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论坛回顾|郑胜天 朱青生 侯瀚如:三位AAC艺术中国主席眼里的中国当代艺术

L97c8jRjg50HqErXsAEZSHWMeDkM5xp7JvvPPcKM.jpg

“AAC艺术中国与中国当代艺术”论坛现场

2021年10月17日,“艺术家在场:AAC艺术中国十五年回顾展”在深圳市雅昌艺术中心美术馆开幕。

当日,展览策展人董冰峰也担任学术主持,邀请曾担任AAC评委会主席的朱青生、郑胜天与侯瀚如三位嘉宾,以“AAC艺术中国与中国当代艺术”为主题,回顾“AAC艺术中国十五年”历程的同时,也对当下急速变化的世界局势影响下的中国当代艺术研究与实践展开积极探讨。

texprczBtTbxVl92rt5SzWgI0xrTZUysD89VDPYn.jpg

ICg4Xo7qMEnvMfypcyT4eHccokXLaJiqci8HARbv.jpg

论坛主持人董冰峰

三位主席回顾AAC艺术中国十五年

在回顾各自参与的AAC艺术中国历程中,朱青生首先回顾了AAC艺术中国在奖项设置方面的变化,从早期评选不同艺术门类的奖项设置,到第9届开始“聚焦当代”,评选当代艺术范畴内的艺术家和青年艺术家,后来又逐步设置了“年度策展人”奖和“年度艺术出版物”奖。

这样的奖项设置的变化也是基于评审过程中不断对中国艺术进行讨论和界定的结果。同时,朱青生认为,AAC艺术中国的月度名单收集方法非常重要,“月旦评”的工作方法既可以记录和跟踪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又可以邀请当代艺术家、理论家、评论家、学者参与讨论,可以衍生出很多艺术的话题。

郑胜天先生认为,AAC艺术中国的评选工作,能够让他能够在短时间内看到过去整个年度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郑胜天认为评选在社会各行业中都是一种常态,能够建立学术权威并影响行业,但是艺术评选本身却是与艺术创作的本意是相互违背的。

评选必须有能够量化的标准,但艺术创作强调的是个性和艺术独一无二性的价值,所以郑胜天认为评选是一种表彰、认可和赏识,而不是一种竞赛。艺术评选的结果也只反映的是评委会这个集体的判断,而不是名次。AAC艺术中国正是基于这样的立场,近几年来评选出来的艺术家也都能够不断在创作和学术上取得成就,青年艺术家也能活跃在当代艺术前沿。

侯瀚如先生谈及,在今天的数字时代,看似很多事情都可以在网上进行,但是看艺术、评选艺术却需要全身心、在场的一种感受。评选艺术,会因为不能到现场真实地对一件艺术作品进行感觉、感知和交流而觉得不安。要“全面性”地去评艺术奖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在他担任评审主席的两届中也做出了一个选择:努力丰富了评审团队的成员构成,有行业专家学者、有国际性的评审,也有艺术家。


时代变化中 艺术如何与社会对话?

作为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也是AAC艺术中国评委的董冰峰认为,筹划“AAC艺术中国十五年”的回顾展,其实不仅是关于过去的十五年的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更多希望探讨的是当下艺术如何处理现实的方法。疫情爆发的这两年,中国的当代艺术界都在不断思考,在这种大的时代变化中,艺术是否还能够与社会议题进行对话?国内外的艺术界都在激烈的讨论这些问题。

vYwstEFabbYWtRJUpLQ98BOEsT2TTQFta30lZ0IG.jpeg

​朱青生

朱青生:从档案工作中直击艺术的变化

朱青生先生首先从自己的工作出发,谈及《中国当代艺术档案》项目已持续推进30多年;《中国当代艺术年鉴》从2005年开始至今也有16年,从记录者、档案整理者的角色,希望能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留一份史料。在对2020年度中国当代艺术年鉴的梳理和展览筹备工作中,能够通过展览情况发现疫情带给中国当代艺术的改变,往年关于当代艺术的展览约为3700个,但2020年只有1700个。

2020年度的还有不少艺术活动是针对疫情进行的反应,比如艺术机构将自己重要的作品重新展出,保障自己对于当代艺术的活跃性,艺术家因对疫情的感受而来的创作。而这正是通过对中国当代艺术档案记录和整理工作带来的最为直接的对艺术行业的改变观察。

VXNh0kDW44bHU0E09tg7TAzu55QWteC8ORmgc8jc.jpeg

郑胜天

郑胜天:如何用全球视角重新考察美术史?

一位艺术家说,去年疫情开始的时候,他感觉到城市停摆、时间停滞,这给予了他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去和自己的灵魂对话,可能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郑胜天先生此前的一个项目也逐步推进出版。

在2017年策划了一场展览名为“风起扶桑:二十世纪的墨西哥与中国”,介绍上个世纪墨西哥艺术从30年代到50、60年代都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这引发了他想探讨的话题:如何用全球视角重新考察20世纪美术史?

郑先生认为,中国艺术界一直是很复杂的,现在的潮流在历史上一直有这种交流和互动的关系。比如在20世纪中国社会主义时期明显也存在着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主流之外的一些倾向,有一些作品既没有脱离社会主义内部或者是主流的意识形态,但是在形式上也并不拘泥于政治和现实主义,会吸收一些西方现代主义一些流派和方法。所以他希望通过我们自己个人的经验,对中国上世纪很多被有意无意忽视或者是边缘化的材料做一些梳理,能够还原中国艺术上多元性的面貌。

郑胜天认为,事实上在二战和战后,全球相当一部分地区的文艺是由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而这一事实总是被忽略。所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社会主义艺术的思想如何在非常不同的地域空间中被适应和本地化。这种社会背景下,艺术又被赋予什么意义?这是值得探讨的。

当下,整个社会进入疫情的相持阶段,疫情将成为一种新常态。在这种时候,大家都意识到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艺术比过去更重要。因为它可以使我们在相对隔离的状态下使自己的日常生活不至于那么单调和孤独,同时又能够通过艺术使我们无论在哪里都可以互相沟通和分享,倾听别人、表达自己。

NokNZWBkjg9mdUw9h8xnl84wmXNlQ6p0U2kmwhbY.jpg

“第13、14届AAC艺术中国”评选委员会轮值主席:当代著名学者、作家、策展人 侯瀚如

侯瀚如:历史记忆和当下真实

我想讲一个小故事,2005年我策划阿尔巴尼亚的地拉那双年展,主题为“走进去”。 为什么主题叫“走进去”呢?当时我去了阿尔巴尼亚,那里是非常贫穷的地方,现在可能也是欧洲最贫穷的地方,每天只有两班小飞机进去,机场有点儿像我们人民公社汽车站的感觉。

我到那里的第一件事情是去看国家美术馆,进去一看,让我特别感动!里面展出的全部作品,都像我们小时候能够看到的一些画报、复制品,多是黑白或是低质量的印刷品。看到这些画以后,发现我过去所受的教育在现在依然是真实的。我决定做一个展览叫“走进去”,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四十位艺术家把他们的作品和那些收藏混在一起。这种历史的记忆特别有意思。

过去两年的疫情,我在意大利罗马21世纪美术馆(MAXXI)工作,2020年是美术馆十周年我们做了十周年的总结。在国内策划了张恩利、梁绍基等相关展览,并为广州时代美术馆策划了展览,讨论时代美术馆作为在广州、在珠三角的机构,如何形成一种研究方向和跟在地生态联系。

董冰峰在总结中谈及,三位AAC艺术中国主席的发言中能够看到他们对未来AAC艺术中国的回顾,和对当下中国当代艺术的探讨,让我们看到跨历史、跨区域、跨时空的社会和艺术。在过去AAC艺术中国获奖艺术家里,像谢德庆、陈界仁,其实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跨区域的华人艺术家、华裔艺术家同时在中国内地或在海外从事创作,他们也代表了AAC艺术中国奖项本身非常宽广的视野。

结语

在本次展览的主题中,强调了艺术家的在场性意义,但在“AAC艺术中国”奖项的评选环节,评论家也具备了在场性。从朱青生、郑胜天、侯瀚如三位嘉宾对“AAC艺术中国”奖项过去的回顾、对当下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展望中,我们能够看到,艺术家与评论家共同构筑的一股力量,将影响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