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最早关注到你的作品是你还在RISD读本科的时期,可以聊一聊在RISD的学习感受吗?也有发现在那个阶段,你的部分作品会探讨到岭南文化,可以具体谈谈文化背景对你创作的影响吗?C: 在RISD的学习经历大致能分为学习/吸收和分解/定位两个阶段。大部分的时间在深入学习、体验和分析周边环境,包括不同的视觉文化,交流渠道和审美风格;之后的阶段主要集中在如何定义自己作为中国平面设计者的身份,以一个与周围人群不同的文化背景为出发点完成了毕业设计“怪力乱神”。其出处来自《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怪异、暴力、变乱、鬼神这些事物在正史中罕被提及,然而风水以及迷信设计却在民间广为流传。当时做这一组作品的关注点在于“中式异文化”的重新评估与应用以及对传统和民间风俗的怀旧与更新。A: 从Providence到London,RISD到RCA,你的研究方向和视觉风格产生了怎样的变化?C: 首先是感觉到了地区文化的不同:London相比Providence会有更多的跨学科跨领域的艺术活动,Providence因为和Yale相邻,会形成RISD与Yale Art School特有的艺术文化。在RCA的研究方向也是因为专业从单纯平面设计转到实验传播(Experimental Communication) 而变得更加多元化。很多作品比起注重内容和形式的表达,更加倾向于讨论媒介和传播方式,参考的学术文献也延伸至后现代学派和人文领域,像是后结构主义,模仿和拟像, 机械复刻时代的艺术品价值等。在运用的材料和媒介会开始探索单一的数字化印刷制品输出之外的可能性,如传统的绘画、版画、胶片等不同材质和结构在传达信息时带来的不同语境以及其内在价值。A: 和Artisle的读者分享一个你觉得目前为止最有有突破性和挑战性的作品吧!C: 最近在做的研究项目Neobridge,是一个从后现代哲学理论出发的抽象概念,涉及符号学、艺术品中信息的交换与传播及媒介研究。Neobridge反对直接且单向的信息的录入与输出,注重观众和艺术家对于艺术作品的理解的复杂性和多维度性。C: 在后现代学派的启发下,Neobridge的概念来源于对真实与表象的思考,在网络和数字化的屏幕上人们所观测到的信息并不能代表真实,事物的非二元论意味着观众在获取艺术作品所传达的概念信息时可以拥有更多的理解和想象空间。Neobridge可以理解为一种网状桥梁结构,通过多次元以及多种媒介来同时渲染一个“场所”(可以同时指代艺术品本体和观者想象中的艺术品)而“场所”本身并不带有信息,“场所”存在的意义是引发主观的联想与思考。现阶段的挑战是因为不同语境下的信息可能会丧失其准确性,如何将概念化的Neobridge模型转化为语言、文字、图表、视觉图形并且使其含义能保持完整;以及如何将Neobridge能够应用在学术研究之外的领域是目前在完成的课题。A: 很喜欢你与oil club的合作项目,发现你和oil达成了长期的视觉合作,是什么契机促成了这一合作?未来有考虑尝试vj吗?C: 从RISD毕业后偶然的机会认识了Oil的创始人,那个时候还没有给club和electronic musicians做海报的经验。很幸运的是经过一段时间和Oil风格的互相磨合慢慢开始有了一系列作品,能够用视觉设计来呈现音乐和审美的共通性。会非常想要尝试vj!因为动态视觉与静态视觉相比是另一种实验,能够更直接地连接视觉和听觉,成为艺术家和观者之间反应的导体。A: 在看你的作品会留意到你会采用一些图腾元素,这是你的符号语言吗?还是受到了某种文化影响呢?C: 抽象图形几乎是我的日记,是一种将感觉与抽象的意识转换成具像化的视觉形态的每日练习。造型语言在艺术史中可以追溯到中西方史前时期时代的洞穴绘画,作为最早原始人类的懵懂意识的体现。原始图腾的平面性,抽象性和象征性一直是很多后期艺术流派如印象主义、结构主义艺术家探讨的课题,甚至于在平面设计史中也一直广为应用。如何用只用线条或者造型来意象化动态活动、叙事或者映现情绪是我认为很有趣且值得一直探究的话题。A: 你早期的作品语言比较偏向于图形和图像化,现在比较多的会采用3d和physical的结合,创作风格变化的历程可以分享一下吗?C: 应该是研究方向的转变。早期的平面作品更注重内容的表达,形式主要是以平面设计的方式,如出版物和海报,较为直接地能通过文字和图形的结合说明主题和思考过程。简单来说重点是“说什么”。目前,因为研究的方向是媒介和传播方式对于内容的重要性,重点在于“怎么说”。3D和physical的输出是在实验各种媒介的相关性以及异质性。就如理论家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即讯息”:媒介并不只作为一个信息的载体,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并不是所传播的内容,而是媒介影响了对于信息的理解。同样一个图形或者文字,它以digital输出所带来的含义和它在physical的形式出现大不相同。A: Godsomware的品牌特征本身很强烈,在Title 3217这个项目中,如何将你的个人风格与之平衡?创作故事背景是什么呢?C:标题3217是眼镜艺术家Aggie Nam(Godsomware)在2019年首尔White Noise的个展的视觉标识。Godsomware品牌本身的受众群是主流之外的异文化爱好者,强调将眼镜并非只是一种配饰而是wearable art。我个人是非常认同将艺术品与独立的审美风格融入成为生活的一部分,wearable art的概念是很好的一种个人视觉美学的展示方法。3217的VI是以一种在数字空间中重新创建品牌形象的概念建立的虚拟景象。该景观建在分散存在的小废墟上,突出品牌的艺术性而非作为商品展示的空间。它的零碎而未完成的性质,是在佩戴眼镜的同时邀请人们发掘未开发的潜力并在物质世界和非物质乌托邦中引起视觉刺激的共鸣。A: 在你的创作的过程中,有受到什么方法论的影响吗?以及有什么特别的习惯吗?T: Neobridge其实是建立在多元主义(Pluralism)和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ism)的方法论的基础上,它的核心在于反对二元对立论和传统方法论的一致性原则。在建立自己的方法论中我会收集不同学科、文化背景和个人情感、认知等“非理性”的论据;在创作作品时会注重从不同角度观察及分析问题,以达到事物本身的形态结构,利用零散的局部碎片让观众能通过个人的经历和理解来将这些局部符号重新组合。比较代表性的作品是在RCA的第一年做的装置,结合了生活中真实的录音文件,found object和绘画的重组,让观众在寻找与录音文件对应的装置局部时产生个人对故事叙述的理解。T: 最近主要在准备毕业作品,会以一种平面设计与fine art结合的方式输出。同时有和RCA Contemporary Art Practice的策展人的合作项目,我们在策划一个结合线上与实体空间的展览。目前还在学习定位自己作为平面设计师以外的身份,作为researcher或者是visual artist的可能性,希望能找到下一步的计划。A: 悄悄问一句,你的服装创作在哪里可以买到 (shirt and hoodie)?T: 最近因为lockdown在家画一些1 of 1的手绘服装,可以在我的ins @solxus上看到handmade collection的连接~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