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9-01-02 16:20
导言:“雅昌月度策展人影响力榜单”是雅昌艺术网从媒体角度对当代艺术领域的策展与展览呈现进行全面搜集、记录与跟踪,从专业角度解读“策展人”每月所策划的展览在学术性、策划执行、公众认知及影响力、国际化推广、盈利能力等方面的能力与创新。
策展人:莫瑞吉奥•卡特兰 GUCCI x 莫瑞吉奥•卡特兰“艺术家此在”大展
A学术性:✭✭✭✭
B策划执行:✭✭✭✭
C现场效果:✭✭✭✭
D公众认知及影响力:✭✭✭✭
E国际化能力:✭✭✭✭✭
策展理念:复制也是当代不可或缺的
上海余德耀美术馆外景 “艺术家此在”展览现场
“在这个所有一切都能被重复生产的时代,没有任何东西能真正保有 ‘原创’的光环,也意味着我们需要更新对 ‘复制品’ 的陈旧概念,换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复制’ 也是当代不可或缺的。”策展人莫瑞吉奥•卡特兰讲到。
“艺术家此在” 展览现场
2018年10月10日在上海余德耀美术馆开幕的大型群展“艺术家此在”,围绕艺术、时尚、设计领域均敏感却又不可回避的话题“复制与挪用”展开了一场讨论,展览的名称,借鉴自2010年行为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个展 “The Artist is Present” ,在城市中我们可以看到墙面上巨大的海报,将宣传海报复制并置入一个个全然不同的城市情景中,就是 莫瑞吉奥•卡特兰为了打破展览宣传所带来的形式限制,进而转化为一次重要的媒体与文化讨论。
从一开始,《艺术家此在》就是对 “挪用” 的应用;挪用行为也可能是一种创作行为,具有与原作同样的艺术价值。对此,莫瑞吉奥•卡特兰用一句话概括了这个活动的主题:复制就像亵渎,它可以被视为对上帝的不敬,但同时也是对其存在的郑重确认。
展览现场: 17 个房间颠覆并重新定义“复制”
展览现场 卡普瓦妮·基万 Kapwani Kiwanga
《粉-蓝》,2017
贝克-米勒粉色涂料,白色荧光灯,蓝色荧光灯
尺寸可变
此次展览呈现了30多位艺术家作品,分布在 17 个房间展出,重新定义了人们对于复制的看法,比如卡普瓦妮基万《粉-蓝》,作品前半段的粉色,据说可以让人心率放缓、脉搏和呼吸频率降低,以及减少攻击性行为。后半段走廊中的蓝色,被广泛运用于公共场所,因为它能降低静脉的可见度,从而阻止人们从静脉注射药物。《言语气泡》是菲利普帕雷诺于1997 年开始创作的系列装置作品,大量对话框式的单色气球漂浮在展厅的上方,覆盖了天花板,此次展览,艺术家选择了金色。美国焦点观念艺术家劳伦斯维纳的作品《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一遍一遍又一遍,一遍一遍又一遍》,以语言符号的形式出现在地面上。在视觉呈现上以不同的结构对应现实世界中的种种关系。
展览现场 莫瑞吉奥·卡特兰 Maurizio Cattelan
《无题》,2018
壁画,松木,钢
392.7 x 713.2 x 272.4 cm
将在信徒心中拥有重要地位的梵蒂冈西斯廷教堂缩小到六分之一,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如果将大名鼎鼎的历史珍迹搬到墨西哥,搬到美国,搬到中国,就像巡回演唱会那样,是否合理?卡特兰希望借这件作品挑衅人们的传统观念,并对公共文化形象的挪用提出新的建议。冰岛艺术家拉格纳基亚尔坦松的《我曾曾曾祖母的歌》是一件融合了舞台装置和现场表演的艺术作品。在《我曾曾曾祖母的歌》中,扮演艺术家曾曾曾祖母的是一名年轻的女性,她毫无变化的面部表情,让整个人看起来像是静止在声音中的雕塑。每隔 10 分钟,这位表演者会在现场演唱冰岛传统民歌《瓦森达罗萨之歌》。英国著名当代艺术家吉莉安韦英的摄影作品《模仿我母亲琼格雷戈里的自拍像》与《模仿我父亲布莱恩韦尔林的自拍像》是本次展览中一目了然的点题式佳作。最后一个房间的邮筒中《纽约时报》的“替身”《新作时报》。报纸可以被视作“艺术家此在”展览的副刊和延伸。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