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自序之二

  最近来了一位中年画家访我,自称近年来已画了一万多张速写,某报刊曾连续刊载他的各类速写达七个多月。提出能否目睹一下王老师的速写。我从未把自己的速写当一回事,仅是为了创作而收集的各种素材,故把十多年来游历名山大川时所作的毛笔白描写生从书堆里找了出来给此君看,不料此君阅后大加赞赏,并说事先估计不到能见到这么多、这么好的速写,且美言这一大批毛笔的白描写生真是难得一见,用专业术语来说是“很到位”。建议我为什么不将这么好的东西出版,说市面上根本看不到这种素材。特别对传统中国画学习者一定能具有很大的教益。经他一夸奖,我再自己仔细翻阅一遍,果然真还有些看头,这才想到与其束之高阁,何不发挥一下作用,未想到与清华大学出版社联系后得到了极大支持,答应出版这些在我书堆中躺了好多年的白描写生素材,我由衷感谢这种热心发展和为工科大学有更丰富的文化艺术氛围的“机缘”。

  从198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要出去画厚厚的一本速写。有一次从重庆坐轮船游三峡,就在船上一路走一路画,一直画到武汉。我发现人一旦处身于大自然中,心情就会特别开朗。面对山山水水,尤其是山野民居、古老建筑、石窟艺术,真是不画则已,一画就停不住手。记得某年去甘肃炳灵寺写生,黄河干枯无水,船舶停驶,只好在大峡谷中翻山越岭步行了五个多小时,又急急忙忙爬上了五层高的炳灵寺最著名的编号129的石窟,匆匆勾了几幅速写又急速返回。我认定任何性能最好的照相机也代替不了画家的直接描绘。有次去川北九寨沟,一面写生一面还拍了不少彩照,但等利用时,发现照片竟大多用不上,反而哪怕是几根线条的速写,也要比照片生动上百倍。眼下不少美术专业者已懒于辛苦外出去写生,一味用照片代替速写,怪不得画出的作品都没有了生命。

  中国的名山大川实在是走不尽,画不完,其自然魅力确令人陶醉,而根植于各地的古老民居、石窟艺术,特别是世界瞩目的敦煌莫高窟,皆因丰富的人文历史因素而更加令我着迷。我曾几乎游遍了各地的名山石窟,尤其是四川青城后山的“水上长城”,几千米的山瀑涌泉上架起的木栈道,其情其景美魅无比,真想把整座青城后山搬回家来,她无异是画中国山水的一部天然的百科全书。祖国的大好河山确令人心醉。这眼前十多本厚厚的速写白描也就是我艺术历程中留下的一些足迹。记得一位先哲曾说过:“你要储存智慧的粮食,以供养你的晚年”。若不是那位速写专家的来访提醒我,这上千幅白描写生还不知要在我的书堆中再躺上多少年。再次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为我也为画界办了一件大有益的好事。

  王乃壮

  1995.4于水木清华

作者:王乃壮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