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刘灿铭书法之我见

  我和灿铭相识于上世纪80年代末,迄今快30年了。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位极有才华的书家,他善于用自己独特的眼光看待艺术、看待传统,所以他的书法风貌与众不同。

  在灿铭的作品中,我最看重他的大草。传统中大草的章法大都是错落有致,跌宕起伏的,而灿铭的大草则一反成规,写得密不透风,如烟如云,但你依然能从中感受到张旭、怀素对他的影响。在我看来,他的这种探索和实践,小而言之,是开了一种新的风气,大而言之,从某种意义上讲,未尝不具备书法史的意义。

  在《国学大师论丛》系列丛书的总前言中,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到位,那就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学术",移之艺术,就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艺术",原因很简单,因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审美趣味。生活在今天的人们,既享受着高度的物质文明,又感受到由于竞争带来的巨大的精神压力,因此,我们不可能与古人有完全一样的情怀。然而,历史不会轻易地绕开我们这一代,作为一个有担当的艺术家,必须对这个时代有所交待,在这一点上,灿铭是做到了。

  众所周知,艺术繁荣的标志是百花齐放、流派纷呈,而当今书坛一味提倡所谓的主流书风,已经造成千人一面的局面,应该说,二王是书法史上的一座高峰,在王羲之的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是《丧乱帜》而非《兰亭序》,因为它虽然又激又厉但依然"风规自远"。二王书风的可贵之处在于其精神上的高贵、潇散、旷达、飘逸,而不仅仅是华美的技巧。就近现代书家而论,能勉强够得上这个高度的,也仅有白蕉一人而已。

  然而一部浩瀚而辉煌的中国书法史,仅靠一、两座高峰是远远不够的,除二王外,还有许许多多座高峰。故叶昌熾说:知二王外有书,斯可与论书矣。

  灿铭的高明之处,还体现在对于传统的取法与借鉴上,他不囿于一家一派,并善于从一些非主流的经典中汲取与自己审美理想相符合的营养,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语言。昔年韩愈与刘正夫论文:“用功深者,其收名也远。若与世沉浮,不自树立,虽不为当时所怪,亦必无后世之传”。虽然是说文,移之谓书法,倒也十分贴切,以此与灿铭共勉。

作者:吴振立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