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7-03 11:26
图一:《兴福寺碑》(局部)
图二:八大山人《临〈兴福寺碑〉》(局部)
顺 之
《兴福寺碑》也称《半截碑》(局部见图一),为兴福寺僧大雅集王羲之行书,存三十五行,每行二十三四字不等。此碑与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一同被视为唐代集王书碑刻精品。
王羲之帖在唐朝以后便难见真迹。据传,《兴福寺碑》于晚明万历年间在陕西被发现,是当时可据以研习王羲之书法的最新材料。八大山人得其拓本极其兴奋。八大山人这件《临〈兴福寺碑〉》册页(局部见图二),是八大山人书法中的重要作品之一。己卯年(1699)书写此册时,八大山人的书体风格已经形成,所书在字形上看,仍是八大山人晚年书法的面目,而晋人书法之气质却蕴藏于内。正因为此,历代许多研究八大山人书法或王羲之书法者,都将此册与原碑对照,从中得到某种启发。
与《兴福寺碑》原碑对照,八大山人此作有两个鲜明特征:一是运笔短促含蓄,苍劲古朴。用笔中没有描头画角的刻意做作,不求外在的形似,只临内在的气韵,这与晋人书法尚韵的真谛恰好契合。二是墨色富有变化,突出书写性,神采跃然纸上。用墨枯湿、浓淡,一派自然,美不胜收,与原碑相比,更加有血有肉,生动活泼。
临帖是学书的不二法门。初学者必须与原帖形似,不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所谓“入帖”要深。凡是想在书法上有所建树者,又要走“出帖”这条路,以形成自己成熟的艺术风格。笔者曾见明代王铎、当代启功等许多书法大家临写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的临本,均为意临,不求形似,带有各自的书风,但均有原碑的风神。笔者以为,多看名家临本,对书法爱好者临帖应大有裨益。
来源:新浪收藏中国书画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