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近世山水画以黄宾虹为巨擎,其画作浑厚华滋,意境深邃,喜用积墨。得笔墨之会,解氤氲之分,能于混沌里放出光明。后之人望风而上,学者甚众,但为修为和识见所囿,往往舍本逐末,遂使黑怪丑之画风笼罩画坛,历时日久,积弊日深。直至淳江画派揭橥于岭南,山水画才有了重新走向亮丽的转捩。
王君雪峰,广西灌阳人,未及弱冠即负笈南宁,入广西艺术学院,追随著名画家黄格胜先生研习绘事,花开花谢,冬去春来,迄今已十历寒暑,十年磨一剑——十年辛苦不寻常。而今,他已蔚然成岭南画坛之重镇,成长为漓江画派之中坚。
从古人入,向传统学习是每一个国画家走向成功的必经之道,传统就像一座大山,让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雪峰君就很注重向传统学习,在恩师黄格胜先生的指导下,他系统地研究和临摹过不少宋元名迹,并浸淫其中,潜心揣摩,心研笔读。在临摹的过程中,他特别注意去用心揣摩古代大家的用笔技巧和方法,运笔的力度和顺逆,线皴点染法则以及画面布景的虚实关系。这使雪峰君得以掌握各种传统技巧,对古人的笔墨程式了然于胸,打下了坚实的传统根基。因此他能够博采众家之长,巧妙地把古人的笔墨程式了无痕迹地融入自己的画作中。
他对待传统的态度是“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他爱读书,勤思考,所以阅历广,眼界宽,能够不拘陈法,不落窠臼。厚古不薄今,使传统的山水画走出了“文人画”和“画家画”不分的误区,分行、可望、可居、可游的宁波元山水画的优良传统在他的笔下得以重获新生。范华原的雄奇伟峻、李晞古的清冽峭厉、王叔明的苍茫浓密、倪云林的萧散简远在他的画作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同时,他又学过西画,因此在他的画作中自然而然地融入了关注结构和构成的现代意识,画中景物具有较强的体积感,突破了传统国画平面化的图式。他善用赭石并与墨色巧妙搭配,在传统中国画的用色体系中找到了突破口,浓墨重彩,色泽亮丽,却无萎靡柔弱和软甜俗赖之感。
一个优秀的山水画家绝不能足不出户,而应走出画室,从真山真水中汲取养料。雪峰君深谙画理,自然懂得以造化为师的重要性。为了写生,他不仅跑遍了广西的好山好水,还游历了祖国的许多名山大川,他出入谷壑,深入烟云。饱游饫看,和千岩万壑朝夕亲近,着迷于造化的鬼斧神工,陶醉于自然的钟灵神秀。李白说:“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辛弃疾说:“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此时的雪峰君也把自己融入到秀美的山色中,达到了与山川“神化而迹遇”的胜境。
他的作品关注现实,贴近生活,一景一物、一草一木皆源于写生积累。不仅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而且体现了一个游子浓烈的思乡情结。他的家乡——灌阳——是一个山清水有民风淳朴的地方,这里的山山水水在他的脑海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同时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养料。《月是故乡明》、《故乡灌阳》之类的题材他画过许多次。他说:“作画须有情,我更多想表现地是故土之情。我虽身在城市,但故乡的乡土味却常令我魂牵梦萦。”诚哉斯言!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在雪峰君的画笔下,又何尝不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呢!
雪峰君性格淳朴,为人厚道,不喜欢投机取巧。在学画一途中,他也是一个典型的“苦学派”。他并不满足于形式上的新人耳目,他知道真正能够引起观者共鸣的东西在于内容。
写真不亡传诗史,在为山河立传、替造化传神的同时,雪峰君更像一个爝火传薪的苦行僧。他一心作画,心无杂念,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他走的是一条国画正途,迟管寂寥,却并不孤独,因为陪伴着他的有笔底幻化出的如画河山,有心底流泻出的如诗乡情。
余与雪峰君素未谋面,但观其作品却顿生倾慕之感,特作小文以志之,并为之歌曰:法乳宋元传古意,追摹造化写新篇。青山碧水随裁剪,笔底乡情幻万千。
作者:风古堂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