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访碑(90)|黄家沟乾隆时期墓葬及其口传故事

黄家沟乾隆时期墓葬及其口传故事

2018年2月26日 晴  南江县黄家沟



        从斑竹林返回,开车一直下坡,到达一处宽阔的田坝,这里就是黄家沟。尽管川北属于山区,但山间也常有面积宽阔的平坝,田地肥沃,即当地人所言的“柴方水便”之地。

        柴方水便,是当地人对居家环境的惯常表达。柴,指木柴,柴火。因为烧火做饭、取暖等需要大量的木柴,因此家中平常存放柴火的数量和质量(是树梢枝叶,还是大块的劈柴)甚至成为衡量这家劳动力水平的重要参照。有些地方需要到很远的地方去获得,这就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甚至财力。水即饮用水和灌溉用水,当然是紧要的。

       车停在一排楼房前,一家人正在办席,在院子边上搭建了厨房,大鱼大肉放了好几大盆,好些帮厨都在忙活着,见到我们外人前来,也热情地招呼一番。小刘联系的村书记还未到,正好休息并欣赏下这周边的田园风光。放眼望去,缓缓的山坡上是大大小小的田地,几处房屋闲散地伫立在那里,房前屋后的菜地、竹林、树丛在微弱的薄雾之中,白墙、蓝顶的现代化色彩倒也靓丽。近处田坝里绿油油的麦田和油菜地,或明晃晃的冬水田,或等待春耕的黑黝黝的稻田间插着铺展开去,田埂、小路和水道若隐若现地跳跃其间,为安静的田野增加了些活力。

       不一会儿,村书记来了,他带着我们向后面的山坡走去,刚爬上马路边的一个小坎,就看到办酒席的这户人家背后有一座墓,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墓的规模不大,是典型的桃园三栋碑,但雕刻很丰富,保存状况也很好,于是就想停下来看看,书记帮忙把栓在旁边的狗拉到树后面,狗很不情愿地朝我们吼叫了一会也就懒得理会我们,自顾自地躺下了。

黄正仕吴氏墓

       墓葬为三间三檐庑殿顶样式,“山”字形卷云顶脊和一层檐顶的蝙蝠脊饰尺度适宜、造型优美、颇有新意。顶檐下有一龛不大的亡堂,造型别致,门罩上的雕花和彩绘隐约可见,门罩之间的拱门只有数厘米的宽度,其纤细圆润的雕刻工艺几乎不敢相信是石雕而出。

黄正仕吴氏墓明间

        走到跟前,发现该墓的雕刻集中在明间和次间的门套和外层的门罩上,两外侧抱鼓上雕刻下山狮,正面通体雕刻装饰纹样,可惜多已经风化。

        明间外层连接两立柱的门罩外形呈八字,上层雕刻戏曲人物六人,雕刻很深,立体感很强。这几人似乎在一起商议着什么事情,画面左侧四人落座,或将手捻胡须做沉吟状,或双手相握做焦虑状,或二人颔首低谈;右侧两人躬身向前,似乎在倾听他们的交谈,前方一老者恭抱着羽扇,其身后一人已经站起。人物尺度尽管不大,但比例准确、动作自然,细节雕刻传达出的微妙表情和细微的动作都营造出强烈的氛围。除了人物,画面上的桌凳、屏风甚至人物背景的装饰等都雕刻得清清楚楚,人物衣纹、鞋帽的处理线条肯定,疏密得当。可以算是民间雕刻工艺中的佳作。下沿的八字形部分以拐子纹为地,左右对称平雕蝙蝠纹,蝙蝠造型有点像脊饰上的那样。左、右次间的同样位置也雕刻戏曲人物,人物的动作神态,乃至场景道具也一样精彩,真值得细细玩味。

黄正仕吴氏墓明间门套门罩局部


黄正仕吴氏墓次间门罩局部

      明间门套上是一组八仙形象,题材没有什么新鲜的。但这组雕刻为每一位配了小童一名,八仙与小童之间都有交流,他们都站立在云朵或扬起的水花之上,其中还有鱼、河蚌、螃蟹等小动物穿插其间,与常见的单个八仙人物形象相比要丰富有趣许多。次间门套内也同样有雕刻,但处于低矮的内部,不便观看,同时也因潮湿,风化较为严重。

       比较特别的是,明间立柱的两个侧面也有浅浮雕或线刻的人物和风景,看来墓主人不愿意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进行雕刻装饰的空间,这与王氏家族墓上的方式何其相似。看得出人们对于图像、装饰艺术的那种近乎狂热的兴趣,这也似乎能解释“湖广填四川”移民地区为何有这么多雕刻精美的墓葬建筑。很多时候,碑刻文物定级,都往往以墓葬建筑的规模和尺度作为判断标准,而常常忽略了它们的形制和雕刻,但我们发现一些尽管规模不大,但雕刻工艺却非常精美的墓并没有进入保护名录。

黄正仕吴氏墓侧立柱上的雕刻


墓碑的明间内刻:

皇亲例赠/诰孝友端方/温恭淑慎黄/公/母/讳正仕/吴君老大/孺人享七/八氏八/二寿二位之墓。

       在这一行,准确地讲应该是两行并列的文字中,有一处特别的地方,就是在“例赠/诰”之后有四个字的评语,即“孝友端方”“温恭淑慎”,这在王氏家族墓上也看到了,也即是说,这个碑文又增加了具体的评价内容,准确转述应该是: “皇亲例赠诰孝友端方黄公讳正仕老大人享七十八寿二位之墓”;“皇亲例诰温恭淑慎黄母讳吴君/老孺人享八十二寿二位之墓” 。字数较多,也更完整,算是这一地区比较鲜明的特点,不过这种评价也多是撰写者一种概念化、套路化的表达。相较之下,该墓有一个缺失之处,那就是各开间上沿没有匾额,以至于柱联的横批直接刻在明间的外面,次间更是尴尬,刻在檐下,几乎都看不见,显然对于图像的热情甚至是影响或者说主动放弃了结构和造型。

       看到小刘和村书记在前面等了好久,不便久留,快速跟上,继续又走了几分钟,我们来到一处已经荒废的居住遗址旁边,除了两间土墙瓦屋还相对完整,其它地方只剩下房屋的地坪基址。书记说,这家人已经迁走10来年了。在土墙房屋的后面就是我们要找的那一处乾隆时期墓葬。因为昨天在孙家老屋提及过乾隆时期是这一地区墓葬建筑的培育期,规模、形制都不太成熟,很少有大型的墓葬建筑留下来,这种较早期的墓葬建筑对于研究这一地区墓葬建筑的发展史比较有参考价值,于是小刘特意安排到这里来看看。

       出乎我意料的是,这座乾隆时期的墓葬还相对完整,特别是墓前还有牌坊和桅杆的柱础,几乎刷新了我对这个地区墓葬建筑发展的认识。也即是说,在清中期,我们见到的墓前牌坊和墓前立桅杆的形式就已经比较完整了。

贾伦墓前桅杆柱础

      墓坊属于四柱三间样式,高度不到3米,庑殿顶,明间有两重檐,顶檐较小,由三个斗垫起。其上除了明间立柱柱头部位雕刻狮子外(只剩下左侧一个,已残缺),均没有雕刻纹饰。由于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前后抱鼓的基础已经露底,前部已有部分悬空。在墓坊前3米开外,有一个约50厘米直径的柱础残件,周边已经长出碗口大的柏树树根了。

       该墓坊次间只有一层,并用石板封门,各刻行书诗文,左侧为:

“挽贾老封君 诗

卓杰长才迥不群,继朴逸气宋夷伦。堦前余泽横古今,玉树枝叶接互云。”

       无落款,可能与右侧文字,为同一人所书,模糊不便认读。书者落款依稀可见“□员西庠晚张□□题”字样,书法水平一般,但也是乾隆时期的遗物,很是难得。

贾伦墓坊诗文题刻

        明间开门,横枋与顶檐之间镶嵌与横枋尺寸相仿的匾额,上刻“会德昌后”,提款为:“南江县正堂 杨为”,落款为“封君贾伦立”。值得注意的是“会德昌后”几个字为阳文,这在墓葬建筑上是很难见到的。阳文是要将文字周围的部分凿除,需要耗费的工时会更多,但这可能不是主要的原因,估计还是墓葬是阴宅,避免使用阳刻文字吧,不然,怎么会见不到阳刻的碑文。

        此外书写提款和落款似乎也是固定的格式。如墓坊背面的匾上也有题刻“素履端严”几个字,提款为:“南江县儒学余为”,落款“封君贾伦立”,主墓碑明间上的匾额亦同,题“龙门硕彦”,提款“南江县儒学彭为”,落款“封君贾伦立”。“X为”应该是书写者的姓,墓主为贾伦,因是贾伦的墓,因此称之为“封君”,倒是讲究。这个落款的意思是否说是他本人修建,即属于贾伦的生墓?不得而知。但相较于后期的那些题法,这里的表述就简单明了得多。

        进入墓园,就看到了主墓碑和两侧的茔墙,茔墙不高,部分已经倒塌。主墓碑前还有一个拜台,两侧开孔,前面有花朵纹饰。可能因时间久远,或地势低洼潮湿的缘故,都是通体黝黑,加上灌木生长茂盛难以看清,不过主体保存的还算完整。墓碑为三间两檐结构,就两米多一点。明间和次间均有雕刻、柱联、匾额等,门罩尚存,次间立柱为瓶花,较为简单。但明间的装饰较为特别,立柱被分为两半,一半用于刻对联。内侧一半被雕刻成两个弧形的结构,顶部雕刻了一个像门栓头的小方块,应该是仿抱鼓的样式。这样在门柱和门套间就多了一个约10多公分宽的装饰造型。

黄家沟贾伦墓主墓碑

        门套上部是刻 “龙门硕彦”的匾刻,因为直接刻在门套上,看上去后退了很多。下部正中为浮雕的圆,其上装饰为浮雕图像,仔细辨认居然有点像之前在吕氏家族墓上看到的“四喜童子”,几乎可以肯定就是。只是它被雕刻成鼓面的浮雕,真是神奇。这种图像之前很少见到,但这两天居然在两个不同地方的墓上看到了,不过时间上相差较远就是了。除了这个令人意外的图像,明间两侧的八仙雕刻也别具一格。每一侧门框被切割出四个长方形的方块,八仙图像就雕刻在这个方块之上,大部分雕刻还比较完整,浮雕高凸、线条流畅、动感比较强。总体上看,这座墓碑,特别是明间的雕刻和结构都非常用心,显得很有秩序,简练有力,装饰感很强。可惜碑文风化严重,只看到正面部分文字有“故显考享六十四寿贾公讳伦墓”,表述同样简练。而时间已经完全看不清了,小刘说,三普期间他们看过,可以肯定是乾隆时期的。当然从这些形制、装饰工艺和保存状况看应该没错,也就是说在这个时期的民间墓葬建筑已经颇具规模并已经比较成熟了,只待随即而来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富裕的人家越来越多,墓葬修建的高潮时期很快到来。

贾伦墓主墓碑明间造型和装饰

       在往回走的路上,村书记给我们讲了关于这个墓的故事,引起了我们更大的兴趣。鉴于有专题讨论这一地区关于墓葬的口传故事,这里简要转述之。

        故事说,墓主贾伦家境富裕,为给自己寻找到一块风水宝地而四处寻访高水平的阴阳先生,即风水大师。但是他也清楚,即使找到了风水宝地也不一定能够埋葬到准确的“穴位”,因为很多风水师不愿意冒“泄露天机”的风险。于是贾伦一家寻访到风水大师之后,就邀请风水师住到他们家里,并给以优厚的待遇和诚恳的承诺,风水师被其诚意所感动,就为他选择了这块墓地,还告诉他说,此地形名曰“天鹅抱蛋”(抱,当地土语,孵化的意思。当地人称母鸡孵蛋,为“抱蛋”,孵化并带着小鸡的母鸡为“抱鸡母”),埋葬于此可保贾氏家族世代兴旺发达,财源不断。

        然而,风水师在主持了下葬仪式之后不久,眼睛就瞎掉了。一开始,贾家人对待这位风水师还很好,但时间一长就不管不顾了,风水师的日子越来越难。后来风水师的徒弟知道了这件事以做善事的名义引诱贾家人在对面的山梁上修建庙宇。但是香火越盛,这家人就越不顺。原来,终日烟火熏扰、钟鼓喧嚣,致使孵蛋的天鹅离巢而去,这个风水就此破了。

贾伦墓前的民居

        墓葬与风水的关系是大家所熟知的,也是中国人深信不疑的,因此不管是修房造屋,还是建墓动土,人们都不忘请风水师,这种观念和信仰直到今天都还很有市场,这则故事是众多墓葬风水的故事之一,不仅反映了人们笃信墓葬风水对家业、家人、家事有直接的影响,其实还有一个信用和因果报应的内涵。

——完——


图文|罗晓欢      编辑|何   静     审校|门   吉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