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侯奖”专访】闻丹青:纪实摄影不等于照相机的纪实功能

2015-08-31 08:49

  

  2015年7月-9月正值第五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以下简称“侯奖”)评选,也是侯奖举办的第十年。本届评选已进入初评阶段,共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0名的参赛者来稿,比上一届多了一倍,且题材丰富。

  “侯奖”每两年一届,其主题是对中国当代社会生活的纪实性拍摄,旨在推动纪实摄影对于当代社会生活的关注,对传统纪实精神与方式的传承与突破,同时鼓励纪实摄影的个性化表达。每届奖励作者3名,每位作者奖金5万。评选也将向非职业、年青的摄影人进行适度倾斜。以鼓励及扶持自由摄影人以及摄影民间力量的生长。组委会与学术委员会将对获奖项目的继续拍摄进行跟踪以及学术交流,直至选题的最后完成。

  临近侯奖终评,雅昌艺术网采访到今年参与侯奖评选的评委之一——《中国摄影》杂志艺术总监闻丹青先生。

闻丹青

  雅昌艺术网:从李媚老师那儿得知,目前您已经提交了今年的初选名单,经过一轮初选后,您对今年申请“侯奖”艺术家的作品印象如何?

  闻丹青:我认为还是挺好的。一共是189位报名申请,我大概从中挑出了十七八位艺术家的作品,认为是符合侯奖精神的。但如果把标准稍稍放低一点,我认为不错的大概能占来稿的1/3或1/4,整体来稿的质量还是不错的。

  雅昌艺术网:这十七八位是怎么挑选出来的?

  闻丹青:我认为侯登科奖的评选,首先是用纪实摄影的方式来记录拍摄当下的社会,这首先是最重要的一个标志。其次作品相对比较完整,拍摄的不是一次性的或一个计划性质的组图,而应该是比较深入和长期的对拍摄题材进行跟踪和跟进。所以我刚才说看到有一些来稿一次性参与的作品也挺好,但是有一点差异。总之,我认为纪实摄影的要求是摄影师要对社会情况有所关注,而不是凭自己个人简单的兴趣爱好。

  雅昌艺术网:要有题材有深入观察的过程是你比较看重的。

  闻丹青:肯定要求有深入观察,我希望看到更多对社会发展进程的关注。

  雅昌艺术网:你从2007年第一届开始就加入到侯奖的组委会当中,能谈谈是如何与侯奖结缘的吗?

  闻丹青:在参与侯奖之前,作为侯登科先生的生前好友,我参与编写了一本侯登科的纪念文集,基本上侯奖组委的成员就是当初参与编写侯登科文集的这些专家和学者。其实侯奖完全是一个民间的奖项,肯定是与侯登科有关的朋友们一起做这件事。哈哈,我一直是在组委会挂个虚名,侯奖的具体工作基本都是于德水先生和李媚女士两位在操作。侯奖作为一个纯民间发起,纯民间组织的奖项,它的经历也非常曲折,我们在有限的情况下尽力多做一点事情罢了。

  雅昌艺术网:作为在摄影界和摄影学术界还是产生了一定影响的侯奖,从2007年第一届发展到现在也已经9年的时间,其实它从一定层度上反应了中国纪实摄影的发展。也有声音说,纪实摄影发展遇到了瓶颈。你怎么看这近十年中国纪实摄影的发展?

  闻丹青:有人说纪实摄影遇到了瓶颈,其实任何时候摄影总是会遇到一个很大的难度。就艺术家个人来说是这样,对于摄影整体环境来说也是这样。它的发展不可能是所谓的“大繁荣”、“大发展”这种虚词,更多的是在一种现实环境中一步步地往前推进。

  我认为,中国目前对纪实摄影有所误读好误区。比如从每年侯奖的来稿作品来看,特别是一些不成熟作品,把纪实摄影与照相机的纪实功能混淆了。照相机的纪实功能和纪实摄影是有区别的,照相机能够记录下来的,并不等于你拍摄的就是纪实摄影,所以纪实摄影从最根本上说是人的态度问题,是作者如何对待当下社会,如何对待拍摄对象的视角和态度问题。

  从今年来稿的情况看,较为成熟的艺术家以及获得过其他摄影奖项的艺术家,参与其中的并不是很多,更多的是一批年轻人。虽然说纪实摄影遇到了瓶颈,但是通过每届侯奖的稿件,我也看到很多人真的是在认认真真地拍自己的选题,拍自己的项目,这些人已经是很有想法的在拍,并不是说随随便便地拍,相信情况会越来越好。

  雅昌艺术网:今年在大理国际影会上,我遇到两位拍纪实摄影的年轻艺术家,不约而同的谈到一个感受就是“不能再拍纪实了”,他们拍纪实有点儿走不出来,要往当代或者是观念上转型。一是经济上的压力;二是学术上的压力,导致现在有一些年轻人从事纪实摄影到一定的阶段就面临着转型找出路的情况,这种状态您怎么看?

  闻丹青:你说的这种年轻人的情况很普遍。其实不管是哪一类的摄影师都需要和渴望得到社会承认,社会承认表现在哪儿呢?最简单的表现就在有公认的媒体平台发表你的作品进行传播。现在的问题是说纪实摄影好像觉得这种出路少了,我觉得第一是因为纸媒相对弱势了。比如说,我在中国摄影发表一张照片的感觉和在新浪网登一张照片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再一个重要的就是不要想卖钱的问题,原来大家的摄影作品认为能发表就很不错了,有一点稿费就已经很好了,现在大家都希望说我要把我这张照片作为摄影艺术作品来看,要进入收藏领域,这对于不管是纪实摄影,还是非纪实类摄影,即便是在国外也很难。

  其实当代摄影也是一样。第一是中国还没有进入到摄影收藏勃发期;第二就全球来说,摄影的收藏规模跟绘画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所以年轻人可能比较急于求成。所以纪实摄影最根本的还是在于作者的一个态度,如果你抱着奔钱去的心态,也做不好,既想要有一种人文关怀,还带着强烈的发财目的肯定是不行的。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徐婉娟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