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师范本科四年装饰综合创作课散记

  编者按:师范系本科生在四年内要涉猎国、版、油、雕、工艺等各艺术门类。如何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更多地理解和掌握各门艺术的特质及其创作规律,这是师范系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青年教师马书林在指导四年级学生的装饰综合创作课中,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创作潜能,使十几名学生在七周之内创作出了一批形式多样、内容较为丰富的装饰艺术作品,得到了校内许多师生的肯定。

  我们应该消除师范系学生想当艺术家便是“大逆不道”这样的心理制约。倘若我国果真具有一支庞大的艺术家教师队伍,那么全民族的审美意识自然会在普及的同时加快提高的速度。那是中华民族的福祉。高等艺术师范教学理所当然要栖身于高深层次。我鼓励并希望我的学生,探索装饰艺术的深层意蕴,能成为艺术家型的人民教师。

  困惑与茫然,是学生创作前的正常心理现象,应鼓励他们自上而下地浏览,自下而上地追寻,左顾右盼地审视,瞻前顾后地思索,正确把握源与流,流与流,靠近祖先,回归原点,广角审视,追溯反思。广而博、广而深地涉足于艺术的各个领域,才能增大自身的艺术信息存储量,艺术创作中才能达到自然地流露。新艺术的萌生也就有了可能。不过艺术素养的修行还真得点点滴滴地汇集。

  我鼓励我的学生异想天开。艺术上天真浪漫总好于消极沉沦。

  作为指导教师,不仅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调解学生们的创作情绪,还要在学生的每一创作阶段上心中有数,以便同音乐指挥家那样清楚地告诉演奏员,何时为强,何时为弱。

  学生在艺术上思想些什么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养成思索的习惯,并能随手写点什么,画点什么,这便有益于艺术学习。提不出问题的学生就是缺乏思考的学生,而创造力贫弱的学生,大都是欠缺思考的学生。

  我认为一件不完整却饱抱有新意的小品,也比司空见惯的、,又深入完整的大作强得多。因为刻意求新是创造的前提,所以工艺装饰创作课中,我对那些无个性的构思,决不姑息迁就。我反感那些停留在俗熟意蕴之上自我陶醉的学生。

  常常说:奉献是教师的天职,但奉献并非都有意义,或都合乎其理。

  只有学生真正理解了奉献的内容与含义,这时的奉献才是有价值的。

  奉献者不能强行给予,接受者更应有选择给予者及给予内容的自由。

  任性而不听说教的学生常常叫人气恼,但他们不一定就是坏学生。

  “拉开距离”吧!我常这样希望着。只要拉开学生与古人、,学生与今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个性自然会显现出来。拉开距离是我的教学的个性意识之所在。

  各种艺术均有其自己的艺术语言,装饰艺术应该充分发挥其语言特有的艺术特征,那便是随心所欲地描绘。具体指向空间是狭义的。只有艺术家自身拓宽思维空间和画面上的视觉空间,才能给欣赏者留下再创造的想象空间。

  学生进行创作的过程中,经常在某一阶段上出现休止符。休止符的产生即认识上的模糊不清。作为教员的我,重要的是在每个停顿的阶段上使他们提高认识。没有停顿就没必要多谈。谈了就是炫耀自己,唯我独尊。可我还要使他们不断地产生停顿,因为停顿是提高的阶梯。充分发挥培养学生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是工艺创作课的最终目的。

  我总是告诫自己要做个清醒的老师,也时常告诫他们做个清醒的学生。

  宁静而稳定的教学空间是许多老师,其中包括我,所习惯适应的,但是活跃的气氛对创作来说似乎更有益。

  我的老师常常教导我:“弟子不必不如师。”

  对于学生艺术创造过程中的褒与贬,二者相比,贬更为重要,损之而生益,但贬要谈清道理。

  对于学生的思路,只能引导不可取代,他们创意上的思维,应处于主动。

  我苛求学生们在作品中传达出中国现代人的现代感觉,在民族传统中,在西方现代各流派中借鉴那些更适于催化、提高现代人审美意识的催化剂。但是现代意识与民族精神的融合是甚为重要的。

  在中央工艺美院特艺系进修之时,四川美院的一位挚友,其夫人远道捎来了辣子鸡。我食,只觉辣、辣、辣。可他食,却美哉悠哉。我忽有所悟,我对辣香的美味享受还缺少修行。在刺激之中品尝大概更是其味无穷。美感追求也该求点味道上的差别,甜的过多就平淡无味了,让学生的作品来点涩味、怪味、异味、辣味甚至带点苦味等等,总之要有点追求!

  怪诞也可以是对真理的追求。教师要力避少见多怪。

  不能强求学生相随,但要时时为学生创造“相随”的条件。

  只靠年复一年地重复教学的“姜太公”,上钩的愿者必然会寥寥无几。

  对学生的失败也不能轻易地否定,不可低估,帮助他尽快找到失败的原因之后,也许他将是最成功的学生。

  即将成功的作品更要慎重对待。

  课近尾声,出于偶然请了三位油画家光顾教室,他们说我的教室有点像外国现代派大艺术家的画室。身为指导教师的我,心里还真有点美滋滋的感觉。其实置身于那狭小的、近乎于作坊的空间中的学生们才值得骄傲,每当我走进这喧闹的“作坊”,我心中便油然而生一股莫名的爱。是他们在这狭小的有限的空间中创造着博大的精神世界。

  有的作品尽管一时难为人们理解或接受,但只要它能牵引现代人去思考,就已经具有了现实意义。

  教师和学生好似阴阳对立的两极,何者为阴,何者为阳,这就很难说了,他们相吸又相斥,吸中有斥,斥中有吸。我希望他们相随与我,在阴阳两极的不断撞击中,生发出点点的火花来。

原载于《美苑》1988年02期

作者:马书林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