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当代水墨画名家郑忠的艺术之路之二十——明月沧海王雪峰

  与王雪峰的相识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仿佛于崇山峻岭茫茫原野艰难前行的旅途,日暮苍山,天路隐约,忽然路随山转,豁然开朗,终于走到一座烽火台“2012《美术报》艺术节中国水墨现场大展”。

  2012年11月25日在甘肃省兰州市美术馆正中的大厅中央,陈列了三幅作品,中间一幅是甘肃省画院院长的作品,旁边两侧则是郑忠的当代水墨画《谷音系列》,与展厅中一百多幅大都呈传统气息的作品完全不同的风格与气场,又陈列于这显要的位置,说明了策展人的独具慧眼与良苦用心。

  而这个时候在一群嘉宾中一个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的俊秀青年对郑忠的作品格外的注视。聊了几句,余音绕梁,留了影,匆匆而去。

2012年11月25日与王雪峰博士相识于甘肃省兰州市美术馆“2012《美术报》艺术节中国水墨现场大展”郑忠参展作品前

兰州市美术馆“2012《美术报》艺术节中国水墨现场大展”

“2012《美术报》艺术节中国水墨现场大展”郑忠参展作品《谷音系列》

“2012《美术报》艺术节中国水墨现场大展”郑忠参展作品《谷音系列》

左起:王雪峰、杨维民、郑忠于兰州

左起:王雪峰、刘文西、郑忠于兰州

左七为中国著名策展人,2012《美术报》艺术节中国水墨现场大展策展人杨维民教授与众参展艺术家在一起

左五为艺术节策展人谢海,左八为王雪峰博士

  开幕式晚宴上,郑忠水墨画的伯乐、策展人杨维民教授带着一群领导、嘉宾给参展艺术家敬酒,杨维民对那帅哥说道:“雪峰!你们老乡郑忠,我压根儿就不认识他,人家画好!别具一格,我就选这样的画家参展,这才体现《美术报》艺术节的独立艺术精神!”于是我们互换了片,正式认识了中国美术理论界的后起之秀中国美术馆收藏部的王雪峰博士。

  之后与即将出国留学的女儿作大西北之行月余,回家后我发了一组作品给雪峰的信箱,好长一段时间后,雪峰回到:“我认真的看了相关资料、中国美术馆现代水墨画的藏品,你的水墨画探索确实有别于当下的水墨创作,这缘于你特殊的经历与版画的观念,有独到的见解与表现语言,我个人很喜欢,期待有更新更好的作品问世!为中国画的创新作出贡献。”

  这对于从事版画20多年,一心只泡在中国版画界,与中国画坛毫不沾边,初涉当代水墨误入藕花深处的我是一个理性的借鉴与巨大的鼓舞。

  俗云站在巨人的肩上眺望世界,我借助了美术理论家、中国美术馆收藏部的学者的目光来重新审视了我的当下与探索的方向,这真是天赐的机缘。

2017年11月25日下午在北京森林中国美术馆“山海观澜·郑忠水墨作品展”开幕式上王雪峰博士致词

王雪峰博士在郑忠水墨作品展现场接受采访

  然而这次“山海观澜郑忠水墨画展”开幕式雪峰的致词让我颇感惊讶,他说出了我无论版画创作还是现在水墨画创作的核心价值观。以禅宗文化的方式反观自我及画面空间的维度。

  他说到:“在当代绘画叙事的语境中,郑忠先生的彩墨系列作品非常具有特色,他作品的图式来源和他的生活经历以及他所生活的场域有很大的关系。郑忠先生生长于苏中地区,苏中地区很有意思,这个地方出了很多大和尚大禅师,在佛门里禅宗的修行方式有一种顿悟式的,禅宗里有棒喝之下直入如来境地的公案,顿悟是一种修行开悟的形式,郑忠先生的这种绘画其实和禅宗的顿悟有一种紧密的联系,事实上郑忠在生活中亦是修行者,当绘画与修行结合在一起时,智慧就能关照艺术的内容与形式,郑忠是以修行者的视角并以顿悟式的方式介入到中国绘画史的文脉里而显现出他自己独特的个性。”

  在我们同时代的人中,大都是无神论者。然而经历过若干次生命中的特殊经历以及幼时受恩师傅景黄先生的熏陶。从小念经持咒做功课,这是常年在自己身上身体力行的事情,不求人知,不足与外人道也的修为。正是如此的操守,让我早年在黑暗的海底生涯镇静自如、游刃有余,历险不危,在幽深的世界体察内心、澄怀大道,胸怀久远,在经历几次“灭顶之灾”的苦难时能淡定从容观自在,于空寂处守身如玉,诚惶诚恐,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转换到心爱的艺术上则有第三只眼睛看世界,起初艺术的历练还不够,需要借助外力来肯定,然后经过与中国美术理论界几位泰斗级人物的请教和交往,如刘骁纯、殷双喜、易英、齐凤阁、杨维民等老师的加持,导师广军、吴长江的循循善诱,哦!我艺术的“天眼”开了,艺道中人包括起步阶段的自己总是求好,用人们认为的“好”的规则来界定自己。

  然而“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当舍身忘我,进入到“本我”时才能发现那个蒙尘的真我。我一向离群索居,蛰伏苏中、岭南,闭门修炼,当创作无解,打坐后睁开眼睛的瞬间,周围陈列的作品如梦如幻如诉的呓语如此呢喃,哦!天道下地!反身而成,善莫大焉!如此这般,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生生不息,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从来没有哪位理论家从这个角度与我谈艺术,我也羞于开口,你讲了人家认为你故弄玄虚。然而道可道非常道。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艺术不是技艺,他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感情的传达”。是人性的流露,是禅意的一灿,是生命的得大自在。

  然后天造地设“场域”中的另一面“丝绸印染厂”这个巨大的实验室对于郑忠则是一个修炼的“道场”,得以激发形而下的方法论与演绎的过程,渐行渐远,在当下一念间,豁然明白。

  我的艺术不是去追求人们通常所谓的“好”,而是每天去寻找一个未知的精神理念世界。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雪峰在文中还说:“郑忠先生在八、九十年代的时候从印染技术转化而来的这种版画形式在版画界横空而出,有着一种非常鲜亮的反响,在版画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那么郑忠在版画实践成功之后也进入到当代彩墨画的实验性领域,在这种实验性的领域里面他同样的是将这种来自于民间的来自于早年的生活经历感悟进一步升华,以呈现出当下的面貌,这种面貌在当下彩墨画实验领域无疑是一个成功的个案,这是他的生活经历赋予了他的的精神内涵和艺术美感”。

  与我心有切切焉!

  我与雪峰年龄相差十岁,都出生于苏中沃土,有着相近的江淮文化发蒙的背景,都是沐浴着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氛围而成长起来的同道中人,又都是禅宗文化的践行者,心有灵犀一点通。

  在艺术这条路上,他靠的不仅是自己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天赋和聪颖,更多地还是他对中国书画的痴迷和孜孜以求的实践。这使他在中国书画方面有独特的认知。

  无论是绘画功底,还是艺术理论,王雪峰都是福慧双修。这也正是为什么他在观赏郑忠的作品时不仅能感受到我对中国水墨文脉创造性的异质,且深居禅宗文化践行体之于身修之于心的源远流长。东方玄学在其作品中体味到一种淡雅的隐士旷达豪迈的品质,一种朦胧玄远的象外之象。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王雪峰,1972年11月出生于江苏扬州,2003年获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人物画创作方向硕士学位,2007年获东南大学艺术学博士学位,2010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收藏部副主任,中国美术馆展览评审委员会委员。

王雪峰纸本设色作品 菩提树下之二

王雪峰纸本设色作品 说法图之二

王雪峰纸本设色作品 说法图之一

作者:郑忠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