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专稿|庄辉 用十年行走“祁连山系”

  2021年4月24日,由凯伦·史密斯(Karen Smith)策划的庄辉个展“祁连山系”在常青画廊北京空间启幕。此次展览展现了艺术家庄辉在10年间完成的项目——“祁连山系”。在十年间庄辉在行走和体验中逐渐形成了这个项目的作品,而这些作品并不在他的预设里。

UppLXjFYcBIyDREd77XMe956Mn0nAud1c9yrvVhM.png

艺术家 庄辉

  一层展厅

  进入常青画廊首先可以自独立的小空间看到这个项目整体的文献描述。艺术家多年密集工作的成果在2018年后创作的作品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旅行,也即在一片具有特定地理特征的广阔空间中的穿行,启发了此次展览对这些最新作品的展陈方法。通过这些方式,参观者能够体验到庄辉的项目实际所处的壮阔空间。在无边无际的自然环境中,庄辉独自在荒凉苍茫的戈壁上行走时,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人类的渺小和无力。

JyRfWObMNRldXWwU83jdXHYiQhL4MGOfIGEWd1xz.JPG

一层展厅全景

N1dxQUxOymCyAtfvMSkCOapBqrBZuHesrrIHMhSm.png

  策展人凯伦·史密斯(Karen Smith)在对庄辉艺术实践的研究中,这样表述他的工作方式:旅行、研究与探索是庄辉艺术创作的核心,其活动方式常以身体为媒介。自1990年首次骑行穿越中国西北地区以来,他便建立起对这种最接近行走的交通方式的偏好,并一直坚持这一实践。庄辉在作品中对个人生活经验的强调与2014年得到高度体现:他回到西北地区,将工作室中的所有大型装置交付给了荒野、沙漠,而这一地点本身作为艺术家的出生地亦成为隐喻。

  一层主展厅的墙面上,被串联起来的旅程中,庄辉分别在五个地点找到一块合适的石头,并刻上项目的二维码。武威、西宁、张掖、德令哈、酒泉、敦煌等六个地点分布在河西走廊始终的不同区域。庄辉在十年间不停的往返在去这些地方的路上,形成了一个庞大漫长的旅行地图

Zgp2H3RFsuRsfPwcErHfbxW79w2C85bvNxiemC90.JPG

一层展厅 展览现场

  墙上“绘制”的路线中分布着五个二维码,每个图码都代表了庄辉在旅途中停顿、并决定在一块岩石上当场刻下二维码的一个真实的地点。每个二维码都由艺术家在实地精心雕刻而成,而艺术家在完成雕刻时也完成了一种艺术劳动的行为。这些地点都位于祁连山深处,因此,无论现在还是将来,这些二维码对于那些偶然发现它们的人来说都是神秘的文化“遗迹”。它们和庄辉于2014年在戈壁沙漠创作并遗弃的大型装置作品异曲同工。自然环境和画廊中的二维码都不仅具有装饰性,也是实用的:访客可以扫描它们,以获取有关祁连山的风景和历史的信息。

MeR6tGyhiCgsepXOXWAoIam7jWQjqxAzM0cXih7n.JPG

  庄辉是同代人里最重要的概念艺术家之一。他出生于甘肃,自1995年定居北京后一直站在首都艺术发展的前沿。他为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新艺术”的众多开创性展览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同时协助撰写了多部关于九十年代中国新一代艺术家概念艺术实践的极富影响力的著作。时至今日,庄辉在当代艺术领域的工作已经扩展为对中国大陆横向和纵向的研究,他也经常帮助其他驻留在较偏远地区或是在北京发展的艺术家们。他对过去几十年中国艺术界的影响虽然对新一代艺术爱好者和收藏家来说或许并非显而易见,但仍然是非常深远的。 庄辉的艺术工作始于1992年。他于同年创作的一系列在地表演作品被认为是中国大地艺术的典型,而这些有关艺术参与的概念行为也是庄辉未来将会持续探索的主题。在随后的几十年中,庄辉不断回访他早年所熟悉的地点、区域和路径,他的艺术参与和介入方 式包括在土地上漫游,向下钻探,研究社群以及引导当地社会现象的发展。庄辉的这种关注也影响了此次个展《祁连山系》中展出作品的概念和创作过程。展览展出的作品结合了动态影像、摄影作品、私人物件以及装置。它们不仅是对庄辉艺术行为的记录,也是独立的艺术作品。

l2wBGBwAWL2BppyHoS5nyMgOU47tOL4Oc7WqGNgT.png

祁连山系-23 单路视频 彩色 有声 5分52秒 3/3 2019年

  2017年,《祁连山系》中的部分作品曾于秦思源为常青画廊策划的同名庄辉个展《祁连山系》中展出。当时人们已经注意到,庄辉的“祁连山系”项目起源于他对“地域”的痴迷,尤其是对于他青年时期所生活过的地区和风景的迷恋。“祁连山系”项目的开始时间可以追溯到2011年,但早在此之前,旅行就已经成为艺术家创作过程中所常用的方法。它不仅是艺术家进行研究、社会参与和获得灵感的主要途径,也能让他的个人世界得到放松。庄辉于1990年在中国西北地区进行的初次自行车旅行就奠定了他对顺应直觉而不必紧跟行程的自由行的偏好。在庄辉投入研究祁连地区的十年里,由于河西走廊东西两端之间的土地过于辽阔,期间的村路和山路对自行车来说也太有挑战性,他必须驱车完成“祁连山系”。在整个路途中,支持着他完成项目的意志力和三十年前他首次踏上旅途时同样坚定而强烈。

cXzj493BX81QBxGewWu8XiJcncF10NYsowqGq5Ym.png

祁连山系-22 单路视频 彩色 有声 6分54秒 3/3 2019年

  一层展厅内的五个巨大的帐篷,都来自西部牧民原生态的毛毡房。进入毡房内就可以闻到浓郁的羊膻味儿。

  如果“地图”试图表达广袤的空间景观,那么“帐篷”这一元素则将艺术作品带回了人的比例:“地图”将游客带向河西走廊和祁连山的辽阔地区,而“帐篷”则将他们引入了庄辉思维宫殿的私密空间中。帐篷在画廊空间内开辟了一个新的空间,使人联想起隔绝风雨的庇护所,并提供“安全”的私密结构,供参观者在观展途中停下来观看庄辉的视频作品。这些短片仅以在“祁连”项目中的次序编号为标题。这些时长不同但通常较短的视频由巧妙精微的镜头所组成,记录了艺术家在山水中进行的一系列表演干预。

  在中间的毡房内,《祁连山系-22》的影像里,庄辉正赤裸上身费力的用一根粗大的撬杠,试图撬动大概5米高的一块天然的红色巨石。最终艺术家的努力以失败告终,这块以自然之力停在彼地的巨石,依然不离分毫的屹立在原地。

pv5EuujpvwUmrrWvM5b0LQeAm0GXjeZcaIIdw3mP.JPG

毡房内播放的庄辉影像作品《祁连山系-22》展览现场

  庄辉在个人的力量与自然之力二者之间形成的对抗,最终失败了,向自然表达了他的敬意。他重演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各种必要活动——例如迁移土壤,建造建筑物,挖掘和改造景观——而这些行为在今天看来却显得幼稚而徒劳。艺术家并非提倡以集体行动替代个人行为,而是始终聚焦人性的本质。每个视频都带有特定的情感和能量,它们在整个展览空间中逐步建立,引导参观者全览艺术家的情绪广度,并提高人们自己在面对这种元素力量和体能挑战下的反应的意识。 庄辉的作品中常常贯穿着共同的主线。为了体现这一点,展览在项目空间开启了对庄辉职业生涯的纵览。这一纵览突出了《祁连山系》的创作理念和冲动的持续性:这些思想曾在庄辉早期的作品中首次浮现,并随后演变出了不同的形式。庄辉近期创作的录像作品《祁连山系--22》回应了自己早期创作冲动的根源。这段录像呈现了庄辉在祁连山西部贫瘠的山坡上干燥、细腻而易碎的红土地上挖洞的表演行为。这个双声道装置呼应了庄辉1995年的表演行为《经度109.88,纬度31.09》,其中记录了庄辉在靠近三峡工程的三个不同位置向下挖洞的行为。

bXX1lItUPRh2PqL1teVwK7aLW49tlK94ib47VMFa.JPG

3C4b0pVoJURlYoqkBA7XjMcYgHahxZM75FZSs4I5.JPG

展览现场巨大的毡房

  由一层空间到二层展厅,要经过一个楼梯的通道,呼应了艺术家在祁连山行走的状态,并且在二层看一层空间有更整体的视野。

  二层展厅

  在二层空间的核心作品是《祁连山系--26号》,这个十声道的装置也是展览中最大的录像作品。影片记录下的艺术家仿佛萨满,在河西走廊和祁连山之间的广阔山水中一边四处游荡,一边敲着锣鼓。这一简单的动作充满了强烈的吸引力。艺术家的赤裸反映了他在这个几乎没有人类干预的自然世界中的自由感,而他体验自由的这种做法也体现了艺术家纯真的状态。

bLvU0OZ5IRVHVxiF1TdzHDx7CE9jGejSJSqhu0GF.png

祁连山系-26 10路视频 彩色 有声 3/3 2019年

  在二楼的一个小空间内,庄辉的第二大装置作品《祁连山系-30》,30个已经球体都来自祁连山河道里的大石块。庄辉把这些沉重的石块从大山里搬出来,开车运到河南加工成球体。一部分石球运到洛阳,在唐三彩匠人的手中依照石头自身的纹理和自由发挥的上釉,烧制最终形成了很多不曾出现的三彩效果。可以说这是一个普通工匠体验作为艺术家创作的新体验。

AhJBmi4jU8Ezv2aSOtlleOYi0nrQAVqkfKLi4Vjd.JPG

GYBAFjoBckvRv4ehVCnQqbKAp0LHqMHF1Nmjj5l3.JPG

祁连山系-30 唐三彩陶瓷 岩石 球体直径23cm(60只) 2020年

IMqech20uX2CwEawN81d959L6cG5315dKTXb4MUs.png

祁连山系-30 手稿

  这些石球从山上开采的天然石材或传统陶瓷制成,两者都经过了工人的手工塑形。30个天然石球使用了“拾得”的材料:球体。术家将石材收集后运往当地工匠的工作室,由他们将粗糙的形状磨成完美的球体。 30个陶瓷球也由当地工匠塑造。他们需要挑战用唐三彩的上釉技法来装饰球体表面。这样一来,它们混在石球中时,陶瓷的材料性会被模糊,让人难以辨别。这种做法用简单而精妙的方式指涉了当今社会中把真实自然和人工物理世界全都笼统归为“现实”的倾向。

mJzkLkjE5TOxy0z0ehk6yZbi2QxFyKy7h5FdK9Ul.JPG

展览现场

  这些奇迹般的球体,在布展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安置在极尽平整的黄褐色沙砾上,人工与自然创造的奇迹这时候以它们自身产生的对照关系,给观者留下强烈的印象。

  三层展厅

afFFdbp75W3FYRxLPlmxFjnEk3w0QdZJRqhYwlvW.JPG

庄辉在五个不同地点的石头上雕刻二维码

  在三层展厅,可以看到庄辉在五个不同的地点,在当地的石头上雕刻二维码的图像。

vynJg9OxI8ccX0nQMPExlKdH4ryL8dqqJZVJZoBL.png

祁连山系-27 单路视频 彩色 有声 15分17秒 3/3 2019年

  《祁连山系--27》中表现出的直觉反应在《祁连山系--28》中得到了完全的颠覆。这次,庄辉在一片干燥的深色砾石滩上踉踉跄跄,徒劳地尝试点燃他从口中喷出的纯酒精。随着一次又一次尝试的失败,他的挫败感不断累积,酒精的强度也让他不可避免地微醺,更加剧了他的懊恼。

IKMiyG534De98lrgww56xmf92xc57IPZogVchKkv.png

1vu4RTYXCoonq9k6vaxuWjij6ClZ3nGl3rL0Wbbj.png

6neuO4enOOHPJ9QjjKxK5hNUgCYHnLFK7nkc4y9z.png

Wxwq0wur5cdYRsEx7b0UBtUY9hqlWHra41lGW3ys.png

PcIYeap2b78R0arppEa0fY5U8ARnlnzPd4Gghndp.png

祁连山系-31 单路视频 彩色 有声 18分15秒 彩色喷墨打印 80×100cm ×5(幅) 5+1 2020年

  大体而言,庄辉在《祁连山系》中呈现的各类作品展现了他作为艺术家的个人历史。然而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用自己的方式探讨了人类历史上的这段动荡时期以及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灾难性的分道扬镳。用英国大地艺术家安迪·戈德斯沃西(Andy Goldsworthy)的话来说:“我们经常忘记我们就是自然。大自然不是与我们分离的东西。因此,当我们说我们失去了与自然的联系时,我们也失去了与自我的联系。”

  在过去整整十年的时间里,《祁连山系》一直是庄辉与大自然重新建立联系的过程。正如《祁连山系》中的作品所展示的那样,他的艺术是一条供我们重新与自己建立联系的途径。

sudmNN12VB4z5CbB0UMVwBUqygEnFGfATeNOPRUO.JPG

展览现场

  对于“祁连山系”这个项目,凯伦·史密斯(Karen Smith)表示:“2011年,庄辉开始定期游走祁连山脉,就开始作出一系列作品作为长期的艺术项目祁连山。这些持续展现艺术家个人创新方式的作品,往往来源于新中国时代意识形态和政治教条的第一手经验。通过庄辉富有力量的作品,我们看到面对当今的社会政治经济气候,这些意识形态和政治教条正在如何慢慢消解。”

YJSAUFffgySxhY7jOaYunTT072YneqIcLuz60gpU.jpg

  艺术家简介: 庄辉 于1963年生于甘肃省玉门县。他在十三岁时离开家乡并开始在洛阳自学绘画。1979年高中毕业后,他进入洛阳第一国营拖拉机械厂成为了一名工人。在那期间,他通过游历走访四方,亲身经历了第一手有关正在处于转型阶段的中国社会中的多种面状。1992年,庄辉组织完成了第一次也是重大的公共艺术活动《为人民服务》。1995年,庄辉在他所在的地区开始了一系列针对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根源的探究,最初是作品《一个和三十个》以及最有名的那组容纳了近百人自画像的系列照片,包括了军营部队、农庄,亦或医院等全部工作部门。庄辉也不断延伸拓展着他对于中国社会转型的检验,并转向有关社会政治问题的更大层面,譬如作品《东经109.88,北纬31.09》,还有他关于纪录自身随性而非常规生活的摄影作品《十年》。2000年后,庄辉继续创作一系列雕塑、装置,例如作品《茶山镇》与《带钢车间》,来影射中国经济发展的不良面。2006年,庄辉开始同旦儿合作,一起发起了包括“玉门计划”在内数个艺术项目;作品玉门是他们在家乡当地开设了一个照相馆,由此创作了在一个衰退城市中居民的社会肖像。庄辉开始定期走访祁连山脉,并于2014年基于他与当地景观所发生的关联开始创作新作,将其发展成为一个长期项目。 在他繁碌、丰富的艺术生涯中,庄辉参与了多数重要展览,其中包括:2019年,“公元前1650年”,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北京);2017年,“祁连山系”,常青画廊(北京);连州国际摄影年展,连州摄影博物馆;2015年,西安美术馆;2014年,常青画廊(北京);2014年,德国弗柯望博物馆(波恩);2012年上海双年展,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11年,北京今日美术馆;2010年雅加达余德耀美术馆;2009年,盐湖艺术中心(美国,犹他州);2008年,格罗宁根博物馆(荷兰);2007年,利物浦,泰特美术馆;2007年,常青画廊(穆林,法国);2006年,常青画廊(圣吉米那诺,意大利);2005年,德国柏林,世界文化宫;2005年,伯尔尼美术馆(瑞士);2004年,法国里昂科特迪瓦当代艺术博物馆;2003年蓬皮杜艺术中心;2002年Deichtorhallen(德国,汉堡);2001年,巴塞尔Beyeler艺术博物馆;1999年,根特艺术中心(比利时)。他也于1999年参加了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


作者:裴刚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作者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