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年10月18日《中国文化报》以5、6、7、8整四版的幅面,发表了“大美为真--杨晓阳大写意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综述”一文,及相关国画作品。其文的第一小标题为“以大写意为核心,寻求中国当代美术的发展方向与途径”,为此,我不得不发出这样的质疑:试问我们美术界的一些领军人物,到底要把中国美术引向何处去?
杨晓阳自上任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以来,先后提出过“大美院、大美术、大写意、大美为真”等一系列口号。对这些口号,除大美院我以为没有关注的必要外,就他对大美术、大写意、大美为真的论述我都读过了。虽然连篇累牍,但在关乎核心价值的大问题方面,多是一些错误的论调。特别是认同吴冠中笔墨等于零的错误观点,并说“马蒂斯、毕嘉索就是大写意画家”(均见《中国文化报》2010年9月24日6版),足以败露了杨晓阳崇尚西方美术的内心深处。即使2015年11月2日在《中国文化报》6、7版发表的“大美为真--十论大写意”,不过是继续说明了他对中国书画的无知,竟然提出了“小写意是技术”“大写意为道”的混乱观点,这怎么还能“以大写意为核心,寻求中国当代美术的发展方向与途径”呢?
辨证唯物主义的覌点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其本质规律,即中国哲学所说的道(法则),决定着它的存在与发展。所以要寻求到中国书画的发展方向与途径,首先必须要学懂中国书画,认识到中国书画的本质规律,即中国哲学所说的道(法则)是什么。这个问题是绝对的,而不是相对的,也是没有见仁见智余地的。
至此,不妨将我2010年所作“守住中国书画的尊严”,其中论述笔墨的一段文字摘录于后:
我于长期的实践中发现了这样一个真理--笔墨,乃中华民族之一大艺术发明,是中华民族艺术智慧的结晶。以笔墨传神,体现中华民族之精神与中华民族之审美情趣,铸就了中国书画彪炳世界的中国特色。写意,是笔墨的艺术性能,无论工笔、兼工带写、小写意、大写意,还是书法的真、草、隶、篆,都是以笔墨为根本的中国书画之技法。它们都是在笔墨发展的历程中,先后形成的,是平等的,不存在技术与道的区别。它们的存在于发展,完全依赖于笔墨的存在于发展。比如失去笔墨特征,中国书画也就随之消亡,而失去大写意,对中国书画的存亡并无什么影响。又如大写意或大草,如果笔墨修养不到家,缺乏对笔墨的继承创新,就称不上是好书画。即使小写意或行草,甚至工笔或楷书,只要笔墨修养到家,体现对笔墨的继承创新,照样是好书画。這就足以说明中国书画之本质规律,即道(法则)者,笔墨也。
如果杨晓阳是“以大写意为核心,寻求中国当代美术发展的方向与途径”,其出发点就错了。
更能说明问题的是:如果把杨晓阳认可吴冠中笔墨等于零,又提出小写意是技术,大写意是道的混乱理论,与他书画作品的低俗、丑陋(以《中国文化报》发表的为准)情况,以及吹捧“毕加索、马蒂斯就是大写意画家”(《中国文化报》2010年9月24日第六版)的错位观点,这三点联系起来加以考量,至少可以说明杨晓阳还没有学懂中国书画,也没有实践大写意的修养,而且把中国书画独有的大写意技法,卑躬屈膝拱手供给于西方美术,为毕加索、马蒂斯也戴上了大写意画家的桂冠,这就揭露了一个实质性的问题--杨晓阳打着大写意的幌子,要寻求的中国当代美术发展的方向与途径,其目的就是学习西方!
最后的话:
用金贵形容还远远不及的,宏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好形势,为中国书画走向现代化、走向复兴开辟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然而,我们美术界的一些领军人物,不是冷静下来,紧抓机遇,追求真理,深入研究学问,尽快学懂中国书画,却是继续浮躁于对中国书画争议的错误状态之中,使中国当代美术的发展,居然也要附庸于西方美术!如同帮派闹剧,高调胡乱吹捧一场,再拉上某些外国人壮其声势,美其名曰“学术研讨”。将这种所谓“学术研讨”的内容,在媒体上以特大版面发表,强势进行推广,去误导中国书画。可叹乎!如此的腐败现象,近三十多年来,居然成了中国书画无法解脱的災难。
常言事不过三,当我在写完“四呼守住中国书画的尊严”一文后,便觉已经超越了常规,随之加了一句这样的话:但愿这是我关于“呼唤正义的美术批判”之终篇。谁知不多时日,逼不得矣,又要写很不想写的“五呼”来。这--总该是终篇了吧?
2015年10月20日完稿于上海个中居
作者:三砚斋主天波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