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王镛在“百年知白——刘知白艺术展”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刘骁纯、顾森都是我的学兄。刘骁纯的评论我看了,分析刘知白先生的画很系统,顾森刚才讲的更真切,更贴近刘知白生活和创作的实际。他们俩的评论结合起来,从不同的侧面表现出刘知白的艺术人生轨迹。

  2013年在中国国家画院举办了刘知白画展研讨会,我也参加了。当时的研讨会主要是给刘知白先生在画史上定位,很多发言者都把刘知白和黄宾虹相提并论,称之为中国传统山水画最后的大家。今天的讨论比上次的定位更深入一步,比较全面地分析、探讨刘知白艺术创作的整体成果,包括他的绘画语言。我觉得如果要真正确立刘知白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的大家地位,除了研究他的绘画作品、绘画方法,还应该研究他的绘画理论、绘画思想。刚才陈孝信从逸格的角度分析他创作的境界或者格调品格。刘知白本人的画论,从他写的《绘事杂谈》、他作品的题跋和课徒稿,尤其是他提炼出来的“法守功化”四字诀,都可以体会到他的绘画思想,这需要我们深入整理、研究。还有一个特别明显的事例,刘知白先生改名“知白”,至少说明他对老庄哲学、对老子《道德经》“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有所了解,有所研究。老子的“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已经被历代思想家阐释,从处世之道引申为哲学之道。老子的白是明,黑是暗。在道家哲学中黑白就是阴阳,白者为阳,黑者为阴;在书画之道中白黑就是虚实,白者为虚,黑者为实。画实易,画虚难。“知白守黑”还有一个相关的范畴“计白当黑”。中国书画实际上和老庄哲学的阴阳思想有着内在关联。这对刘知白先生的绘画创作应该有一定的影响,这方面还可以深入探讨。包括他的人生态度,“致虚极,守静笃”,跟“知白守黑”也是一致的。

  还有一点,我想谈一下刘知白先生的绘画风格或绘画样式,这和他学习二米、学习黄宾虹都有关系。我看他好多作品都谈到“米氏云山”,他有的题跋讲怎么学习“米氏云山”,他下了很大工夫也难以达到其万一。这一点对他后来创作应该有一定的启示。他和黄宾虹都是安徽人,他也确实学习黄宾虹,尤其80年代看他很多款识都谈到他怎么学习黄宾虹,但同时他又提出黄宾虹的山水画是数次积染,他泼墨是一次点染,画法是不一样的。他还特别强调黄宾虹善于用墨,这是值得自己学习的,但是要深入其奥,自创心得,不能食人残羹。这种题跋写在中国画界“黄宾虹热”的时候,说明他的认识比较清醒。他的山水画有人说不是泼墨,他自己说是泼墨,有的题目就叫《泼墨山水》。他认为他自己的泼墨山水和黄宾虹是不一样的,接近“米氏云山”。但是我看也跟“米氏云山”不一样,“米氏云山”还是以横点为主,而不是他这种泼墨。他这种泼墨和崔振宽的“干裂秋风”也不一样,应该说是“润含春雨”,浑然一体。他的山水画格调野逸清虚,笔墨浓墨透气,淡墨透明,有一种“元气淋漓嶂犹湿”的感觉。这是受什么影响?我想大概跟他到了贵州以后特别是被下放的生活环境的改变有关。黔山多雨,使他产生雨山意象,而这种雨山意象又与湿笔泼墨结合,形成“刘氏雨山”。“刘氏雨山”与“米氏云山”拉开了距离,这种“刘氏雨山”是当代山水画家创造的一种新的水墨画样式,也带有某种现代水墨意味。刘知白先生并不是模仿西方的现代派,而是从中国书画传统内部,包括从老庄哲学中汲取的“知白守黑”思想,寻求中国山水画笔墨、意境的现代转化,自然发展到一个高的境界,到晚年衰年变法,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达到他的山水画“刘氏雨山”的最高成就。

  夏可君:我们也在整理知白老人的题记和画论,我看了不少,确实里面有关于黄宾虹的很多讨论,王老师也给出一个非常精准的描绘:刘氏雨山,黔地多雨,薄的是透明的,浓的是透气。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