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陈履生:关于世界艺术史大会

  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在北京召开,无疑是艺术史界的大事。艺术史大会对于促进艺术史的研究,促进中国艺术史研究事业的发展,对于提升社会对于艺术史的认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规模空前,是中国办国际活动的一大特点,因此,对于绝大多数还没有参加过这一会议的专家学者来说,本届会议也是一次普及。原来是如此。

  艺术史的专业地位

  现代形态的艺术史研究在中国20世纪中期以后发展迅猛,从屈指可数的数十位专家、教授,到有限的教学点以及数量不多的毕业生,到现在健全的博士、硕士、本科的教育体系,以及密布的教学点,都足以说明了长足的专业发展。更重要的是这一学科在院校中的学术地位和在社会中的社会地位,完全没有了过去的尴尬,令人扬眉吐气。

  关注专业方面的问题

  学科规模的扩大并不代表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相反,在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学科发展中,却暴露了真正的有高原无高峰的现状。通史、断代史、专史,以及书画鉴定、专题研究,后学所捧读、所敬仰的还是前辈的成果,老一辈美术史家治学的经验和方法,至今都表现出特别的意义。因此,关注学科在专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很重要。

  规模扩大与质量评估

  如果仅仅是看篇目,当代美术史学研究的成果确实是很壮观,古今中外的美术史和美术现象以及美术家都有涉猎,而所谓的创新点,所谓的各种要求项,并不能反映学术的质量。在一个庞大的博士、硕士论文库中,有多少真正解决了美术史中的问题,多年来缺少一个专业的评估,有的成果也被淹没。学术规模扩大,社会认知却在降低。

  要提高整体水平

  在美术史研究的领域,经过近20年,可以说几乎难以找到还没有人研究的空白点,然而,盲区很多。很多领域、很多个案,尤其是博物馆、美术馆中的许多藏品的研究还很薄弱。这就呈现出了一方面是美术史学科规模的扩大,另一方面是美术史研究的不足。现在是人多势众,而成果却势单力薄。固然其中有很多社会原因。

  还是要重视本体

  美术史的研究是和美术发展相关联的,因此,在世界美术史体系中,不同于西方美术的中国美术发展的独特性,也就决定了中国美术史研究的特殊性。而美术史研究的方法不管有千种万种,最根本的还是要契合中国的实际。如果将中国人拿毛笔的姿势看成是和农民插秧一样,由此得出农耕文化的属性,那此种方法没有亦可。

  研究的结果更为重要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美术史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方法本身没有高下,关键是研究的成果。对于美术史中的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因为角度和方法的不同,也就有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或不同的说法。近年来有一种过于关注方法的倾向,以至于在关注方法的同时而忽视了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结果。

  (陈履生,系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资深艺术评论家)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