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稿 | “傳綮”印章:我眼中没有八大山人只有傳綮和尚

近期,八大山人的两枚印章——“雪衲”和“傳綮”,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两枚印章实物是目前被发现的仅有的八大山人印章实物,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大家之前应该听说过很多关于八大山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进入“傳綮”印章的视角,听他讲述他眼中的八大山人。

GZUD8n8PbnGHf4rre04BEaneNEMrrYXWaSohNrSP.jpg

《八大山人》 靳尚谊

“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摩。”这是大家口中那个八大山人,

他“给世界一个白眼”,哭之笑之,在孤寂痛苦的一生中寻找解脱,他的一生神秘而又传奇。

但在我的眼中,他永远是傳綮和尚。

我是一枚普通的青田石,后来被人打磨成印章,刻了“傳綮”二字,传奇的人生也由此展开。

assyLDzBtXP8laTmdqMgsYBn1eTOak2oz8MQnNKv.jpg

“傳綮”印章

我曾在黄土堆里度过无数个不眠之夜。我埋怨过、憎恨过,为什么我被傳綮和尚遗留在了这里,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知道我的主人已经不在人世,只希望有一天,我可以替他来看看他身后所发生的事情,为大家讲述傳綮和尚的故事。

一场奇遇得以重见天日

2018年入夏的一天,我和“雪衲”印章如往常一样,在耕香寺大殿西侧故土堆里悠闲地享受着夏日的暖阳。一群人的到来,打破了原有的宁静。他们开始在这里翻土,听说要栽种菊花。菊花也是傳綮和尚喜欢的花卉之一。

上天在冥冥之中安排了这场奇遇。有人在黄土堆里发现了我们,一步一步朝我们走来。我们在此等待了数百年,想象了无数次出土的画面,但都一次次落空,不知道这次会不会实现。

由于我和“雪衲”印章身上裹满了黄土,我们个头又不大,身边还有其他碎石。其实我们当时并不抱太大希望,但当一双手触碰到我们的时候,我们知道多年的梦终于实现了。我们出来了,再次感受到了人类双手的温度。与我们一起出土的还有刘元键五面印,后来当地文管所做了进一步的挖掘清理工作,还发现了“豫章西靖道人”瓦钮铜印。

ICnu0ObgUCwCqrdsxw7ALAY5MYBa8PkU86C6JKCy.jpg

“傳綮”印章、“雪衲”印章、刘元键五面印

VvZDClexHp9ikmjWqDLC2Ff1Zjm1jB17H8dspAj5.jpg

“豫章西靖道人”瓦钮铜印

如今已是我们离开那片黄土堆的第五年,在今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我以国家一级文物的身份,和一直陪伴在我身边的“雪衲”印章,一同进入大众视野。在这五年里,我从众人口中得知,傳綮和尚后来成为了大家熟知的八大山人。

ie9skAmPtNnn0Em0Vzkd4qCu3iUsdhuzCea5PSr9.jpg

“傳綮”、“雪衲”印章

接下来,我作一个正式的自我介绍。我是八大山人的印章——“傳綮”。青田石,呈淡青黄色,有丝状石化,这是天生的。后来因为与八大山人分离,一度自暴自弃,出现了很多裂痕。我的印面为白文,长方形,大小头,没有边款。

老友“雪衲”和我一样,也是八大山人的印章。他高3.4厘米,印面边长1厘米见方。四角已经磨秃,单刀浅刻行草边款“越馀郁守白为雪个禅兄”。听说印有“雪衲”印章的作品,目前仅留下了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传綮写生册》。

我就更不用说了,好像印有我的作品都没有留存下来。

我想很多人都想知道我和“雪衲”印章为什么会出现在奉新耕香院吧,八大山人与耕香院又有着怎样的渊源?

朱耷成为了传綮和尚

八大山人原名是朱耷,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朱耷的爷爷是当地著名的文人和书画名家,他的父亲虽是个哑巴,但擅长绘画,在当地的名气也很大,有很多人慕名来求画。受家族的影响,朱耷很小的时候便开始学习诗文和书画。十四岁时曾放弃贵族身份,以普通百姓的身份参加了科举考试,十五岁高中秀才。

朱耷生不逢时,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皇帝朱由检自杀,李自成攻破京城,吴三桂放入清兵,山河易主。朱耷当时只有十九岁,作为皇室裔孙,明朝灭亡对他来说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他的前途和命运就此改变,从此开启了逃难生涯。

在逃难中,朱耷与妻儿走散,失足掉入山沟,在深山中躲避起来。后来为了躲避清兵追杀,他剃度出家,法名“法崛”。又因听到南昌王府全家人被杀,他整个人变得疯疯癫癫。

顺治十年(1653年),疯疯癫癫的朱耷来到了当地十分著名的寺庙——“介冈灯社”。这里有一位叫颖学弘敏,号“耕庵老人”的禅师,看朱耷与佛有缘,将他收入佛门,授法号“传綮”。

从此朱耷成了传綮和尚,开启了他的宗教生涯,也就有了我和“雪衲”印章,也有了接下来的故事。

传綮和尚在这里跟随弘敏禅师礼佛参禅,还结识了好友饶宇朴,他们经常在一起探讨思想,聊文学和绘画,日子安静而清淡。

顺治十三年(1656年),弘敏禅师离开了介冈灯社,前往奉新,并将介冈灯社的事情交给了传綮和尚打理。弘敏禅师离开后,传綮和尚虽然将灯社的事物打理的井井有条,但他的内心却是孤独的,很少说话。我们担心他又会回到过去疯疯癫癫的状态,好在他知道自己这样下去是不行的,他选择绘画来宣泄内心的孤单。

其实,传綮和尚来这里最初只是为了逃避追杀,他的本意并非出家。但越想让自己平静下来,内心就越压抑越痛苦,他画画也是为了发泄自己对现实的不满。

又是一个夏天,小和尚给传綮和尚送来了两个大西瓜。这让他想起了“不食清粟”,想起了家族香火的延续,于是提笔画了两个大西瓜,同时题写了“从来瓜瓞永绵绵,果熟香飘道自然。不似东家黄叶落,谩将心印补西天。”他下决心要遁入空门。

OObxVOXrqJBpq9kPMs11GuV0uUgIFMT3lmtT7ria.jpeg

《西瓜》

tZpOQywrcODuiJysi2NPyJ9Ju6fnRjODO8m9Rh09.jpeg

《玲珑石》

“雪衲”在传綮和尚的画作中出现的比我多,《玲珑石》、《梅花图》、《古松》中钤印的“雪衲”,就是与我一同出土的白文“雪衲”印章。“雪衲”雪白的僧衣,看似表达一种纯净,实则也是在诉说传綮和尚心中的苦闷。他在为大明朝,为逝去的亲人披麻戴孝。

0EWg1K66JueuWVOhAHUdKGZ4O6vVVfR2QPLhNrnZ.jpg

“雪衲”印章

传綮和尚在介冈灯社边画画边修禅,画了许多花鸟题材的作品。他后来挑选了十二幅作品,集结成册,也就是目前他传世最早的墨迹——《传綮写生册》。

fEaQvGtsbXZWdXX4WKJE6sfF4EwKeqObonZ7f2AB.jpeg

《菊花》

这段时间里,他经常发呆,回忆过去的点滴,也会在吟诵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时潸然泪下。

某一天,他突然开始收拾行囊,将我和其他印章也一同放入了包袱中,我知道他又要走了。

傳綮和尚结缘耕香院

传綮和尚匆匆离开介冈灯社,从此再也没有回去过。经过了几天的颠簸,我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等我们被传綮和尚安顿好后,我确信那个声音来自弘敏禅师,传綮和尚原来是到耕香院找弘敏禅师了。

来到这里我才知道他是因为害怕,才来找弘敏禅师的。因为在介冈灯社时,有很多人知道了他,再加上南昌王朱议淜在汉口被杀,他越来越害怕,于是投奔了自己最信任的弘敏禅师。

在耕香院这段时间里,弘敏禅师很少让传綮和尚参加活动,将他安排在后院的房子里,让他安心画画。

耕香院环境很好,非常安静。如黎元宽《鼎建芦田耕香庵碑记》中写的那样:“此地负阴而抱阳,泉香而林静,春来之草自青,洞上之风不坠,桂已成丛,芦无烦折,雅称其为隐居。”我们和朱耷住的是一个小花园,鸟语花香,适合他安心作画。

大家都知道传綮和尚喜欢徐渭、周之冕、陈淳、沈周,经常临摹学习他们的作品,但他也会因为无法摆脱前辈们的影子而苦恼。

传綮和尚有时会突然发火,撕画纸。当时我也很害怕,万一他一怒之下,将我们一同摔碎了,那可如何是好。但每当看到他不在为了过去的那些悲惨经历而痛苦时,我又感到很安心。

1662年,康熙王朝对前明朝的政策开始放宽。传綮和尚开始短途云游。这段时间也是我们最开心的日子,跟着他约见朋友,看到了寺庙外的世界。

他每当回到耕香院,就会不停地画画,在徘徊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绘画风格。

1672年,弘敏禅师圆寂,此时传綮和尚正在新昌。得知此消息后,他悲痛欲绝。从此,他失去了保护和陪伴自己的人,没有了可以倾诉心声人,他开始不画画,也不礼佛。我们也被他遗忘在了角落中。等他调整心态再次返回耕香院后,我们只能看到他躲在后院的小屋里,闷声画画,排遣内心苦楚。

DF2AM8X7WlOktlaqcTCwKcQBkcZVzKisxIgVT5EN.jpg

《个山小像》

1674年,传綮和尚找了朋友黄安平绘制了《个山小像》,也是他现存唯一的生前真实画像,还盖上了那枚“西江弋阳王孙”。这枚印章他从不示人。虽然我们很早就知道他的身份,但对于他拿出这方印章,还是很震惊。他希望后人不仅可以知道他是傳綮和尚,更希望了解他的身世,知道他是“西江弋阳王孙”。

过去那个拥有显赫身份的朱耷,如今已是一个头戴斗笠、身材消瘦、内心平静、闲居世外的高僧。他将这幅小像带在身边,请友人们题写了很多文字,自己也陆续在上面题字。他不轻易将《个山小像》拿出,只是将其卷好,带在身边。

gcWGDtIUkV4ry4SdJu7mRB2FddrJTG2pUcoN6Ftm.jpg

《个山小像》局部

听说三百多年后,这幅小像被人们发现,也成为了后人研究朱耷的重要线索。

虽说出家人应该四大皆空,但传綮和尚牵挂的人太多了。只要在耕香院,他就会想起弘敏禅师,内心的苦楚得不到排解,情绪开始波动,开始有了离开耕香院的念头。

1679年,传綮和尚受胡亦堂的邀请前往临川,一同受邀的还有他的好友饶宇朴。听说临川聚集了很多文人,艺术氛围很浓,这让他非常高兴。

或许是传綮和尚不愿意再想起悲伤的往事,因此他去临川时并没有带走我和“雪衲”印章。

我们也没想到,他这次离开耕香院,就再也没有回来。

之后关于传綮和尚的故事我知道的就很少了,听说他后来他又变得疯疯癫癫,还蓄发还俗了,六十岁左右成为了后人熟知的那个八大山人。

耕香院对于传綮和尚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正如后来他在诗中所写:“栖隐奉新山,一切尘事冥。”他在这里的二十多年,不问世事,寄情书画。如果没有弘敏禅师的圆寂,他也许不会那么早离开耕香院。

mhKWCMaGz1ZQxuDaXV6gLE5johd1Ch1gFB68i3ur.jpg

“耕香寺”遗砖

耕香院经历了无数次战乱,破败不堪,之后又被拆毁,后来也消失了,我和“雪衲”印章也一直被掩埋在了黄土堆中。当人们再次找到写有“耕香寺”的青砖时,这里只剩下残砖破瓦。

结语

关于八大山人的故事,我也是在近五年里才知道的。八大山人对于我来说其实是陌生的,我熟悉的还是那个为了躲避追杀,到佛门避难的传綮和尚,熟悉的是那个整天思念故人,用绘画来排解内心苦闷的传綮和尚。

我见过三十岁左右的传綮和尚,听他讲过王孙贵族的生活和他的妻儿,陪他走过无数个不眠之夜,感受过他双手的温度,也受过他的冷落,见过他临摹学习前辈的画作,也见过他因为无法找到自己绘画风格而苦恼,甚至抓狂。

当得知他成为了“中国画一代宗师”,我由衷的为他感到高兴。无论大家称呼他朱耷也好,八大山人也好,他永远是我心中的传綮和尚。

注: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作者:王丽静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