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重走徐炽七十年从艺之路

行草书《风云》 材料:墨宣纸 尺寸:35cm × 60cm 创作年代:90年代

  从10月初开始,赵宝平和他的策展团队晚上几乎没有合过眼。为了徐炽书法艺术研究展能够完美地呈现给大家,他们熬了数个通宵,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然而,这只是他们半年策展工作的一个剪影。

  7000幅作品一张张拍照、分类、编号、筛选,将近半个世纪的日记、台历、创作手稿一页一页看过,记录并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史料,设计、放大、打印……这些展览幕后看不见的工作,让赵宝平和他的策展团队足足忙活了半年。

  不过,当展览得到盛赞的时候,赵宝平表示自己的付出并不算多,“我们辛苦只是这半年,跟徐炽先生为我们作的贡献相比,我们做的这些是微不足道的。”

  7件作品临同一个帖

  每件展品都用心良苦

  10月8日,《庆贺徐炽从艺七十周年“孤行一意写天真”--徐炽书法艺术展》在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盛大开幕。本次展览由鲁迅美术学院、辽宁湖社书画研究会主办,辽宁奉艺集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协办,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承办。开幕式当天,中国书法家协会党组书记赵长青特意从北京赶来,辽沈地区艺术界的名家大腕纷纷到场,2000名观众参观了展览。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每天观众人流不断,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应观众要求,先是取消了午休,后来又延长了展览时间,每日21时闭馆,这在该馆的历史上是头一回。

  “盛况空前”是专家和观众对本次展览评价最多的一个词。这不仅仅是因为展览全面展示了徐炽先生的艺术成就,更是因为展览还原了徐炽作为活生生的人,活生生艺术家、书法家、教育家的真实面貌。

  展览不同于一般的书法展览只是把近期作品挂在墙上,而是展出了徐炽先生学书70年来的临摹和创作、教学讲义、日记等。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徐炽先生艺术成长脉络,很多观众表示,看完这个展览深受感动,仿佛看见了徐炽先生在灯下刻苦练习、笔耕不辍的身影,仿佛看见了他在课堂上手把手地教学生用笔的场景。

  对于这个反响,赵宝平表示“既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这个策划本身是有深度的,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书法展,而是把徐先生对书法艺术研究、创作、教学、生活等方面做了一个立体的呈现,所以有这样好的反响在意料之中。意料之外是我们没想到展览的受众面有这么宽,这也可能是和多方面的媒体宣传有关系。”

  用一句话概括徐炽先生的艺术生涯是非常有难度的,所以在展览主题的确定时,赵宝平和团队费尽了心思。“徐先生为人朴厚,做人低调,他在事业追求这方面非常执著,所以有‘孤行’之感。任何一个大家做出超出常人需要做的事情的时候,他一定具有孤行精神,苦行者也是孤行者。‘一意’是必须有这种坚定的信念。徐先生从事的书法艺术创作研究工作,涵容了一个极大的人文情怀。‘写天真’是指徐先生的书法从早年楷书入门径到中期行书形成书写风格,再到晚年草书达到艺术的高峰。这里面每个过程都包含了先生天真浪漫、纯真执著的情怀。他的书法艺术到他的晚期归自然,归天真,这是他很大的一个特色。所以,‘孤行一意写天真’是对徐先生艺术生涯的一个评价和认识。”

  赵宝平告诉记者,展览最大的难点是在海量的作品中筛选出有代表性的展品。他把策展团队细致划分为几个小组,分别负责临摹和创作,临摹上分为:楷书、行书、录书、篆书、草书等,每一个书体又划分出几个小类,如楷书中分为小楷、中楷、大楷等。这个梳理工作是非常复杂和繁重的。每一张作品的筛选都体现出策展工作的用心良苦,比如展品中有7张作品内容都是《兰亭集序》,赵宝平告诉记者,这么做的用意在于“与传统气脉相连”。“临摹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包括对临、意临、背临等方法。这7幅作品虽内容相同,但方法不同,通过不同的临摹方法呈现出他作品不同的风貌。”

  记者看到,作品的装裱也独具美感,与作品相得益彰。“他是一位非常具有才情与智慧的书法艺术家。我们通过视觉冲击的认识,体现沟通与交流。我们选的框更多的是以方框为主,而且里面有斜的内角。这个考虑到简约、单纯,不在配饰做花哨的东西,这样才能把徐先生朴素,丰厚的东西给展现出来。”赵宝平说。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