美术界常常出一些个性鲜明的人物,王公懿就是其一。如今,她已经六十多岁了,依旧带着眼镜,齐耳短发,虽然头发全白,但白而不疏,加上面容红润少皱,真是适合用鹤发童颜来形容。她一点没变,仍然保持着豪迈的性情:说话、做事比较“爷们”,干练洒脱,仗义直言,走路姿势是那种两手甩起的大跨步……另一方面,她也热衷神秘主义的、与心灵有关的事物,早在80年代中期,我就在图书馆听她和管理员大谈周易什么的。

我为什么对王公懿感兴趣呢?我觉得在她的身上很典型地保留了80年代中国知识份子的某种精神状态。出国后,她的生活和艺术状态与其后中国知识界、艺术界出现的商业化、娱乐化、功利主义和犬儒主义的东西隔绝开了,正是因为这些年她的不在场,所以和她相处,感觉又回到了过去的时光;蓦然意识到,大家也曾经有过如今已难得一见的那种纯粹。

在观澜,王公懿、梁铨、严善纯三个学版画出身的人,整整讨论了一下午关于铜版画的某个制作细节,从欧洲引证到日本,说起不同作品的微妙差别,大家讲的津津有味。在口口声声要艺术产业化的今天,这么精微、专门的问题,恐怕离一般人相距甚远,何况他们谈的都是人们本来就看不大懂的抽象画。

王公懿在美国除了在学校代课,还私人招收学生。她的教学理念与国内的教师收徒截然不同。有华裔家长说,王老师,你能不能让我的孩子多画几张?王公懿说,我教学不是要让你的孩子多画画,我只教他如何观察事物,如果想多画画那去找别的老师。她也招成人,希望能从中摸索美术教育的规律。

她自豪地对我们说,她形成了一套让一个完全不懂美术的人,能够迅速掌握视觉观察方法,提高艺术眼光的教学法,当然,她也强调,这人必须足够聪明,至少文化修养不能差。我说,能不能在四方沙龙把你的经验讲一讲呢?她说,那么多人怎么可能听得懂啊?这是两三个人私下里的事情,如果哪天发现一个好苗子,我愿意无偿地培养他。

我们可以想象她这些年是如何度过的。在异国他乡,没有那么多诱惑,没有那么多活动,她尽情地享受寂寞。她说,人有些间歇性的寂寞非常好,看你有没有福分。在她眼里,艺术仍然是内心的一片净土。她对如今美术界沽名钓誉、攀龙附凤的风气看不惯,只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

她说,和年轻人一起画画可以胡作非为。她给国内学生讲课的题目是,如何制造错误?在她看来,没有错误,就没有新的创造和提升。这和那些一种样式重复一生的“大师”在思想方式上明显不同。

因为有这些差异,据说她给国内学生讲课总是要问:听得懂吗?

作者:孙振华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 加薇13718811023

      太厉害了,收藏当代字画天下第一家,联系电微13718811023
      01年前 0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