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四王”首领的山水画家王时敏,是清初画坛中的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王时敏(1592-1680),初名赞虞,字逊之,号烟客、偶谐道人,晚号西庐老人,苏州太仓人。万历首辅大学士王锡爵之孙,翰林院编修王衡之子,系出高门,文采早著。以祖荫,官至太常寺少卿。明清鼎革后,居家不出,奖掖后进,德名为时所重。王时敏平生作画,深受董其昌的文人画南北宗理论影响,耽于仿古,致力于文人山水画图式的维系与建造,注重笔墨图式的总结与完善。在清初务为笃实的思想文化氛围的熏陶下,他将儒家雅正、温润、古厚的审美观念注入山水画创作中,形成了用笔圆润、墨法醇厚、苍茫秀逸、浑厚华滋的艺术风格。在其培养扶植下,清初画坛涌现了诸多成就卓著的山水画家,形成“娄东”、“虞山”两大画派。后世将其与王鉴、王翚、王原祁并称“四王”。以“四王”为代表的山水画风受到清朝统治者的赏识,所以王时敏被称为画苑领袖、画坛正宗。在艺术上,王时敏追求平淡天真、苍秀隽逸的审美格调,重视在作品传达超乎笔墨之外的韵致,即艺术家在师法传统和感悟自然中所表现出的较为稳定的审美理想追求,也就是表现出“士气”或“文人气”,反对面对自然形象而缺乏心灵观照的客观描摹和师承狭窄、不能领悟传统的浅陋恶习。因此,王时敏推崇具有深厚文人修养的前代画家,如王维、董、巨、荆、关、元四家和自己的前辈沈周、文徵明、董其昌等等,于元四家之一的黄公望,尤有深契。王时敏主张向以上诸大师学习,不但要学习其表现技巧,更重要的是通过心灵的沟通来达到对其艺术精神的内在把握。他认为,得到文人画家内在的精神和气质,比学习外在的作品更为重要,艺术家的性情会在学习前人的过程中得到启发而发挥出来。王时敏主张摹古而不泥于古,以复古为出新,希望以此来恢复五代宋元文人画的传统,还文人画以本来面目。他在多则题跋中反复表明了自己的这种主张和追求。“子久画专师董、巨,必出以新意,秀润绝伦,故为元四大家之冠。”“画不在形似,有笔妙而墨不妙者,墨妙而笔不妙者,能得此中之味方是作家。”“廉州画出入宋元,士气作家俱备……此图高古简淡,有唐贤遗风,学者但于象外求之,当得其玄妙耳。”推崇黄公望等人就在于他们能顺古求变,表现出平淡天真、浑厚清逸的文人审美格调,追求含蓄、不露刻画痕迹的韵致。但王时敏追求士气、主张仿古的内涵,与董其昌又不尽相同。董其昌以禅宗为喻,以主张“顿悟”、“见性成佛”的南宗禅宗喻南宗文人画,更加强调画家依靠自己丰厚的学识修养和内在灵性,通过对前人的学习领悟,就可以“一超直入如来地”,并不主张对古人作刻苦逼真的模仿,也不强调在自然中作认真的写生研究,而注重对前人审美趣味及作品形式意味的直接顿悟。王时敏虽也主张性灵不可学,需灵根自悟,如“玄照宿植灵根,一蹴直造古人之域”,但他又主张“作家兼士气”,要求法韵兼备,认为需要不遗余力地研究和身体力行地模仿古人作品,从笔墨符号到形式构成等方面来深入地理解传统,把握传统,通过与古人“血战”,来达到与古人相契合的目的。他认为,“一超直入如来地”的背后是画家艰苦卓绝的努力,画家要把天授“灵根”和“积学”结合起来方能出人头地。他去掉了董其昌理论中的禅学意味,而更多地注入了儒家的“困而知之、励学进取”的精神因素。款识:夏山晓霁。壬子清和,仿大痴笔,西庐老人王时敏年八十有一。一、《吴越所见书画录》,(清)陆时化撰,第641页。二、《上海博物馆建馆四十周年特辑集刊》第六期,第88-8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0月。三、《历代著录画目》,福开森编,第41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8月。四、《改订历代流传绘画编年表》,徐邦达编,第143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3月。《夏山晓霁图》是王时敏创作于晚年的一幅作品,此作意仿其最为推崇的元四家之一黄公望,作于1672年初夏(清和月)。此时王时敏81岁,艺术风格已完全成熟,从此作我们即可观照其在画学上的主张与理念。这幅作品首先从艺术风格上就十分贴近黄公望的创作,从披麻皴、树法、点苔等基本元素的运用,到“可居、可行”的移位布景,再到浅绛设色的手法,无不遵循黄公望的程序,但在思路上则明显表达了王时敏的用意。这幅作品点题曰“夏山晓霁”,与其落款中的“清和”时节相合,“晓霁”顾名思义是指雨晴的早晨,想象夏季初晴的早晨,山林一定是一片郁郁苍苍的景象,色彩浓烈,苍翠欲滴,更伴随着湿漉漉的氤氲气氛。这与黄公望一贯简约清逸的笔调存在一定的违和感,而王时敏在创作这样一种景象时,并没有被黄公望的固有程序所束缚,而是消化了他的每种基本创作元素,又重新塑造了一个符合自然规律的山水,这或许就是他所谓的来自“心灵观照”的表达。这幅作品在表现夏山上,笔墨与色彩都有明显的加强,但这种加强并不是一次性的加重,而是层层的叠加、反复的晕染,这样一种手法在表现画面的层次感与厚重感上有明显的优越性,且符合传统的创作手法,因而此作显示出夏山初晴的苍翠景象,这也体现了王时敏“顺古求变”的艺术主张。
百年老字号朵云轩自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两个甲子,和国内外艺术家、收藏家风雨同行,她目睹了海上艺坛藏界百年来的演变历程,在近代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担任了重要角色,“书画之家”、“江南艺苑”的美名不胫而走。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历经风雨和阳光,完成国有化的朵云轩作为沪上艺术品行业代表性企业最终走向发展壮大,坚持开展书画收购、出版、教育和研究业务,抢救、收藏了大量民间流散珍贵文物。
1992年,朵云轩注册成立了中国大陆第一家艺术品拍卖公司,其创办宗旨在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提高国民文化艺术素养。1993年朵云轩敲响中国大陆艺术品拍卖第一槌,开启了中国艺术品市场高歌猛进的历史进程,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领跑者,和大家共同见证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繁荣。
公司每年举办多场艺术品拍卖会。规范经营、诚信操作、业务精准是公司走向成功之路的金钥匙。自创办以来,朵云轩恪守“守法、诚信、文明、优质”的经营理念,已集揽、培养了大批专业鉴定人员,全体同仁以精心组织、谨慎操作的认真态度,以公平、公正、公开的职业准则和重信誉、重质量、重服务的敬业精神,为朵云轩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以优良的业绩、规范的经营和诚信的服务享誉海内外。自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设立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青花奖”及相关年度排行榜以来,公司年年入选含金量最高奖项“年度十佳企业”,同时获得结算能力奖等多项单项奖。2018年,公司提供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服务”首批通过“上海品牌”认证,并在2019年、2020年成功续评。
朵云轩微信服务号
WeChat : dyxgroup
欢迎您的关注!
作者:朵云轩集团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