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斜阳影里阅沧桑

  【相关链接】

  李金远“金水墨”官方网站

  李金远新浪微博“金水墨”

  长期以来,国画界一直在为中国画难以走向世界发愁。我认为完全没有这个必要。走向世界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表现我们的自我,表现那呈现在我们心灵中的、作为我们心灵的一个表现的世界。假如画家在表现这个内心世界时能引导观众也进入这个世界,他的作品就是有魅力的。如果他不仅能使本国人进入,也能使外国人进入,那他就算是“走向世界”了。他能走得多远,取决于他表现和引导的能力,这种能力,也就是所谓技巧。但是如果画家考虑的不是如何表现自己的感受,而是一门心思地想着如何走向世界,那么他就不能走向世界,即使走向中国也不可能了。

  画家的技巧,以及他所使用的媒介材料,也就是他的绘画语言。画家的才气愈大,他就愈能驾驭自己的语言,突破传统语法惯例的界限,创造出更有征服力的表现性形式。在这方面,李金远的绘画获得了杰出的成就。他不受任何传统的技法规范的制约,执著地表现着一个属於他自己的荒寒的世界,或干笔皴擦、或焦墨点染、或水色渲淡、层层相因,笔中有笔,墨中有墨,浑厚沉郁,苍凉肃远,使你越看越进入一个光影迷离的世界,而不知不觉地陷入深深的愁绪。

  那浓浓淡淡的、大面积的墨迹,恰象是沉沉暮霭,笼罩着祖国大地的山山水水。笼罩着每一个农舍和每一个山径。反映在山民牧女忧郁的脸上,反映在牦牛的瞳孔里,弥漫在斜阳的阴影中,凝聚在长条长条的荒荒油云中。而那透过木棂的小窗孤寂的映着荒野的黄昏的灯光,恰象是一些朦胧而又暗淡的美丽梦境,使你看了不胜惆怅。“请君切莫凭栏望,忽忽中原暮霭生”,在那沉沉暮霭之中呈现出来的画面,展现出来的已不仅是画家的感受,它也反映出大部分当代知识份子共同的心境。

  我想这位黄昏的歌手,心中一定郁积着如许的悲愤,它只能来自一种宏观的历史感受,一种深沉的哲学意识。正因为如此,它才能反映出一整个时代人们共同的感受。正因为如此他的创造的形式才能以其不同的组合,构成不同的有机整体,互相呼应,谱写出一首又一首音调回异而又彻响着同一种忧伤与沉郁的点和线的交响诗。

  我想能做到这一点,就是画家的最大成功。至于这些画能否“走向世界”,可以完全由这些画自己去“走”的。我们可以不管,画家也不必操心。一旦操心这个,那就会堕入魔瘴,正如当今文学界许多人堕入“诺贝尔情结”,那正好预告着他们文学生命的终结。

  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黄昏已经到来,黎明还会远吗?愿画家未来的作品,能透露出新时代的曙光。

作者:高尔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