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70余件到10件,从10件到3件,再到最终胜出,作为此次奖牌征集活动的评委,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
钱绍武教授见证了奖牌诞生的全过程,也让他对奖牌有了极高的评价。
从“十方豪杰”到“三足鼎立”
回忆起评选之初,钱绍武感到参评的作品样式繁多,而评委们的意见也是五花八门,经过多次讨论,大家才评选出10件进入复评的讨论,并将目光锁定在云纹、圣火和玉佩三件作品上。
圣火方案让人感觉奖牌仿佛就是个圣火盘,火焰的表现手法很灵活,很随意,有中国书法的魅力。用中国传统书法的笔法来表现火焰,这样的手法很少见,也很特别的,给人以自然的美,让人很兴奋。
云纹方案则通过中国由来已久的云的纹路表现迂回曲折之间的协调和生命力,显得非常有力量,气势辉煌。云纹在中国很早就已出现,并形成中华民族特殊的表现形式。中国式的纹路讲究“无往不复”,表现了中国人对生民力顽强的、迂回中前进的向往。
玉佩的方案则通过“金玉结合”,在材质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同时将中国最传统的玉文化展现在了世人面前,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分归一”玉佩胜出
随着评选工作的逐渐深入,钱绍武发现大家的意见开始转向一致,目光逐渐向玉佩方案集中。他认为,云纹和圣火的方案虽然也有中国特色,可是在欧洲也有类似的设计,但“金玉结合”的方案是一次彻底的创新,玉文化也为中国所独有。
钱绍武说,玉是中国最传统、最古老的饰物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后期就开始出现,经过不断演变,玉成为中国人心目中最高的审美标准。而且玉本身的材质就名贵,玉的质地很坚硬,制作玉所付出的劳动力难以想象,一条简单的纹路都要历尽千辛万苦才能完成,体现出“美就是对困难的克服”的美学观点。而且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种道德标准,中国人对玉的崇拜,就体现了中国提倡的一种人格的美。
反复修改“金”“玉”终结缘
既然玉佩的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也就随即进行了细节修改的讨论。钱绍武回忆,对细节的修改主要体现在玉环的大小以及纹路方面。起初大家觉得传统玉佩中的钉头纹不错,感觉隆重而精致,可后来发现过于烦琐。同时,对玉环大小、厚度、宽窄,与金属比例的讨论也非常激烈,尽管变化可能不大,但影响确实非常微妙。最终形成了目前的方案。
对于最终形成的方案,钱绍武有着极高的评价。他认为,金属和玉的搭配也很协调,金属的颜色偏亮,与玉配合起来相得益彰,因而才有了金玉良缘的古语。金属的特点显得张扬,而玉则给人含蓄的感觉。奖牌采用了玉环的形式也很恰当。圆形在科学上被认为最具开阔性的形状,美术方面则是最完美的代表,代表着生命题的最基本的形式。现在的设计有创造性,又不张扬。玉的使用很有中国特色,也说明了中国对于奥运会的尊重和赞赏。
作者:黎晗、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