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中国佛塔源自两汉陶制楼阁

2016-06-24 07:50

  南朝(陈)徐陵《出自蓟北门行》:“燕山对古刹,代郡隐城楼。”余未涉猎佛籍经典前,总是模糊的认为:中国汉传佛塔建筑式样源自印度佛塔。关于“梵塔问题”古老的传说:当印度教的主神梵天在创造地球这个世界时,就在其中的一根针上从下到上放了半径由大到小的六十四片圆金片环,这就是有名的“梵塔”,亦称“汉内塔”。那金环能从指定的针上完全转移到另外指定的针上,芸芸众生、神庙一切都将消灭,万物尽入极乐世界去。

  图1

  印度桑奇大塔(图1),是印度著名的古迹,印度早期王朝时代的佛塔,位于中央邦首府博帕尔附近的桑奇村。大塔为半球形建筑,直径约为36.6米,高约16.5米,原为埋藏佛骨而修建的土墩,后在覆钵形土墩上又加砌了砖石,涂饰银白色与金黄色灰泥,顶上增修了一方形平台和3层伞盖,并在底部构筑了石制基坛和围栏。南、北、东、西四方建有4座陀兰那(砂石塔门牌坊),每座砂石塔门高约10米,由3道横梁和2根方柱以插标法构成,在横梁和方柱上布满了浮雕嵌板和半圆雕或圆雕构件。

  图2

  毗邻邓州75公里的湖北襄樊市博物馆珍藏有出土东汉釉陶佛塔(图2),由印度塔刹(相轮、铜盘)与中国楼阁相结合而成,其年代为东汉中晚期,墓主可能是董姓武官。这是迄今发现中国最早的佛塔模型。过去有关汉晋佛塔为印度覆钵式塔与中国楼阁结合等观点值得商榷,一些出土的东汉“陶塔”、“铜塔”、“砖塔”和画像石上的“率堵波”因缺乏佛塔标志而无法认定为佛塔。该座陶楼分为2层,高103厘米,底宽32厘米,庭院进深40厘米,是目前襄樊出土的最为精美的东汉陶楼,为研究当时的建筑结构和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

  追溯中国古代建筑从所用材料、建筑风格等,可分类为木结构和砖石结构两种,木建筑又多被砖石建筑所仿效,因此对前者的探索是了解古建筑的重点所在。由于木质材料不能永久存在,当年那些高耸矗立的楼阁实物早已荡然无存。但作为随葬品的建筑模型,在全国各地东汉墓中多有发现,其中有二层、三层甚至高达四五层的,使我们得以从中了解东汉建筑物的艺术风貌。中国佛塔所用建筑材料、建筑风格皆源自中国木建筑又多被砖石建筑所仿效而建。

  图3

  北魏永宁寺塔(图3)为洛阳城的皇家寺院塔,是一座以佛塔为中心的佛寺,是专供皇帝﹑太后礼佛的场所。寺建于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516),为灵太后胡氏所建,永熙三年(534)被大火焚毁。据北魏杨玄之《洛阳伽蓝记》追述,永宁寺塔为木结构,高九层,一百里外都可看见。据其他记载,塔高四十九丈或四十余丈,合今136.71米左右,加上塔刹通高约为147米,是古代最伟大的佛塔。永宁寺塔平面正方,每面各层都有三门六窗。塔刹上有相轮30重(一说为13重之误),周围垂金铃,再上为金宝瓶。宝瓶下有铁索四道,引向塔之四角,索上也悬挂金铃。晚上和风吹动,十余里外都可听见。塔的装饰十分华丽,柱子围以锦绣,门窗涂红漆,门扉上有五行金钉,并有金环铺首。当年,菩提达摩祖师初见寺塔“金盘炫目,光照云表,宝铎含风,响出天外,歌咏赞叹,实是神功。”永宁寺遗址迄今尚存塔基遗迹,为高大的土台,当地俗称木宁寺或木塔寺,清代误定为陵冢,树“汉质帝静陵”碑,至今碑石犹存。遗址于1963年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勘察,1979—1981年对永宁寺塔已进行了考古探查,基础由夯土筑成,约百米见方,上有包砌青石的台基,长宽均38.2米,高2.2米,周边原有石栏杆,四面中部各有一斜坡道。塔身四角加厚成墩,使塔显得十分稳定。塔建在永宁寺内中心,四周包围廊庑门殿,是早期中心塔型佛寺的代表。

来源:新浪收藏-藏趣逸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