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2-02 00:00
【国画创思】我画里的黄山
我画里的黄山
□孙志勤
黄山以其闻名天下的云海、奇松、怪石等吸引了无数山水画家对其竞相表现。古往今来,表现黄山之景、黄山之境的山水画数不胜数。在前人的画作中,我们无数次领略、感叹黄山之境的变化莫测。我曾经描摹大师们的经典画作,学习他们出神入化的山水画表现技法,在方寸之间挥毫泼墨,不知不觉中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山水之间。在仿前人笔意之时,在对黄山山石、树木的勾皴点染之中,我的山水表现技法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但是,作为一名山水画者,总是画别人眼中的黄山、描摹别人表现的意境,这种复制他人的做法已远远不能表达我对黄山的钟爱和对山水画的挚爱之情。“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想让自己的山水画有所发展,就不能停留在别人的影子里。唯有走进黄山,真实地去感受黄山,才能表现出我心中的黄山。
山水画之所以不等同于风景画,就在于作画之人的情志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表现的是天人合一的意境。同是画黄山之景,渐江画黄山得“黄山之质”,石涛画黄山得“黄山之灵”,梅清画黄山得“黄山之影”。这些大师的优秀作品充分展示了黄山山水的魅力,也诠释了中国山水画主观表现的独特性,体现出了不同视角和不同情感。我画黄山,也经历了“眼中之黄山——胸中之黄山——手中之黄山”的过程。站在黄山怪石之上,置身变幻莫测的云雾之中,我恍惚感觉是飘游于巨幅山水画中。在移步换景间,总有一股冲动,想把眼前变化多端的黄山之景揽入画中,变成永恒的山水意境。
秋山新雨后 孙志勤作
清代石涛说:“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他的“搜尽奇峰打草稿”让我明白,画黄山,不仅要用眼睛去看,更要倾心感悟、勇于尝试、大胆表现,最终成就自己心中的黄山。我以一颗真诚的心师法自然,以线之魅力来表现黄山山石的独特结构。笔锋在石缝中时而侧身游走,时而缓步穿行;笔尖在山崖上攀爬,在峰端俯瞰云起云收。我眼中的黄山充满线条美、结构美:怪石与怪石之间形成粗细、长短、曲直、虚实、浓淡、干湿之线条,石块大小参差相间,互叠互咬,形成点线面的构成组合;奇松或挺拔或虬曲,远近错落、虚实相映、各具姿态;云海更是神秘轻灵,时而轻盈,薄如蝉翼,时而厚重,涌漫将近。画黄山的过程中,我的情绪是昂扬而虔诚的,既有一种酣畅淋漓的宣泄感,又有慢写细描的沉静。当然,在创作过程中也有很多挫折和迷茫。这时,我会有意识地停下手中的笔,走进自然山水,静心感受大自然开阔的胸怀,拓宽自己的眼界。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生阅历的累积,黄山在我的笔端不断变化着。在山水画创作之路上,我要求自己不断学习、尝试,积累创作经验,寻求适合自己的表现形式。尽管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亦无所畏惧。以黄山为摇篮,放逐心灵,纵情山水,在这片天地间汲取灵气,随心而发,是我人生中最惬意的事。我爱黄山,我希望自己眼中的黄山、画中的黄山都是独特的。
孙志勤,安徽合肥人。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新安书画家协会理事、黄山市美协会员、黄山市清溪书画院高级美术师。
(来源《中国书画报》 国画版)
来源:搜狗搜索-中国书画报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