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折山图》系列展览是策展人宋振熙从2017年以来,关于山水语境的当代性话题所展开的系列艺术展示与讨论。从2017年10月第一次在成都安仁双年展特别邀请展单元开始,经2018年在苏州寒山美术馆举办的《“折山图Ⅱ:扫描.山水》至今已经是第三届,每一届系列展览,都将围绕“山水”问题提出一个新的思考落点来成为展览讨论主题。从南朝宗炳的《画山水序》始起,这篇重要的画论像我们阐释了关于山水、山水观、山水画的核心问题。一句“圣人含道暎物,贤者澄怀味像”是作为山水背后的世界观。山水是载“道”,山水画是以“理”通山水而得“道”,于是山水画的目的即在于“畅神而已”。
曹晓阳 《二十四节气之清明》128x258cm 纸本水墨与木炭 2018年
现如今,在人类疫情特殊时期的影响下,艺术现实的讨论往往显得举步维艰。然而,这也促使了人们将生活的世界移至“元宇宙”世界。在新的世界荒野中,山水话题从未消失过,而《折山图》项目也将迎来新的挑战。
和新的洪荒世界一同,构筑山水本质世界观的讨论。本届《折山图》系列展览项目的关键理解还是来自与《论山水序》中关于“方寸”的概念。“方寸”之意表面意义在于纸间留存,在于空间左右,其内在隐匿所指在于“心”。在这两个层面上《论山水序》一方面教授我们如何以有限的卷纸来表达磅礴自然的山水,一方面又能够告诉我们通过“卧游”的方式如何在自居生活中领略山水自然世界,以存于“心”中“方寸”达到畅神养心,修行尚贤的目标。在后现代的社会之中,山水成为了文化精神中的餐后“甜品”,人们在消散的自然经验和感受力之余,和山水体验形成了某种空洞的“互动”。无论是生活空间,还是“心”之精神,都仅剩“方寸”之地留于自己。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艺术家们如何以这样的现实情境来用山水“畅神”,在他们的作品中,“方寸”的力量有时能胜过“丘壑万丈”。“山水”在现在的神性依然存在,它并不是仅会以空间上的震撼而确立,更多时候,它的情境是一种“纳须弥于芥子”的概念。虽然工业时代的世界让我们远离了自然山水之感受力,但若有山水,变藏于身边方寸,方寸有山水,则通达心神。
宋陵《临弘仁山水小品-3号》,水墨纸本,86x56cm, 2021
本次展览将在“元宇宙”空间内构筑新的“方寸”世界。这个时间是真实之象还是虚构之象。是方寸之地,还是宇宙洪荒,人类在山水中的卧游在新的技术之下,迎来了新局面。在《论山水序》中,方寸是纸本的方寸,也是心中的方寸。心可谓方寸之小,也可以是磅礴无尽。我们在虚拟现实之中构筑山水之境,放另一个宇宙世界中去构造和现实山水情怀不可割裂的经验。经验是无形而超脱空间之外的,而元宇宙带来的“卧游”是否开启的是一个未来畅神的方寸之场域。
邵文欢 《浮玉No.4》 全数字虚拟技术
这次《折山图》系列展览,将用特殊的展览体验现场,调整展览机制本身,构筑一个如山水般不朽的空间,以及一个不断生长着的展览现场。人们在其中的畅神卧游将得到新的共情与认同。观众可以通过App进入到展览端口,人们在主体化经验的设置下,行走和卧游。观者和观者可以交流讨论,如同在现实中一样。艺术家的作品被置于这个世界的山水之中,隐于人与人的感知之中。在这个世界里,有常规的美术馆,也有我们社交的场所,有奇艺的古亭,也有幻化的建筑。混合现实给了我们重新定义山水的机会,也还给了观看者在方寸屏幕前,无限“畅神”的快感。
蔡宇潇《方体梦》
本次邀请的艺术家们,将用自己的山水观和方寸之间做一个对话,它们有可能在“方寸”笔墨之间的来回,也有可能是与“方寸”之生活场域的联袂,亦有可能是虚拟或心间的“方寸”思语。摆脱“充气”山水的奇观,营造真实的现实面貌,让山水流淌在人文周围,这是本次展览想要进行的一次心的尝试,用日常中的“方寸”力量拨动,虚拟世界中新东方式的山水永恒。
塔可作品《永生之地#1》 铂金印相 2020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